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11:03:0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健康

以核藥打一場抗癌之戰
作者:徐家健2024-06-11
中國的收入比美國低,但人口卻是倍計。抗癌之戰的市場數以百億人民幣計是少不了的,而且會隨人口結構轉變和收入增加不斷上升。問題是,供應創新追得上以幾何級數增長的抗癌需求嗎?
【精華】陳家亮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11年之旅 有什麼得着與遺憾? 公營醫療壓力爆煲 有何改善良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0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前任院長陳家亮教授,卸任前與傳媒朋友閒談,11年院長之旅,當中感欣慰或遺憾的事情,以及對於香港醫療體制和教育的看法。
生酮飲食的老化成本
作者:徐家健2024-06-09
間歇性的生酮飲食,似乎可避免加速細胞衰老這副作用。更重要的我認為是,既然「減肥必要減碳水化合物」這說法站不住腳,低脂亦比低碳更有效減脂,推銷長期生酮的健康成本究竟邊個埋單?
話療與細節──北京西苑醫院仁醫秘笈
作者:陳妙霞2024-06-07
這短短6天的進修之旅,長的不但中醫外治知識,更讓仁心醫德傳承下來!
藥食潮流的前世今生:由《本草綱目》到火麻仁拿鐵、淮山薏仁雪糕?低增值是中國藥食產品市場短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6
假如《本草綱目》、《千金翼方》是藥食潮流的前世書,今生的它會是年輕人喜愛的火麻仁拿鐵、淮山薏仁雪糕?科學研究肯定枸杞多糖治抑鬱、山藥抗癌,但藥食產品市場不給力?聽聽第一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的專家怎麼說。
保健品的逆轉時刻
作者:林嘉良2024-06-05
保健品已經轉守為攻,正在為守護大家的健康,出盡每一分力。
葉柏強醫生:疫情後,孩子面對的新挑戰
作者:編輯精選2024-06-04
最近幾個月病房非常爆滿,很多小朋友因感染流感及其他常見病毒,而需要入院治療,當中沒有打流感針的小朋友病情特別嚴重。
共事沈祖堯、受教李國章、承傳鍾尚志創新思維──專訪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3
中大醫學院草創未就,曾借聯合醫院的貨櫃上堂,李國章教授也在此打過地鋪。聽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想當年,有點兒像聽江湖外傳,師承鍾尚志教授的他,繼承了其創新,終成為內鏡及機械臂手術名宿。
尿道炎的保健處理
作者:林嘉良2024-05-31
其實預防的方法亦很簡單,只要讓我們的尿道不容易讓細菌居住就可以了。在這裏推介大家服用維他命B雜,維他命B雜本質是屬酸性,其特質不利於細菌生長,加上維他命B雜能增強免疫力,值得大家每天服用。
滿缸紅一痔瘡的苦惱
作者:陳妙霞2024-05-30
痔瘡患者當症狀發作宜飲食清淡,戒煎炸辛辣,宜多食清熱滑腸的蔬菜例如莧菜、潺菜、菠菜等。症狀緩解時也要注意多飲水,多食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
藥食同源趨勢:藥廠和食品業同時搶佔高地、加速中西醫療科研交流、轉化落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9
香港首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FoodMed)5月28、29日於香港浸會大學舉辦,35位來自歐美、亞洲、中國及港台的中西醫藥領域科研、監管人員同台演講,預示這個2023年產值最少破236億美元的市場布局。
肌肉痙攣怎麼辦?事關一樣人體運作必不可少的物質?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8
別以為肌肉過勞才會抽筋,原來很多個案都是晚間處於靜止狀態時,小腿肌肉就忽然抽搐。醫學界暫時知道銀髮族、孕婦,以及糖尿病、肝臟和甲狀線疾病患者比較容易抽筋,而肌肉長期維持緊張狀態也會增加機會。
腫瘤權威莫樹錦:醫生如何才能讓病人快樂?怎樣活在當下 ,計劃未來 對人生有最好的交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5
醫生如何能讓病人快樂?活在當下、計劃未來就是對人生最好的交代?一起聽聽莫樹錦教授的看法。
臉肌抽搐
作者:陳妙霞2024-05-24
有部分臉肌痙攣症狀是臉癱(臉神經炎)發展而來的後遺症,亦有部分患者原因不明突然地出現局部臉肌,例如眼周肌肉、頰部肌肉或嘴角的抽動。若有以上情況,宜及早進行針灸治療。
駝背無法解決嗎?談脊柱後凸過度症的病因和治療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1
除了年老椎間盤退化,會增加弧度,令人變得駝背和矮小,一些後天因素也會造成弧度的增減,例如長期低頭和前傾,坐或行走時姿勢不良。
夜間劇痛話痛風
作者:陳妙霞2024-05-20
在中醫的角度,痛風急性發作期的紅腫熱痛症狀屬中醫熱痹的範籌,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化濕通絡為治療原則。
增免疫令鼻敏感加倍痛苦?
