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結義」 與「開情」──談香港赤柱善安公所門聯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4
聯非小道,既要協律,又要對偶,其創作難度並不在詩之下,從立意、構思、遣詞、造句,以至邏輯、修辭,一副對聯寥寥數字,字字須經斟酌,一點都馬虎不得。
資本主義以生產和貿易取代了掠奪與殺戮?
作者:古多迪2024-05-24
資本主義是迄今唯一一個合乎道德的社會制度?一些資本主義社會裏確是有些不太人道的現象,但究竟這是反映人性還是資本主義的本質?
世界的「中國白」:白納萬象,瓷語無界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3
「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是中法文化論壇系列活動的一個重要專案,也是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成功範例。2023年10月14日,第三屆大獎賽終評揭曉,15位中外藝術家獲獎。
南海十三郎導演《花影恨》
作者:鄭明仁2024-05-23
花影恨逝世後,電影公司爭着拍攝其故事,最後花影恨家屬因南海十三郎與花影恨有相當交情,熟知花影恨思想和為人,決定將此重任交給南海十三郎。
陳智思:年輕人在港從事文化藝術大有可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2
「今時今日更需要了解不同範疇的行業資訊,什麼都要懂一點,從而將不同界別聯繫到一起。今日不是說人有我有就可以,而是要多元化、多創意,眼界要開闊,思維要打開,才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陳智思
香港城市室樂團集馬戲團演出元素的《鯊鯊音樂劇》首演
作者:傅瑰琦2024-05-22
整體而言,這部作品相當成功,但個人意見,在音樂廳的環境裏,現場收音、混音、重播的技術,必須重新審視。
玄學家與術數家有何分別?術數初學者應如何入門?
作者:潘樂德2024-05-21
術數之道,深如大海,可以極簡,也可以極繁。希望這篇短文能幫助大家做抉擇,選擇適合自己的術數來學習,增添生活趣味,更好地規劃人生。
「藍籌」民辦樂團五十慶
作者:周光蓁2024-05-21
從場刊得悉,樂樂國樂團近年向多方面發展,例如為電影《悟空傳》配樂,為香港、中山等地弱勢社群提供音樂活動,到絲路城市巡演等,此外先後組建3個附屬樂團。
粵語解密:隻
作者:黃氏2024-05-18
郭先珍《現代漢語量詞手冊》「支」條︰「『支』、『枝』,古今字。原都指『樹枝』。引伸為量詞,可用於樹枝和其他杆狀物。後『支』、『枝』分工,『支』作量詞,詞義虛化,主要用於事物的一部分和杆狀物。」
連家駿:管樂傳入香港 攸關鴉片戰爭 周光蓁:工業技術改良 銅管樂器成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7
銅管樂器出現較晚,因此傳來東亞或香港一定是晚近的事,而銅管樂器的成熟期剛好的鴉片戰爭爆發前的1839年,因此在香港吹響的銅管樂器,正是工業革命後成熟的第一批銅管樂器。
吳門畫派始祖──沈周
作者:益行2024-05-17
沈周的《臥遊圖》冊中,筆者最愛讀其畫上的詩句:「滿池綸竿處處緣,百人同業不同船。 江風江水無憑準,相並相開總偶然。」珍惜相逢之緣的思維,人際關係中常以此深思。
紀念黃埔百年 期盼民族復興
作者:郭一鳴2024-05-17
當年國共合作,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取得偉大勝利,改變了民族的命運,亦為人類正義事業寫下光輝一頁,這段歷史值得銘記,啟迪後人。
從刀鋒到筆鋒:薩爾曼·魯西迪的重生之路
作者:張灼祥2024-05-16
貝克特沒有把他的感受書寫下來。所以Rushdie不知道貝克特的想法。他也想問刺傷他的極端分子:「你為什麼要傷害一個你並不認識的人呢?」
從親身感受到先看虛擬導賞再感受:VR科技推動石澳文化保育
作者:馮應謙2024-05-16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認識一個地方,用文字遠遠比不上親身經歷;VR或許作為親身導賞前的先導體驗是綽綽有餘的,但加上導賞團才是最完整體驗。
《龍虎豹》「處女膜」之謎
作者:鄭明仁2024-05-16
《龍虎豹》之所以能夠打響頭炮,然後橫掃千軍,原來全靠創刊號刊登了一張所謂「處女膜」照片,再假扮醫學專家去解構處女膜構造。
理工大學管弦樂團與著名管樂演奏家 聽眾的音樂會禮儀文化為人詬病
作者:傅瑰琦2024-05-14
第一樂章開頭部分的低音旋律,李俊樂用的是一部跟普通口琴大小尺寸的樂器,而不是平日所見的笨重低音口琴。根據及後他的解析,這原來是演奏者親手改裝的低音口琴。
