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哈佛大學

善經濟理論的發軔
作者:何日生2024-10-18
不確定因素愈來愈多,企業再詳盡的預先計劃、策略,一旦面對極具變動的環境都會失能。唯一能憑恃的是信念與企業體現的核心價值。
哈佛大學Project Zero的思考範式
作者:吳家豪2024-03-04
在10種思維範式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展示更深層次的思考,還能將這些思考策略應用到日常生活和未來的學習中,有助師生營造一個更具思考力的學習環境。
「新南方」視角:嶺大與哈佛合辦學術研討會 以香港為坐標 探討當代先鋒文藝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07
研討會吸引逾600名線上觀眾及100名線下師生到場,與一眾嘉賓共同探討當今最具「先鋒」(avant-garde)性的文學或藝術生產,更以「香港」為地理坐標和勘察視角,思索先鋒未盡的潛能。
研究女性勞動市場 哈佛女學者獨得諾貝爾經濟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0
2023年最後一個揭盅的諾獎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已頒授予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戈爾丁,以表彰她在勞動力市場性別差距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她是有史以來第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女性得主,及唯一獨得此獎的女性。
香港版的鐵姑娘
作者:廖書蘭2023-08-11
黃淑儀可以說是在獅子山下長大的香港鐵姑娘,刻苦上進,獨立自主,勇往直前,不屈不撓,有鋼鐵般的意志。
美國:批判性種族理論
作者:程介明2023-07-21
批判性種族理論原來只是一種學術理論,是認為美國目前為了克服種族歧視的政策與措施,只不過是表面的招數。目前美國的建制其實在不斷加深種族矛盾;而種族矛盾的受害方,處境只有愈來愈不堪。
網絡湧現保健迷思,到底是杞人憂天還是危言聳聽?
作者:編輯精選2022-04-17
醫學並非信仰,醫學是根據證據行醫。話雖如此,這也不代表醫學全然為真。我們現在之所以採用這些療法,乃是基於大量證據證明它們的用處。光是宣稱它如有神效,稱不上理由,一點也不!
日本200年來的蛻變,從何說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2-04-02
承認日本現代史種種獨特性固然重要,然更重要的是學者和學生不要用只此一家、與眾不同、甚至異國情調的眼光來看待日本歷史。
孩子需要怎樣的失敗教育?
作者:曾家洛2021-10-21
讓孩子直接面對失敗,有助他們合宜地處理和轉化所經驗到的感受和情緒,並轉而尋找和嘗試扭轉困難,達致成功的方法。這才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真義所在。
梁美儀教授:通識教育與教育理想的追求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25
今天香港社會上對通識教育有各種各樣不同看法以至誤解,張燦輝教授將他多年來從事通識教育建設的反思和心得結集成文,從教育理想的高度論證通識教育的意義,是十分適時的。
專訪港大校長張翔:避免「卡脖子」阻礙,善用港大優勢邁向國際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4
港大校長張翔認為,中國被「卡脖子」就是因為源頭創新還有差距。這主要在於基礎研究,而又和一個學校的沉澱是有很大關係的。「港大在這方面有很多年的優勢,我們也願意把這個優勢帶到大灣區。」
孕育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
作者:王耀宗2021-07-31
MIT和哈佛在美國是一時瑜亮,美國高等教育的雙子星座,分別誕生過百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及多位美國總統。
世界閱讀日的反思
作者:吳凱霖2021-04-08
幼年時孩子的閱讀訓練,讓他們能透過閱讀認識了不少基本詞彙,亦知道詞彙在文章或故事中的應用。因著這種互動,從閱讀中學習語文的過程,才能事半功倍。
聚各大學之力 灣區建超級科研機構
作者:黃錦輝2021-03-22
香港應該充分發揮其優勢,做好基礎研究,攻克「卡脖子」技術,推動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發展,我們可以是國家科技的突破口。
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01
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哈佛大學著名經濟學者艾利森,與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春華資本集團創辦人胡祖六最近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發表文章,直言許多人敦促拜登總統及其執政團隊放棄與中國接觸是錯誤的。
培養學生掌握多種語言 締造未來優勢
作者:曾家洛2021-02-18
多種語言能力在全球化趨勢下,正成為下一代理解多元文化,掌握國際大勢的鑰匙。但香港過往所建立起的中英雙語乃至多語言優勢,到底能否承受其他亞洲地區國家的挑戰,繼續保持優勢呢?