作者:林嘉良2024-05-17
增強和平衡免疫力有什麼分別呢?下文嘗試為各位分別清楚,以免各位誤服不適合的保健品,用症狀加劇,倍添痛苦。
見牙醫抵過見髮型師? 50+牙周病風險增 「小病」隱藏動脈硬化、腦退化、糖尿危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4
牙周病是全球第六大常見病,影響逾一成人口,55歲或以上發病比率最高。香港牙醫學會理事陳慧玲醫生接受灼見名家專訪表示:「多項研究證實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中風、腦退化及糖尿病有連帶關係,不可輕視。」
威院守護市民健康40年
作者:張樹槐2024-05-10
威院今年慶祝40歲生日,10多年前,我曾到威院求診,親身體驗到他們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下,那份專業精神和優質的服務,謹此向威院同仁致敬。
飲水養生防病小知識
作者:林嘉良2024-05-10
水對健康的影響不言而喻,那是否有合適的飲水量標準與最佳飲水時間呢?我們一起探討看看。
兒童保健話艾灸
作者:陳妙霞2024-05-09
艾灸天柱穴宜在白天,特別是早上午前進行,以加強陽氣的生發。若持之以恆,可以起強肺健體防病及促進孩子生長發育的作用。
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在大學做研究為什麼比執業更有滿足感?醫生是病人的人生導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6
在大學做研究為什麼比執業更有滿足感?醫生是病人的人生導遊?一起聽聽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分析他的心情。
益生菌的誤用與迷思
作者:林嘉良2024-05-03
我並非要否定益生菌的功效。要否定的是廣告及銷售員的創意,在未有真憑實據及確切醫療科研的佐證下,胡亂發揮創意延伸益生菌功效,以疑似合理的邏輯把未經證實的功效說出,是極不負責任的。
痛腳
作者:陳妙霞2024-05-03
足底筋膜炎是中老人很常見的一種痛症,中醫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到病患?針灸和浸足藥方如何相互配合?
仁德慈善基金創辦人許東威:癌症患者怎樣獲得廉價高質藥物? 義工病友分享在港大深圳醫院治癌康復歷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1
癌症患者怎樣享受到廉價高質藥物?仁德慈善基金創辦人許東威與基金義工病友對談,分享到國內治病的心路歷程。
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基因突變 如何影響標靶藥及化療藥使用次序?醫療資訊氾濫 病者及家屬如何分真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9
基因突變如何影響標靶藥及化療藥使用次序?醫療資訊氾濫,病者及家屬如何分真偽?一起聽聽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怎說?
風濕關節痛內外保健配合止痛
作者:林嘉良2024-04-26
關節是一個很適合使用紅光保健的位置,因為關節很接近皮膚,皮下脂肪亦相對較少,因此可以讓紅光有效通過皮膚去到患處,更直接的讓傷患部位加快修復。
雨後清晨雞蛋花開
作者:陳妙霞2024-04-25
雞蛋花不但形美氣香,更是廣東嶺南地區常用涼茶五花茶的主要材料之一。
嚴重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殺手 中大運用大數據精準預判高危人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3
都說糖尿病不會致命,但糖尿腎、糖尿眼、急性低血糖每樣併發症都很要命。中大醫學院利用醫管局大數據,精準預測晚年糖尿病者1年內出現嚴重低血糖的風險,減低其心血管疾病、跌倒及死亡風險,並減省醫療成本。
飲啤酒是安全嗎?
作者:趙炳權2024-04-23
坊間常聽到「啤酒肚」這個名詞,令人聯想到飲啤酒與大肚腩的形成有關。常見的說法是,多餘的能量被人體全部轉化為脂肪。為何是全部?為何不是轉化為蛋白質?有何科學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