新書──賀同學好友楊岩新書
作者:張楨2024-05-14
水墨胸懷書日月,丹青志願繪春秋。
格局思維之二:優化人生籌碼  重點出擊
作者:潘樂德2024-05-14
如能找出這些關鍵十神,就知道自己擁有什麼關鍵的籌碼,然後就會知道人生的發展方向,重點出擊,不需要在無謂的人或事上浪費時間心機。
布魯克納200歲在香江
作者:周光蓁2024-05-14
布魯克納誕辰200周年全球誌慶,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沒有相關演出將會很失禮,猶幸香港聖樂團即將上演一場紀念音樂會,《安魂曲》也是作曲家首次創作包括樂隊的一首早期作品。
桑梓嶺南──探索國學大師饒宗頤的澳門足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3
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與澳門有深厚的淵緣,除了在澳門大學授課以外,更曾多次在澳門舉辦個人展覽,其創作的山水畫、荷花畫都有澳門的影子與故事。上周饒宗頤在澳門故事分享會便圓滿舉行,為一眾學生參加比賽做好準備。
愛情真毒藥 羅密歐與茱麗葉悲劇遺憾
作者:周萱2024-05-13
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整個舞台設計是灰藍色,配合愛情悲劇的主題微妙微俏。設計師貝南是一名年輕的導演,他的華麗布景及獨特的色彩,將觀眾直接帶入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維羅納。
敢創才能闖
作者:劉銳紹2024-05-13
時空交錯了,意念飄移了;真實向虛渺轉化,迷離向現實投懷;歷史中的人或事已成過去,但又在浩瀚無涯的意象雲環中巧遇和重生。劉、陶二君的作品捉摸不定,卻抓到很多思維和心寧上的堅實。這就是敢創新,才能闖新天。
李欣錫:尋向所誌,古道照顏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12
在明媚的中文大學校園裏,煒舜兄寄來書稿,囑我為之序。我向來喜讀故事,不意激動難平,諸位師長的故事裏我曾參與過、見證着,正穿行而過,於是,我寫下這些故事,一瓣心香,致敬每個時代飄然遠去的巨大背影。
粵語解密:無用、又、隻
作者:黃氏2024-05-12
我們在宋代文學家的詩作裏也可以見到「無用」一詞,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那知老病渾無用,欲問君王乞鏡湖。」
教皇難當
作者:黃珍妮2024-05-11
至於教皇的辦公室裏面,壁畫上面全部都是打獵的題材,半點宗教題材有沒有。為什麼通常教堂壁畫都是宗教題材,卻完全不出現在他辦公室內?是他感覺他的工作是一種權力鬥爭嗎?
鳳凰衛視:打造別具特色的香港台 為觀眾提供差異化選擇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10
鳳凰衛視作為一家立足香港、面向港澳台及全球華人社會的國際華語媒體,集中香港台力量打造優質粵語節目是題中應有之義。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可以感受粵語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增進對大灣區的認知了解。
建立金庸紀念館 弘揚俠之大者精神
作者:郭一鳴2024-05-10
香港人無論男女老幼,很難找到幾個沒有讀過金庸武俠小說,或者沒有看過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縱觀香港文學界,金庸的影響力無人能及,他筆下的人物山河故事及其家國情懷,對幾代讀者觀眾影響深遠。
城寨傳奇
作者:沈言2024-05-10
無疑,九龍城寨是香港的一種生存空間、一個象徵符號、一段都市傳說……在城寨清拆三十年之際,《九龍城寨之圍城》在江湖恩怨之外重塑了熱辣滾燙的城寨故事,為曾經的「黑暗之城」加添溫情與暖意。
遺忘與創造:馬奎斯晚年的創作之旅
作者:張灼祥2024-05-09
1982年憑長篇小說《百年孤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馬奎斯,他書寫小說的能力、他的個人魅力仍在。患上老人癡呆症的作家,來到生命最後的幾年,仍不肯停止創作。
用針筆寫蠟紙的高手
作者:鄭明仁2024-05-09
踏入70年代,文社出版刊物相對減少,繼續出版的也少用油印本,因為鉛印價錢已普及化,社員負擔得起印刷費,油印本也就買少見少,能夠流傳到今天的文社油印本已經成為古董和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