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金城土酥淨如練──閒話蘿蔔
作者:何懿行2023-12-22
《唐書》謂:「元正,歲之始;冬至,陽之復,二節並重。」時值冬至,雖「亞於歲朝」,卻如年節。古以郊祀禮天,祈福賀冬;今則備辦餚膳,食養團冬。凡此種種,僅願冬至,福至。
資本主義之今昔
作者:馮應標2023-12-22
香港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基本法》寫明只到2047年為止,到時便要改為一國一制的共產主義,這個改變很難一蹴即就,必須有一個過渡時期的,現只剩下24年的時間,就算過渡已經開始或正在積極部署中亦無可厚非。
82年前的聖誕節
作者:鄭明仁2023-12-21
近日重讀國學大師陳寅恪的舊詩,其中兩首是寫他日佔時期滯留香港的艱苦片段。他是文化界殿堂級人物,在危急關頭有朋友接濟米糧不致餓死,乃不幸之中的大幸。
從費城樂團訪華的前世說起
作者:周光蓁2023-12-19
小小剪報,解釋了為何1973年費城樂團獲領導人接見時,被形容為中國的「老朋友」,而「中國是不會忘記老朋友的」。同時也許說明,芸芸美國大樂團之中,費城樂團獲選訪華的原因之一。
「同一屋簷下:嶺南傳統建築源流與藝術」研討會 多角度分享成果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18
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於12月13日舉辦研討會,由多位來自粵港澳的專家發表專題演講,分享由考古、文物保育、修復、營造與藝術等多角度,對嶺南傳統建築研究的成果。
長男幼男 女女男女──看圖說古希臘習俗
作者:鮑慧兒2023-12-16
宙斯不獨愛女生,也愛少男!這一次,他看上俊俏的少年牧童伽尼米德(Ganymede),要把他帶到眾神居住的地方奧林匹克山,服侍眾神喝酒。伽尼米德因禍得福,從此不再回歸凡塵,長生不老。
東江水供港快59年 艱難時期國家叫停3800萬工程救港 「樓下閂水喉!」成絕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4
粵港政府剛簽訂未來3年東江水供水新協議 ,漲價近2.4%。除了水費,更值得關心的是東江水背後的寶貴歷史, 1960年代初香港每4日才供水4小時,災情上達中央,最後由周恩來總理特別叫停其他工程撥款興建。
「毛夾雞」主角高卓雄
作者:鄭明仁2023-12-14
以毛澤東為首的國家領導人設宴招待第二屆政協代表,高卓雄被安排坐於毛澤東身旁。目空一切的老毛竟然夾雞招呼香港一位小人物,各人見狀目瞪口呆,高卓雄被嚇得不知所措。
「同一屋簷下」嶺南建築藝術展開幕 金漆木雕「番禺神樓」首次驚艷亮相香港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13
香港文物探知館「同一屋簷下:嶺南傳統建築源流與藝術」展覽開幕,展覽介紹嶺南傳統建築歷史和特色,以及嶺南地區與中原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展出精心挑選的170件/套來自粵港澳三地藏品。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的故事和鑒定技巧
作者:李大齊2023-12-12
元代建國雖然只有短短的90多年,但在古董瓷器製造方面卻有着非常高的成就。元青花是古董瓷器藝術的奇葩,下啟明代永樂宣德青花瓷,有着重要的先導作用。
我認識的政壇女將
作者:劉銳紹2023-12-11
歷史有時簡單、巧合和粗線條重複,角色不同而已,不知結果會否相同?當然,官方有其立場和例行公事,不要緊,照做。普羅大眾則感到一切平靜,安定最好,年輕人有時過於前衛,也可嘗試寬鬆一點,恩威並施,加以引導。
為何魯迅說錢玄同「作法不自斃」?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09
1927年,錢玄同過40歲生日時,胡適、劉半農等人想起錢玄同當年的激憤之語,真的寫就訃告、挽聯、挽詩以及悼念文章,並發出預告,計劃在《語絲》出一期「錢玄同先生成仁專號」。
字花報和字花書
作者:鄭明仁2023-12-07
字花屬於非法賭博,但得到貪污的有勢力人士包庇,字花檔開到遍地開花。字花報之外,坊間也有字花書賣。
解讀港大「世紀之問」
作者:陳婉瑩2023-11-28
自百年前「為中國而立」這命題的提出到今天,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對「港大為誰而立」提出了不同的說法,他們有是為了考量昔日大英帝國的利益,更多的是基於對國家和香港的的關懷和熱愛。
駕米格25戰機投奔西方47年 貝倫科逝世終年76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27
