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品嚐漸見流行,術語滿腔的愛好者忽爾穿梭四周。知道閣下出國旅行,朋友可能不求手信,只求閣下代購好酒!見證威士忌旋風颳起,業界行尊自然感受殊深。
豬膶浸洗,並以熱水浸至半熟才烹炒,可輕易控制熟度,不然會收縮和過熟導致不可口。
所有用蛋類做菜都一定要用熱碟盛載,否則蛋汁會慢慢滲出,不美觀。
長期屈在疫情中,心情難免不愉快,難得二十一世紀的通訊科技發達,連電台傳授廚藝也花樣多多。
街頭小吃,讓我們了解民族吃的文化;好吃的東西,更牽動千千萬萬小孩子的心,是國民教育的一種。我只掛念童年的手作美食,人與人的故事,往事如煙。
香椿是椿樹剛長出的嫩芽菜,通常只在清明前收成的,產期僅約40天,是江浙一帶食客的至愛。
「鄉愁就是身在異鄉,思念家鄉食物的一種情緒。」Iris有了鄉愁,才開始鑽研烹飪。
我做學徒時,一般伙頭將軍都歡迎我們投懷送抱,但有個別大將軍先來給你黑面說不,可是我們都知道是假面,快快走去買杯咖啡、奶茶,或重本些送他一包香煙,肯定會讓我們埋鑊。
在家常菜粉絲節瓜中加入花甲,把蝦米改用蝦乾是升級版美食。
法國烹飪藝術文憑課程教學生從零開始學習做法餐,除技術的提升和味覺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能帶來人文的關懷。
隨着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加之健康、宗教等多重因素,全球的彈性素食者數量正在增加。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素食是給自己增加善業。而從經濟的角度看,素食是餐飲業的新興市場,值得投資。
有數據表明,從5月到9月,每月平均有4萬人獲豁免強制檢疫入境香港,或是第三、四波疫情源頭。然而港府卻並未針對這一方面推出防疫措施,反而一味打擊餐飲業,實在是「你食飯我埋單」的做法。
日本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加上持續追求技術革新及先進的技術與品質管理,造就出不少優秀的日本產「名米」。
前希爾頓酒店行政總廚、美食專欄作家班哥上周邀約幾位好友到李文基掌廚的富嘉閣晚飯,當晚主菜是羊頭蹄羹。班哥與基哥惺惺相惜20載,他很了解基哥性格,知道基哥不會重彈坊間羊頭蹄羮做法的老調。
筆者在港式潮州文化中成長。孩提至少年時這沒有什麼感覺,往後回想,卻是滿載鄉情。
在美國餐飲業有「中餐女王」之稱的江孫芸,28日在加州三藩市家中逝世,享年100歲。她於1962年合夥開設高級中餐廳「福祿壽」(The Mandarin),引入傳統中國菜式,革新了美國人對中菜的印象。
旅居香港多年的美國旅遊作家麥蘭恩觀察所得,儘管香港經歷了沙士病毒、禽流感、豬流感以至最新的新冠疫情,但傳統市場仍能倖存,並仍供應活雞,反映白切雞等傳統口味具有強大生命力,甚至較新冠病毒更強大。
在陸羽茶室前大廚李貴昌手下,令黑醋蜜餞一字骨、黑蒜螺頭煲雞湯和黑松露蛋白炒飯這些新菜式更上一層樓,別具風味。
「時機」與「天時」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主要分別在於前者有其靈活性、針對性、隨機性,沒有必然性。但後者是可預先知悉,源於自然界的變化,按照既定規律循環不息。
要當醒目的話題領導者,固執己見以至不惜爭吵,這都與發言者拿自己和自己的看法太當回事兒有關。
我喜歡的經濟學家赫什曼(Albert Hirschman),說過古希臘的民主與那裏的公共飲宴直接相關。我對此頗有困惑:中國人不比古希臘人更喜歡扎堆兒吃飯嘛,怎麼就沒有因此發展出民主呢?
母親節正好適合一家大小參與,子女們跟媽媽吃喝玩樂一天,每家商戶都在生意低迷的日子賺取利潤,創造出母親節的商人可真偉大!今回共享共嘗菜式為大家奉上煎封石斑伴鴨胸。
自2008年底起,米芝蓮第一次出版關於港澳的美食指南,龍景軒的名字一直位列三星評級榜上,各地客人慕名而至絡繹不絕,很多還是國際上著名廚師,希望拜會陳恩德(人稱德哥)這位史上首位榮獲三星的華人廚師。
作者上世紀90年代曾在東三省之一遼寧省瀋陽市跑過5年光景,經歷可謂苦不堪言,今回為大家送上的共享共嘗菜式是頭抽煎大蝦。
最受新冠疫情打擊的飲食業,就連涉及的周邊行業也深受影響,例如肉食、蔬果、清潔(洗衣服及枱布)、酒類供應商等。盼望疫情盡快過去,早日抹開雲霧,重見朗月。今回奉上的共享共嘗菜式是藍蟹煮白蜆,不妨一試。
傳媒朋友常常誇我是阿一首徒,令我一臉尷尬,愧不敢當。事實我只是楊貫一師父門下一名劣徒,也不是他的首位徒弟。今回共享共嘗菜式為大家送上番茄滑蛋炒蝦球。
作者喜愛賽馬投注及足球博彩,已故馬評家董驃先生的評述既生動又含人生道理,是他尊敬的偶像。今回共享共嘗菜式為大家送上豉油王煎蝦,大家不妨一試。
傳統以來,中式食肆都是使用木砧板來切割食材,而木砧板正好體現民間智慧。今回為大家送上的共享共嘗菜式是三味浸琵琶蝦。
在加州納帕谷三家不同規模的酒莊試酒,經歷各有不同。今次為大家奉上的共享共嘗菜式是山西醋鹵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