傅高義臨終前倡議 優化管理美中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2-03
內地「環球網」周三整理發表了已故哈佛學者傅高義臨終前在一個論壇的發言。這位熟悉中國及亞洲政情的學者語重心長,斷言對抗不符美中利益,兩國需要調整雙邊關係的管理方式,增進合作並追求共同利益。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中美須尋求共存 避免共同毀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5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公布《預防優先次序調查》」2021年報告,將美中兩國因台灣問題爆發衝突列為「第一級風險」,而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觀點的哈佛學者艾利森也撰文指出,拜登上任後的挑戰是避免中美戰爭。
拔萃精神薪火相傳
作者:張灼祥2020-12-20
黃賢在拔萃求學時深受拔萃精神的影響,敢於求變、敢於挑戰,而Mr Lowcock對他的關懷更是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令他銘記至今。
黃賢:潤物細無聲
作者:張灼祥2020-12-19
拔萃校友黃賢應筆者之邀,接受採訪,暢談Lowcock校長教諭之道。一個甲子歷練後回顧,其治校哲學不僅做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還能因應時勢做到「放而弗縱」;令他終生受益。
艾利森:拜登上台,中美仍難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8
中國「全球化智庫」早前舉辦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艾利森教授透過視像發言,認為拜登政府若上台,將抛棄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奉行多邊合作,但不會改變「美國利益優先」的理念。
「軟實力之父」質疑特朗普 削弱美國軟實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16
曾任美國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有「軟實力之父」美譽的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近日撰文質疑總統特朗普削弱了體制、盟友和美國在吸引力方面的「軟實力」。民調顯示,這些軟實力自2016年以來一直下降。
蓋洛普民調:特朗普滿意度跌至38%瀕最低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07
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對總統特朗普的滿意度跌至38%,瀕臨2017年最低點35%,僅33%中立選民滿意,而黨派對立仍值得注意,雖然僅有2%民主黨人支持特朗普,共和黨人卻有91%力挺他。
調控溫度的領導力
作者:何靜瑩2020-01-28
領導過程產生的壓力就如把全香港放進一個會調節溫度的「壓力煲」,而正在發揮領導的示威者須經常揣摩民間脈搏,懂得把行動所產生的衝突調校於「健康壓力範圍」內,讓支持你的人繼續支持你,不支持者也逐漸改變信念。
從哈佛大學看企管:你以公司為傲嗎?
作者:王偉倫2019-06-05
若你是企業主管,你會讓你的同事「入職時以人工為恥」、「在職時以未能轉工為恥」、「離職後以提及舊公司為恥」?
取錄新生如何才算公平?
作者:雷鼎鳴2018-09-11
美式「平權行動」是否公平?我推測它的理論基礎或許是這樣︰收生時只看學生已達到的成就,會忽略了學生成長時不同的環境。
成長的記號──如何提升教育投資回報?
作者:張堅庭2018-07-08
我自己也是從孩子的教學方法才體驗了現代教育的趨勢,希望讀者不要誤會我在曬命,很多人總以為國際學校是有錢人的玩意。
積勞的上校 因何病故?
作者:洪 蘭2018-04-21
政府應該努力興利、發展經濟、增加稅收,不該把執政重心花在剝奪為國奉獻一輩子的軍公教人員晚年的安全感上。
關於快樂,學者是這樣說的
作者:黃芬儀2018-04-20
人們在問:有什麼因素能夠令人快樂?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學者在研究快樂指數和尋找令人快樂的因素,所得出的結果大都指向一些物質以外的因素,尤其是關係的建立和維繫。
迎向未來的教育 改變生命 發揮人類無限潛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2-12
作為騰訊主要創始人之一的陳一丹博士,關注人工智能、自動化科技發展等,令世界急劇轉變,衝擊傳統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