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勞動力

長壽也是問題多多
作者:張建雄2024-06-27
美、日都是問題,瑞士也為中立的問題而煩惱。難怪這麼多人去新加坡!
全球南方和北方的析疑
作者:張建雄2024-03-31
全球北方雖然發達,但只是高科技上,基礎設施早已老舊。由此過去幾十年的生產外移,產品供應鏈早已沒有獨立性。
港府重啟投資移民 遲到好過冇到
作者:湯文亮2023-12-27
我們經常聽到香港人移民,但原來亦有很多人喜歡移居香港,除了持其他國家護照的內地人士之外,東南亞甚至台灣都有很多人喜歡移居香港。當政府暫停了投資移民計劃之後,那些人當中有不少移民新加坡。
港澳新興經濟重新定位的地緣政治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3-11-13
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可以應用於我們對香港和澳門正在出現的新興經濟重新定位的更深入理解。
扶貧:是扶「躺平」,還是扶「向上流動」?
作者:洪雯2023-11-04
我認為,香港各界是時候檢討,到底福利的目的和邏輯應該是什麼?──是用福利來扶基層市民躺平,還是扶他們為自己努力、扶他們向上流動?
人口紅利消失了便又怎樣
作者:雷鼎鳴2023-11-01
勞動人口的緩慢下降,影響甚微,它的作用遠不及人力資源質量大幅進步所帶來的效果。擔心所謂「人口紅利」的消失,實乃錯讀中國經濟發展的形勢。
葉兆輝教授:人口升勢難持續 老化挑戰仍嚴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6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表示,通關後有14萬名的外傭或持單程證人士重回香港,令人口數字上升。他相信長遠升幅不會持續,本港仍然面對人口老化挑戰。
專訪孫玉菡局長 剖析香港人才及勞動力政策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接受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訪問,為香港勞動市場把脈,並分享特區政府吸引人才和應對勞動力不足的最新策略。
「搶人才」之外 政府應向青年有個交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31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政府應解釋怎樣看待和如何準備5年、8年之後的勞動力供應?也需要有一套想法或計劃,好讓年輕一代知道自己再走下去,朝哪個方面,能夠在事業發展上,找到可行的道路。
煩惱3月──蝦膏韭菜花炒花枝片
作者:李文基2023-03-25
現在請人甚艱難,特別是食肆的廚師,不知到哪裏找回相等資歷的人才。
香港應把握阿聯酋新興市場的商機
作者:楊立明2023-03-02
中美緊張關係的漣漪效應正在席捲亞洲及全球,大大改變了貿易和投資的市場生態。過去幾十年來,中東一日千里的經濟發展,為外企締造無限商機。香港正好可以發揮「超級連繫人」的角色。
陳志武教授:世界二極化 香港難享百分百兩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8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梁兆基:香港要與大灣區經濟融合 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補足勞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他建議,香港可以泛城化,即整個香港城市化,才能將經濟能力覆蓋大灣區,促進港深以至大灣區產業合作。
經濟復甦的絆腳石
作者:梁天卓2021-11-24
在香港的「清零」政策下,安排外傭來港涉及不少繁複手續,以及其他隔離檢疫費用不斷上升,這會否成為本地在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的一塊絆腳石?
男性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下滑之謎
作者:鄭宏泰2021-09-29
香港是外向型開放經濟,積極參與國家經貿發展之際,也不應忽視外圍環境轉變。鼓勵女性兼顧家庭與事業,也要深入了解男性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下跌之啟示,避免此消彼長,互相抵消,始能保持社會生產力。
「成熟學生」的需要 長久未獲認真對待
作者:呂大樂2020-11-11
長久以來,我們沒有認真對待「成熟學生」的需要,沒有真真正正的將所有學習渠道打開,為不同年齡、不同階段、基於不同需要的學員提供教育、訓練。
內地生讀博士的前景
作者:莊太量2020-06-05
內地留學博士生中很大一部分在美國呆不下去。這些高級勞動力回流到香港、新加坡及內地等,導致這些地方的高校對教授發表文章的要求愈來愈高。
第三四季經濟可反彈
作者:莊太量2020-01-10
香港經濟真正反彈的時間會在2020年的第三第四季度,因為相對2019年第三第四季度的較大跌幅。
推行應用性學習 紓緩工業人才問題
作者:黃元山2019-07-25
當全球發展高增值製造業,它勢必與創新科技及應用、相關專業人才相輔相乘。
三招解決養老問題
作者:莊太量2019-06-14
面對人口老化,作者提出三個建議,希望以最少的資源,紓緩政府經濟壓力。
勞動力未枯竭 仍需未雨綢繆
作者:關焯照2019-05-24
特區政府是需要在鼓勵生育和釋放女性勞動力兩方面加倍努力。另外,在行業缺乏勞工的情況下,政府是應該加快產業工序自動化和優化輸入外勞措施。
數字身份
作者:黃元山2019-05-07
當我們擁有數字身份,便可通過數字渠道明確地進行身份驗證,辦理銀行業務、領取政府福利、醫療保健及教育等關鍵服務。
助婦女敬業齊家
作者:李漢祥2019-03-13
女性在2016年的勞工參與率是50.7%; 「撐起半邊天」的婦女們,原來只有半數是在職的。相信家庭和育養子女,是影響婦女們就業的重要因素。
南北二韓統一的關鍵局限
作者:張五常2018-06-15
公理性的實證科學不僅可在事後解釋現象的發生,也可在事前推斷某些現象必將發生。
朝鮮將改變國際貿易的秩序
作者:張五常2018-06-14
若干年前我跟一位在美國研究朝鮮文化的學者談及朝鮮這個民族,他說朝鮮人善於不知死活地拼搏。希望金正恩在大力開放後會盡量寬容,讓人民享受市場經濟的多彩多姿。
香港要1000萬人口?
作者:陳景祥2018-06-07
社會高齡化、人口減少、供養比率上升,是否必定要大量輸入人口?日本用的是另一種辦法。
共享託兒 釋放媽咪
作者:莊太量2018-02-02
共享託兒既可以為退休人士或老人家賺取外快,又可以釋放年輕的婦女勞動力到勞動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