西方對MiG-25的高空攔截性能極為驚懼,時人稱「MiG-25恐懼症」。為抗衡MiG-25,美國着力研發新一代戰機,包括F-14「雄貓」、F-15「鷹」、F-16「戰隼」,成為美蘇軍備競賽的一段插曲。
彰顯開元盛世的金錢會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25
唐玄宗為撒錢賞賜大臣的活動命名為「金錢會」。這場金錢會固然彰顯開元之治的盛世氣象,但也隱伏唐朝走向衰敗的徵兆。
香港大學北上神州之開端
作者:鄭明仁2023-11-23
陳婉瑩說,港大校史著作不少,但都聚焦早期創校和二戰之前的事蹟,《香港大學世紀之問》關注的是一個被忽略的時期,她和團隊希望通過書中各人的記事,向讀者提供一份歷史圖像的初稿,「繼往開來,從認識歷史起步」。
張天愛緬懷父女生活點滴 為民請命有樂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22
為民請命,服務市民,是張天愛眼中的父親最重要的形象。張天愛說,當年她才6、7歲,便已跟着父親到醫院探訪病人,為病人籌款,又挨家挨戶了解居民的困難,向居民宣傳衛生。
蘇州觀音園緣起
作者:廖書蘭2023-11-17
蘇州觀音園在太湖西山島,原建於南朝,已有1600年歷史。2008年奠基重建,更得有僑胞及台商台胞的呼籲和鼎力相助。它承載着中華文化,是傳統信仰也是兩岸和平發展的見證。
左持蟹螯右持酒──饕蟹藝聞隨筆
作者:何懿行2023-11-17
蟹或因其面貌詭譎,始見於上古志怪傳說。至周以降,大蟹由謬悠之說漸成肴饌之妙。按《蟹譜.畫》及《蟹略.蟹圖》所載,蟹畫之濫觴始於唐。
什麼是香港特區最大的兩個弱項?
作者:關品方2023-11-17
籌建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還有多年前由馬逢國、蔡素玉、謝炳堅等倡議的香港回歸歷史紀念館),要以特區政府為主導,實行官民合作,發動各方參與。籌建過程本身就可以是培育青少年家國情懷的重要活動之一。
香港最長壽報紙
作者:鄭明仁2023-11-16
《南華早報》是香港至今依然䇄立的最長壽報紙,但比在1974停刊的《德臣西報》還差9年,要活到2032年才能取代《德臣西報》進佔歷史一哥地位。
日本舊物上的文字
作者:施林海2023-11-11
我喜愛歷史和文學,也喜愛這兩門學問的載體──文字。因此對於上有文字的古物,我有着天生的好奇及親近感。這些文字既記載了歷史知識,也呈現當時的精神面貌,就猶如一扇窗戶,為人們開啟了探究古代世界的美妙空間。
百多年前的香港政府年報
作者:鄭明仁2023-11-09
傳統上,香港總督每年必須向英國國會和英國政府提交香港年報,簡述過去一年香港發生的重要事件。年報在倫敦印製成報告書,我手上這批年報,每本都是30頁左右。
怡和大廈50周年雙展覽揭幕 又一山人鏡頭捕捉人文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6
怡和大廈於1973年落成,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也引領了中環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歷程。怡和集團與置地公司合辦雙展覽,包括邀請著名藝術家又一山人策展,同時舉辦導賞團等活動慶祝。
淺談華僑、華僑文化與新生代
作者:劉煦元2023-11-06
早期有關華僑的故事,多含血淚與悲痛。中國自秦漢時期已有華人往海外發展。到了十九世紀末,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後,人民因為社會、經濟、政治及個人等因素,遠渡重洋,另謀生活。
晚清政客P圖博上位
作者:龐驚濤2023-11-04
胡思敬光緒乙未進士,次年補殿試,選翰林院庶吉士,後任吏部考功司主事。以其故,對晚清政壇聞人生平皆有知見。加之藏書甚富,涉獵甚廣,故論世衡人極有見地。
杏林故事
作者:何漢權2023-11-03
單算自1840年英國人發動侵華戰爭起,至1900年八國聯軍止,西方列強,巧取豪奪,壓榨欺凌中華大地善良無辜的老百姓。究竟,有毒害的大煙(鴉片煙),是誰大量傾銷給中國老百姓的呢!
粉嶺哥爾夫球場的保育價值
作者:陳天權2023-11-03
建於1911年的舊球場是中國最悠久的哥爾夫球場,場內有不少明清時代的古墳,部分仍有原居民拜祭,令球場增添古舊氣息。2018年香港哥爾夫球會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議將粉嶺球場整體進行評級,但至今沒有定案。
回看六七暴動 鑑往識來
作者:蔡國光2023-11-02
60至70年代全球正值反殖浪潮,港英過去行之尚可的「華洋分治,以華制華」策略已不足以應對世局,六七暴亂付出難以彌償的大量傷亡代價,也成為香港社會轉型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