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說的是花,也是說人生。年年花似錦,歲歲開無窮。天地從來如此,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
那些令我們自以為傲的地理「條件」和社會「優勢」,究竟給了我們什麼?又令我們失去了什麼?我們本身具備了什麼?又欠缺了什麼?
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很難,改變自己更加難。 只有堅定勇敢的人,才能面對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錯誤。
本來就不會有一個絕對完美、人人讚揚的好方法,反而應該放下判別心,開放地學習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看到別人不足之處,是否也正是自己不足的地方?
在人工智能和資訊泛濫的新時代,傳統的表達方式能否延續?究竟被何種形式所取替?是含蓄隱匿,還是開口見喉;是耐心品味,還是囫圇瀏覽;是專注創作,還是泛濫自拍;效果是轉化升華,還是依然淺薄焦慮,值得深思。
吳哥窟的廢墟既有歷史背景,也有美學内涵,給人無限想像,能夠穿越時光,神馳於現實和幻境之中。如果對於文化和歷史有些興趣,也熱衷攝影的話,此處肯定是最為理想的拍攝聖地。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塵緣。 一木一修行,一方一淨土。
父與子的難題貫穿着每個男性的一生,而且複雜無比。到底背後的真正原因何在?能否衝破限制和桎梏,消除隔閡和心結?這都需要放下自我,設身處地的理解和溝通,但更需要的,是上天的緣分和運氣。
大學生要麼想當大企業的高管,四處出差搞併購,要麼是以推動小眾議題為職業,甚至是終生使命,沒有太多人會想站出來做公務員或國民領袖。
不管是學佛修行,還是希望活得自在,都可以用同樣方法,即是在日常生活中清楚覺察,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非常簡單,這就是用心。可惜我們多數的時間都是在使用大腦。
不管往好的比或是往差的比,始終還是有一顆比較的心;假如經常存有一顆比較的心,煩惱還是不會止息的。
疫情期間,自己也多了時間與女兒相處,每天跟她談話的時間也多了,有時候會驚訝於她的言語,覺得她忽然長大了。
烏克蘭戰火仍在燃燒。聯合國人權機構透露,自2月24日至4月5日,逃往鄰國的難民近428萬。烏克蘭的災難令許多港人「感同身受」,即使面對「點水蜻蜓款款飛」的景觀,或仍是「心有戚戚焉」。
家長需要學習保護子女的哲學,珍重子女如璞玉,同時掌握打磨的過程,使子女成材。
從表面上看來,「無我」的修行好像很難做到,其實我們可以試試從轉念開始。
提香為其他畫家作了一個別緻的示範,無需為畫面的平衡固守對稱結構,不平衡的結構可以帶來動感,而顏色既可起平衡作用,也可帶動氣韻。提香駕馭顏色的能力讓人嘆服。
自律是一種普世人格目標,儒佛法都是殊途同歸。但是歸根究柢的目標,就是認識自己的心,禪宗稱為「本來面目」,不受外緣和概念產生的假我所蒙蔽。
真正意義上的輸贏是自己能否超越自己已有的成就,挑戰自我,克服缺陷。
我們想要的愈多,反而愈不快樂,想得到的愈多,反而失去的也愈多。 人生在尋找得的同時,總要付出一種代價。
我為200萬人感到慶幸,他們能夠按照自由意志,做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
小童失去童真或許是沒法改變的事實,只要師和生抑鬱的數字不要這麼高,沒再出現學童或教師自殺的慘劇,我已很感滿意了。
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孩子,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
在現今社會,不少人只用簡單的網絡文字與人溝通,又傾向只願聆聽和自己立場一致的看法和言論。能夠做到願意傾聽和為人分憂,或能幫到有精神困擾的人,就可算是善知識、結善緣的有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