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臥虎藏龍,想入少林寺學藝,尤其是在AI、計算機科學、數學等方面拜師的DSE及國際試學生,想以DJI大疆無人機為目標,將來成為科大初創企業軍團的一員的學生,可以聽聽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怎麼說。

25、26日,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憑空出現了一個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城寨士多及36個國際特色文化攤位,這正是科大學生可到全球300多家夥伴大學學術交流外,國際生在香港校園之間的軟交流。國際化及創新、創業氛圍可都是科大的亮點。

灼見書香,目的是希望為大家推介些有益身心,共同開拓廣闊知識視野的好書,並提升閱讀樂趣。今次介紹的一本書,是《奧特曼傳:OpenAI執行長開啟生成式AI變革時代》,作者是周恒星。

DeepSeek 帶來顛覆式影響,同時仍有未解決的問題,如AI幻覺等。楊紅霞教授認為,這正是香港學術界可發揮作用的地方,透過各學科專家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輸入,香港有機會在 AI 產業應用層面取得突破。

楊紅霞教授指出,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於人才和教育,八所資助大學的教育水平在全球而言,都非常優秀。但同時她指出,香港在人工智能發展上仍面臨算力不足的挑戰。她認為本港可透過與深圳、廣州等內地城市合作,集中力量突破算力瓶頸,發揮區域優勢。

黃廷方慈善基金董事暨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期望透過前沿研究和落地應用,建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人工智能未來,讓香港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毫無疑問,這個新興的科技創新周期已具雛形,並將持續推動中國在技術自主和創新發展上的質的飛躍。

奧特曼後來回憶,在一個夏日涼爽的黃昏時分,OpenAI 研究團隊完成一個關於規模法則的實驗,這個實驗呈現出用於訓練人工智慧的運算能力與其結果能力之間的關係,並產生一系列「完美、平滑的曲線」,這些指數曲線看起來更像是宇宙基本定律,而不是實驗數據。

港台積極擁抱AI技術,推出虛擬天氣報告員Aida,並持續發展AI手語功能,又制定AI使用政策,確保技術的合理使用及尊重知識產權。透過舉辦工作坊,培養年輕一代對AI的興趣。

DeepSeek的成就預示了一個以效率、成本效益和快速創新為標誌的新時代已經開展了。AI的未來將取決於技術突破、地緣政治動態和監管框架。

關於成長,我最想說的是:「要想做出大的成就,你一定要習慣被傳統邊緣化」,做科學是很艱難的一個過程,我們面臨的90%甚至95%都是失敗,這就跟被邊緣化一樣,需要很強大的心態。如果你在那麼困難的科學問題面前都跨過去了,你做其他的事情的時候肯定也能成功!

秦泗釗教授指出,近年學術界和工業界對大型語言模型的研究都取得很大進展,其中一個顯著的成果就是推出生成式預訓練模型(GPT)。

DeepSeek-R1 LLM 於達沃斯論壇亮相,效能媲美 GPT-4,成本卻大幅降低。同時,DeepSeek的開源做法獲得全球推崇,一致認為此舉對達至全民通用人工智能非常關鍵。

人工智能的市場估計未來五年將持續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將從1840億美元增至8267億美元。而香港擁有五間世界百強大學和大量高質量數據。只需要加強算力資源以滿足大型人工智能項目的需求。

回顧過去一年,科大因應國家以及特區政府政策,助力香港發展成為三大樞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國際創新科技樞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提升科研能力。又談到科大正積極籌備興建第三間醫學院,爭取在3月17日前提交完善的建議書。

由港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新風天域集團公布戰略合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港投公司支持產業鏈不同環節的發展,吸引更多前沿科企落戶香港。

中國科技突飛猛進,挑戰西方壟斷地位。DeepSeek的出現,以其精準計算、開源特性及低成本優勢,震驚全球,更可能帶動AI普及化,中小企也能受惠,提升生產力,促進更公平競爭。

DeepSeek引發AI競賽,中國後來居上,美國急謀反擊,控制媒體、加強禁運、建立防火牆。DeepSeek估值或超千億美元,中國應善用此契機,逐步開放互聯網和資本帳,吸引外資,提升國際影響力。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目標2029年建成全國數據「一本賬」,涵蓋各層級、領域,分三階段實施。香港需積極規劃,與國家同步,並加強國際合作,吸引內地數據企業來港,引領行業發展。

DeepSeek推出,科技股卻下跌,反映市場對新技術的短期不確定性。DeepSeek旨在降低AI應用成本,長遠利好AI驅動型企業,如同Palantir的成功案例。DeepSeek降低技術門檻,為產業帶來新機遇,使AI企業更具競爭力。

蛇年新春,不斷出現在筆者眼前的人居然全是科技人,他們都不是英語人士,也不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但有聚人之力。

人工智能新科技席捲全球,更被譽為工業革命4.0的重要里程碑。DeepSeek團隊以低成本打造出性能足以跟OpenAI o1匹敵的的開源AI模型,動搖了全球投資市場對AI盈利能力,以及對高端芯片需求增長預期的信心甚至信仰。

DeepSeek開源大型語言模型DS-R1,效能超越ChatGPT,價格更具優勢。其潛在注意力機制及混合專家系統提升效率,開源策略促進社群協作。香港政府可藉此契機,利用公開數據建立開源AI平台,擺脫對OpenAI依賴,提升本地科研水平。

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是否已經接近美國?未來哪些職業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DeepSeek開源衝擊國際科技金融市場。其全公開代碼協議,發動群眾智慧,打破壟斷,促進科技普及。此舉挑戰美國主導的知識產權暴利模式,為後進企業提供趕超機會,意義深遠。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去年11月稱,大灣區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機電技術和AI技術的地區,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須緊緊抓住。

2025年,AI驅動的數位經濟蓬勃發展,法規監管趨嚴。企業需在創新與合規間取得平衡,而空間計算(AR/VR/MR)市場潛力巨大,衛星通訊與5G融合,潔淨能源與ESG結合,皆為未來趨勢。

2050年是阿茲海默症(AD)的關鍵時間點,隨着全球人口結構老齡化,AD患者總人口持續攀升,將由2025年的逾5,000萬人,增加2倍至2025年逾1.5億人。全球不少基礎科學家、臨床醫學家都在努力攻克這個板塊。華潤醫藥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加入AD創新治療的環球隊伍。

Meta創辦人朱克伯格宣布停止美國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改採用戶評估,引發爭議。此舉被視為向特朗普示好,也反映美國對事實查核機制公正性的質疑。專家憂慮此舉將加劇平台內容失控,建議參考其他國家政策,從使用限制着手改善。

很多業界的專家都認為,2024年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這一年,數據要素、低空經濟、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及產業進展,不僅為經濟注入新活力,也為未來發展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