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

忘了加鹽的菜
作者:釋證嚴2022-05-02
我們要照顧好自心,不可一念差千步錯,時時反觀自心,取於中道,在生活上不離軌道,置身於各種境界中,能不隨境轉,這才是修行之道。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實體版
作者:羅乃萱2022-05-01
前陣子外子的身體檢查出了狀況,需要入院做詳細檢查。一聽到「入院」兩個字就心知不妙。如果真的檢查出什麼事,往後該有什麼打算?要有怎樣的準備?
蔚藍色的星球
作者:譚寶碩2022-05-01
世事無常,變幻才是永恆。因此,我們要懂得,來日不一定方長。我們要知道,說再見不一定會再見。我們要明白,時間不會永遠有時間……我們要珍惜所有的相遇。我們要看淡所有的離別。
每一天愛自己
作者:黃智華2022-04-29
讚賞自己付出的努力,感受過程中衍生的成功感及滿足。持續用努力填充時光,時間自然會把你帶到更好的地方。
音樂人和事
作者:張灼祥2022-04-27
拔萃男書院每年都會舉辦「回家音樂會」(Homecoming Concert),一眾師生、校友、前老師共聚一堂,享受音樂的歡樂。他們對於回家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幸好有媽媽……
作者:洪 蘭2022-04-27
教育女生比教育男生重要,不要怕富不過三代,只要第二代的媳婦好,富就可以傳三代。拿破崙說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他的母親。當你教育一個女童,你教育的是整個家庭和下一代,媽媽好,孩子就會好。
等候禪
作者:常霖法師2022-04-26
禪法的奧妙,就是能夠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隨時隨地觀察甚至改變自己的身心狀態。
選擇孤獨
作者:林沛理2022-04-25
現代人在不知不覺中選擇了孤獨,因為他們以為科技已經征服了寂寞。一個充斥着機械朋友和機械情人的未來世界是否不遠矣?在未來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將會如何逆轉?
貪婪與懈怠
作者:釋證嚴2022-04-25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貪婪與懈怠,不肯正當地努力工作,只想輕鬆過日子,這種心態只會帶來更辛苦的生活。
壓力有法擋
作者:羅乃萱2022-04-24
問小朋友他們的壓力驚慌指數有多少(10分是最大壓力),沒想到他們大部分的分數都是5分以下。換句話說,他們不覺得壓力很大。為什麼他們可以如此欣然面對?
山水繽紛
作者:譚寶碩2022-04-24
世事錯綜複雜,寬容達觀,不為外界的干擾而束縛自己,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記憶銀行
作者:黃珍妮2022-04-23
記憶像紅簿仔上的數目字,是存放好、積累好的得着,當時是笑是哭,是呼天嗆地、是驚訝、是啕哭、是狂喜……,每次我們遇上失望、阻滯,難免會埋怨、沮喪,但想想,只要保了小命,一切都只會變成回憶。
盲從網絡,還是回歸文字?──從社會運動時期的一幅油畫說起
作者:施林海2022-04-22
「資訊不等於學問、思想和智慧。後者可以塑造我們的人格和精神,加深我們觀察及思考事物的廣度和深度。如果我們缺乏這樣的基本功,就無從分辨互聯網信息的好壞真偽,更枉論對社會及政治的正確觀察。」(古兆申語)
自信與盲從
作者:洪 蘭2022-04-20
流行常常不見得是美,更不見得適合自己,但是人為什麼會不顧一切的去追求流行呢?原來演化告訴我們,不要標新立異,鶴立雞群是危險的。
聽到與聽不到
作者:常霖法師2022-04-19
聽到與聽不到,全然在於有沒有用心去聆聽。
善守本分
作者:釋證嚴2022-04-18
人的本性原是清淨、良善的,只因後天染上各種的習氣,若無法改掉不好的習慣,就會造成身心的痛苦;如果能時常保持清淨心,則不論遇到何種境遇,都會守好人生的本分。
校規
作者:黃珍妮2022-04-16
學生穿了校服,便是向社會代表了學校,也要注重點形象。
老師、牧師、醫師:三「師」而後行
作者:高希均2022-04-15
古人告勉我們「三思而後行」。現代社會擁有了新「三師」:「老師」的教導奉獻,「牧師」般的愛心擴散,以及「醫師」們的濟世利人,每個人就應當要結合知識、愛心、健康,不再遲疑,勇敢前行。
停一停 心呼吸
作者:常霖法師2022-04-12
「停一停 心呼吸」的力量,遠比我們想像的大。這個處理「自心」的方法,便是在遇到棘手問題的人和事,或者要做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之前,先把腦海內雜亂的思緒暫時放下,只用心留意自己的呼吸,不再胡思亂想。
大地萬物皆有用
作者:釋證嚴2022-04-11
智慧不是自命清高,而是不妨礙一切、尊重一切。
在疫下的生活裏,找到健康的自己
作者:黃智華2022-04-11
正如《聖經》所說:「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命記33章25節)疫情持續,處在低潮,正是認識自己最好的時候,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知道怎樣充實自我,往後要珍惜什麼。
萬能秘書
作者:黃珍妮2022-04-09
工作表現是龍是蟲,也不是讀幾年課程便分辨到,也要靠個人的人情世故,情緒智商才分辨到優劣。曾經有出身女秘書,今天已能獨當一面。
疫情下,我的香港家書
作者:廖書蘭2022-04-07
沒有了社交活動,獨處的日子是豐盛的,所有的時間自己安排,所有的事情自己做主,真正做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苦難中的反思
作者:彭智華2022-04-06
新冠疫情以及俄烏戰爭當頭,令人不禁無奈及徬徨。在21世紀面對政、經、衛等考驗,除了自己及家人做好求生準備,更應互相鼓勵而不要責備,釋放心理壓力。
清明回家
作者:王文華2022-04-05
「家」是什麼?「家」在哪裏?家人能團聚多久?「家」的土會灑向何方?清明假期,祝福每位朋友,安然回家。
佛教臨終開示
作者:常霖法師2022-04-05
佛教不是一個只是談死的宗教,要活在當下做好本份,我們禮敬的佛菩薩,不只是泥塑木雕的像,重點是它們代表的意義。我們一邊學一邊做,把學到的東西利益其他人,就是對親人最好的功德迴向。
天清景明・追思感恩
作者:釋證嚴2022-04-04
真正的「追思祖先」是不廢舊禮,奉行古訓,涵養道德;「慎終追遠」是行大孝,善用父母給予的身體,利益人群,行善付出,將功德回向給父母。
如何改掉伴侶臭脾氣
作者:羅乃萱2022-04-03
婚姻生活中,怎樣面對彼此的脾氣是一個大學問。脾氣是可以改的。問題是,我們願意嗎?
清溪流水
作者:譚寶碩2022-04-03
命運沒有拋棄誰,只需要一份刻苦,一份堅持。 幸福也沒有遺忘誰,只需要一份善良,一份誠懇。
善變
作者:黃珍妮2022-04-02
有些事父母不用大驚小怪。如果他們喜愛一些可以培養的興趣,父母也不用阻止,年輕人試過了,也可能自己主動覺得沒趣,未必會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