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國際儲備資產素來都是貴金屬和美元,它們都有存量稀少、不容易仿製、容易儲存、難以消失、搬運容易等特點。我們認知中的藝術品,如青銅器、書法書畫有同樣特性嗎?
涉足東京,目標之一就是隈研吾設計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這座多用途博物館,集圖書館、美術館和博物館於一身,標榜「文化與自然共生」的理念,位於埼玉縣所澤櫻花城的新發展區內。
黃賓虹的藝術成就,起步新安,始於黃山,與香港的不解之緣。花甲之年的黃賓虹去廣西桂林講學,歸途經香港,留下了一批《香港寫景圖》和《香港風景》,被譽為畫香港第一人!
秦統一後,禁止了六國與秦不同的文字,再規範及省改成小篆,李斯的泰山、嶧山及琅琊刻石是其中的典範。發展到漢代則個別發展,各具特色。
或許,相比於所謂健全的人,有一大堆不可能的事情限制着他們,但只要他們範圍能做到的,他們甚至表現出比一般人更強大的駕馭能力,這並不是天生的才能,而是苦苦排除萬難所得到的成果。
筆者希望在業界努力和政府支持之下,在不久將來荷李活道能夠成為一個文化街區,為本地人和遊客提供愉快的文化藝術體驗。
正如我的採訪,先有入世的採訪,再有出世的分析,先投入真義真情,再遠離人事利害關係,這就是一種昇華。
對城市當代舞蹈團藝術總監伍宇烈來說,舞蹈是生命、是開端、是結局、是過渡、是故事。「編舞、舞者和我都在自己的旅程中漫遊,經歷着成長的起伏輪迴。」
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不能單寫一兩種書體,篆隸草行楷都要寫的。可惜現今香港書法界寫草書的同道不算多,香港草書書法院值得喜歡書法藝術的人關注起來。
近年的香港和大陸就如80年代的日本一樣,產生、積累了大量財富,也產生了很多極有想法、有願景的藏家和私人美術館。然而,如何真正能成就麥地奇家族那樣的效應?伊勢基金會正是要向着這個目標努力。
我問過很多年輕人,為甚麼對粵劇的興趣不大?除了「老套」外,最大的問題是:即使粵劇有藝術價值,卻無時代感。劇目、內容、題材、語言,都是古代的,跟今天的生活格格不入。
從倒後鏡看事態永遠是最清楚的,但那些身歷其境的總裁主角,卻從來都是思前想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所以,漫威英雄殺入樂園,原來也有段歷奇。
上周末內地「中貿聖佳」拍賣行舉行了「香港沙龍攝影專場」拍賣,集合了香港多位沙龍攝影名家共150幅原作上拍,結果何藩於1950年拍攝、題為《掃》的照片,以115萬人民幣成交,刷新全國同類拍品拍賣紀錄。
九龍城主題步行徑體現出市區更新並非只是將老舊的樓宇拆卸和重建,同時亦須進行活化舊區,為舊區注入新動力。
併購的協同效應,在迪士尼和彼思這一役中,反轉反轉再反轉,天馬行空得符合動畫故事的基本條件。
劉海粟被指責狷介狂放、不遵守禮法,至此依然風波不息。筆者作為後輩,崇拜人性,所有的正面膽識。大師十上黃山的壯舉,破了歷代畫家的記錄,體現出持之以恆的超越精神,已可作後學者的楷模。
這幅《千里江山圖》,筆者覺得王希孟有着非常高超的技巧,整幅畫布局均勻合理,鬆弛有度,用傳統斧劈皴和披麻皴,磊落分明,非常有氣勢。
《帝女花》65周年重塑版取得大成功,不但把粵劇帶到新的「和諧音色系統」,讓年青一輩較容易接受,有些劇種也保留了傳統的套路,構成傳統與創新的相輔相成。
黃永玉繪畫沒有受過正式訓練,他認為藝術沒有新舊技法之分,最重要是美,能令觀眾產生共鳴。傳統中國畫家使用毛筆,他則兼用其他工具。中國人喜歡留白,但他的作品畫面總是顏色繽紛,留白空間非常少。
黃永玉繪畫沒有受過正式訓練,他認為藝術沒有新舊技法之分,最重要是美,能令觀眾產生共鳴。傳統中國畫家使用毛筆,他則兼用其他工具。中國人喜歡留白,但他的作品畫面總是顏色繽紛,留白空間非常少。
眼前的Raymond,滿頭白髮,衣著素樸,深灰色上衣、白色長褲。在將近4個小時的訪談中,他侃侃而談,漾着笑意,從昔日的遭遇說起,直率地分享他一段復一段的心路歷程。
陳佳,筆名佳子、佳人,1979年由廣東潮籍定居香港。師承海派大師劉海粟,曾與李可染、程十髪、朱屺瞻、關良、趙少昂、黃幻吾、黎雄才、陳大羽等交遊合作,並得數位到殿堂級書畫家的推崇,連串個展遠揚海內外。
著名畫家黃永玉周二(13日)凌晨逝世,享年99歲。黃永玉1924年生於湖南,12歲起外出謀生,曾到上海、台灣和香港,走上繪畫之路,並以木刻作品蜚聲畫壇。
倫敦是一個很有歷史感,文化氛圍很濃厚的城市,但它的感覺又和巴黎很不相同。總的來説,這些城市都能夠給我人心安頓的感覺。撇除旅遊者的主觀和片面,這很可能與這些歐陸城市的歷史沉澱和多元氣質密切相關。
倫敦的確是一座内涵豐富的城市,我與此地有着特殊緣份,加上好奇心和敏感觸覺,令我對這個城市深具好感,也透過相機鏡頭,留下了好些英倫剪影。夜深時回看這些黑白相片,聯想翩翩,似乎又再聞到那種倫敦獨有的氣味。
藝術和金融結合對普通的國民有什麼影響呢?筆者認為可以增加收藏品的認受性和流動性,增加收藏家的變現能力,相等於藏富於民。但是,現實有沒有那麼理想?
適逢香港中文大學創校60周年,校方於6月23至25日一連三日,在西九文化區舉辦「咫尺之圓・甲子有藝」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校友藝術展。殿堂級大師饒宗頤教授及丁衍庸教授兩位名家,均在展覽之列。
香港聖樂團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威爾第安魂曲,即使演出前十幾位成員染疫,但無減眾志成城決心,為獻上悼念給過去三年因疫情或自然原因離世者。
恒基地產早前舉辦「築動你想像多媒體創作大賽」,選出公開組和學生組冠、亞軍各1名、評審特別獎3名及佳作獎8名等17個獎項。今起於中環展出得獎者作品,歡眾更可製作NFT紀念品,鼓勵大眾透過藝術品想像未來。
馮永基的畫作體現出絕倫的技法和結構,每幅佳作融合着他的情緒感受,作畫時的潛力衝動,不可言說處塗墨弄色,經典的造型語彙,目前馮永基已躋身當代水墨名家之巔,他的傑作將成為東方文化藝術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