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丹人打交道,會令你覺得很舒服:他們態度純真、言語和善、舉止優美、禀性樂天。當然,這只是作為遊客在那裏過了十天的觀察,難免是表面和片面的。但我說的是一種感覺;許多其他地方的人,不會給我這種感覺。
不丹有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南部是亞熱帶氣候,中部是溫帶氣候,北部是寒帶氣候。地理和氣候差異造就了生態多樣性,加上保護自然生態是國家政策,讓不丹成為一本活的地理和生物教科書。
在這個季節來到不丹,到處都見到盛開的桃花。這個國家可以繼續成為現代的「世外桃源」嗎?
退下來兩載多,先後在亞洲、美洲、歐洲及澳洲進行考察,今次兩周的非洲馬達加斯加考察將為「蘭遊世界」的宏願添上完美的句號。
個人喜歡時光倒流的感覺,近年每年都去歐洲遊玩,必訪當地的跳蚤市場。於是要求我的巴黎朋友Celia帶我去號稱「歐洲最大跳蚤市場」。
四月初一日丘處機抵達斡辰大王帳,完成了北行蒙古的階段,休息半個月後,17日「大王以牛馬百數,車十乘送行」,從此折向西行,展開橫跨蒙古草原之路的歷史性行程。
突尼西亞的藍白黃自然與人民景觀,不只海天沙漠一片,還有歷史的厚重沉澱,純樸親和的民族本性,形成一種吸引力,到此一遊能改變過往對非洲國家的定見。
《VACA小牛角特約 : 明治憑甚麼》由旅遊達人項明生(James)主持,逢星期日晚上10時30分於香港開電視77台播映。節目播出以來收視及口碑俱佳,香港開電視特此頒贈「深度旅遊王」予節目主持項明生。
中國的摩天大樓有多高,城鄉之間、城市人與鄉下人之間的差距就有多大,理論化定義是「二元化」結構。
印度導遊和太太的婚姻是雙方家長安排的:結婚之前,兩人互不認識。他們這一代還會接受盲婚啞嫁嗎?
百多年前,印度一個大君出國,不喝外國的水,要自攜恆河水飲用。今天,人們到印度旅遊,不能喝印度的水,要攜帶樽裝水飲用。
退休後兩載,先後在亞洲(廣西、台灣、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美洲(秘魯及厄瓜多爾)及歐洲(英國、奧地利及德國)進行野蘭考察,今次前往澳洲珀斯,跟朋友租車自駕遊,在Margaret River進行考察。
筆者繼土耳其之旅後,今次日本富士山之旅,也寫下一些新詩抒懷。
是次土耳其行程中,筆者在旅遊巴上即興擬了八首拙劣詩作,請大家不吝賜教。
三夜四日台北文化旅遊團,在天公和各方配合下,順利結束。積累經驗之後,藍亞旅行社預計在10月中下旬再辦一次,到時張錦滿隨行,會加以優化。
3,000多年以來,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與中原農業民族之間,既有不少衝突,亦有融合之處。
筆者已數次在台灣野外進行考察,但尚未找到腐生蘭花,故今次宜蘭之旅的重點是為了找到這種葉片退化,不需靠光合作用提供養分的「忍者蘭花」。
是次台東之旅,主要是為了欣賞嘉明湖的美景及攀登兩岳以挑戰自己的體能,賞蘭尚是其次,但在行程中筆者首次發現繡邊根節蘭,確是為是次行程增了值,不枉我遠道而來。
今次歐洲之旅,筆者到英國、奧地利和德國尋找蘭蹤。旅途進入尾聲,踏上歸途之前,到英國倫敦市郊泰晤士河畔自然保育區考察蘭花。
筆者完成野生考察,離開德國之前,參觀慕尼黑植物園。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園之一,蘭花收藏品種類超過2,700種。高興的是,在異鄉竟然見到香港本土物種。
南非自然是生機處處,但大自然的非道德性情,孕育得快,消滅也凶。
筆者離開奧地利,前往德國,在上山途中,筆者發現了兩個新蘭屬──鳥巢蘭屬及頭蕊蘭屬,前者是腐生蘭,更是筆者首次在歐洲發現的腐生蘭。
哈爾斯塔特是奧地利皇家貴族最喜愛的避暑區。當地鹽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鹽坑,亦是遊客必遊之地。筆者也不例外,想不到「到此一遊」的同時,竟發現是次歐洲之旅的第一株野生蘭花──手參。
筆者兩次造訪英國皇家植物園時,園內最大的溫帶植物室正在維修,有點遺憾。筆者在網上收到溫帶植物室將於2018年5月5日重新開放的消息,於是立即計劃行程。
「切爾西花展」是最著名、最盛大的園藝博覽會之一。筆者四度前往倫敦都沒有機會前往參觀,今次終於可以一償宿願了。
作者於2016年10月重訪台灣阿里山,其後事務繁多,沒時間整理。直至最近終於有空,分享當時的經歷。
2016年筆者去菲律賓呂宋島考察野生蘭花。2018年,筆者在香港花卉展覽後,再去當地考察,今次目標是西蕾麗蝴蝶蘭。
外型像一彎新月的貝加爾湖,是一個天然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大、最古老的湖泊,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是神聖之海。
三天的北韓之旅,比走馬看花還要差一大截,簡直就是霧裏看花。
埃及給人的印象是古老、落後、危險、動盪,其實他們對埃及不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