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

中美對敵對香港有什麼影響?
作者:施永青2020-07-29
美國準備在今後,領導整個西方世界孤立中國,要逼中國非閉關自守不可。
放棄特朗普 否則中美難免冷戰
作者:陳文鴻2020-07-29
特朗普若連任成功,中國與世界面對的是美國霸權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進一步挑戰,冷戰難免,戰爭亦難免,中國與世界是否坐以待斃呢?
恢復能力遠勝效率
作者:張建雄2020-07-27
學習美國效率第一,亦在過去見到成效,如今為何不靈呢?
關閉休斯敦領事館可怎回應?
作者:雷鼎鳴2020-07-27
特朗普選情形勢不妙,他只剩下100天翻盤,攻擊中國正是他選戰的核心策略,所以任何行動都要快,他等不了1個月。
誰該為美國的疫情負責?
作者:施永青2020-07-21
美國弄成這個樣子,究竟是誰的錯呢?特朗普把這個責任完全推給中國,說是中國官方刻意隱瞞疫情造成的。一個肯看看事實的人,就知道這樣的指控毫無道理。
印度難與中國打硬仗
作者:葉劉淑儀2020-07-21
自從現任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印度與中國日漸疏遠,所以這次不能再如2017 年的洞朗事件般,事後重新恢復友好關係。
中美經濟應否脫鈎?
作者:雷鼎鳴2020-07-13
美國要遏制中國的崛起,但又發覺自己也受制於中國的產品,唯有要考慮經濟上能否與中國脫鈎,即減少對中國的倚賴。
新冠病毒全球確診近900萬 南北美洲成重災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6-22
世界衛生組織周日通報,全球新增183020宗新冠病毒疾病確診病例,創下單日最高紀錄。其中,北美和南美洲新增116000多人染疫,是病例增加最多的地區,其中巴西佔54771宗,美國佔36617宗。
英雄與隱喻
作者:程介明2020-06-05
傳統的教育,往往會拿一些「英雄」人物來勉勵學生。筆者小時候,有華盛頓斬櫻桃樹不撒謊的故事,有匡衡鑿壁借光夜讀的故事,也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這類教育,還會繼續嗎?
袁彌昌:香港戰役與特朗普的盤算
作者:袁彌昌2020-06-03
特朗普對中國的聲討給予人們一種「美國來援」的印象,卻難掩這一切都是特朗普為了尋求連任,轉移公眾注意力的手段和把戲。
國際秩序倒塌了
作者:鄭永年2020-06-03
二戰之後,儘管有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體系,但很多國際問題是通過西方體系得到解決,而非聯合國體系。中國早已開始為現存世界體系補充。如果全球化持續推進,人們甚至不要驚訝一些國家同時成為兩個體系的成員國。
新冠肺炎侵襲,是否將加速全球化的崩裂?
作者:朱雲漢2020-05-30
我的基本觀察是,當中國愈來愈接近恢復其於人類歷史舞台的中心地位時,面臨的挑戰必然愈大,戰略情勢也必然更險惡與複雜。
Survival Playbook for the World’s Top-3 Sports Business Players
作者:艾雲豪2020-05-27
Global players and local titans are all down together, but not all are out.
越南北部擁有地利及運輸優勢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20-05-25
越南作為生產基地,成本是一大優勢,越南北部更擁有鄰近中國的地利,加上日益改善的運輸網絡,令當地與中國之間的原材料及零部件運輸需時較短,並具成本效益。
身為讀日本研究的人,我怎麼看考評局事件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7
對於宏觀歷史,尤其是「中國跟日本,1900-45」這樣寬廣而又繁雜的大歷史,是不可能以非黑即白思維進行判斷的。
美國會向中國發動戰爭嗎?
作者:施永青2020-04-24
新冠疫情爆發後,中美惡鬥勢將加劇;雖然不至於演變成熱戰,但冷戰則無可避免。香港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成為磨心,以後的路一定比以前難行。
美國已沒法壓制中國發展
作者:施永青2020-04-22
相信美國將不惜發動冷戰,以建立一個全球與中國為敵的陣營。中美今後勢將各立山頭,互相叫罵,全方位展開惡鬥。
迷失世界
作者:胡孟青2020-04-07
央行全方位的行動,好像是將市場穩定下來,但將問題複雜一點,到底上月底的大跌市,是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比預期嚴重、市場流動性出現問題,抑或是反映油價同時間暴跌呢?
新冠病毒和「大國不亡」的邏輯
作者:鄭永年2020-03-26
大國抗疫不見得是最有成效的,但大國是最有韌性的。大國動員不易,在初期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亂象(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但一旦動員起來,通過內部因素的不同組合,大國韌性就開始顯現,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系統。
從中國制裁美媒看一國兩制
作者:王永平2020-03-24
不容具國際地位的媒體在香港採訪及報道,會令國際社會質疑一國兩制是否已經變形,包括香港是否依然享有與內地有別的新聞自由。這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價值,包括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重大負面影響。
日本泰國宣布旅客入境需隔離14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06
日本政府宣布,由3月9日起,包括港澳在內的中國及南韓旅客,入境後要隔離14日,同時暫停對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的免簽安排。泰國政府公布,來自包括香港、澳門及內地的旅客,3月6日凌晨起入境後需隔離14日。
施永青:政治鬥爭令香港從此無運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02
香港從此無運行,應該從哪裏計起?其實施永青覺得回歸之後,香港的運遇到很多阻滯。
中日韓的良機
作者:張建雄2020-02-27
中日韓到30而立之年,亦即2020年,會有何大變化,主要看朝鮮半島局勢,北朝鮮的危險性在10年內,只會先危後安,有朝一日,看到中日韓朝一齊開會,談合作,再也不是妙想天開。
150年的東西方融合期
作者:張建雄2020-02-20
西方傳媒是「拒絕承認,視而不見,嚴行譴責」,目前這些傳媒還是佔據了輿論高地,但中國青年已有免疫力,能慎思明辨,比60後70後好得多。
武漢封城的成本效益
作者:雷鼎鳴2020-02-07
封城的短期成本不少,但中國地方大,而且復元力強,長遠成本可控,而且會被人民其後的加倍勤奮抵銷掉。
保利香港執行董事張益修:藝術是能做一輩子的事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1-15
香港,一個多年被稱呼為「文化沙漠」的地方,似乎跟藝術風馬牛不相及。保利香港拍賣執行董事張益修認為這是對香港文化的不了解,事實上香港並存有傳統及國際化的藝術。
伊朗上空的戰雲
作者:雷鼎鳴2020-01-13
伊朗是產油大國,西攬運油戰略要地霍爾木茲海峽,東接與中國友好的巴基斯坦。中國在這地區有重要戰略利益,石油仍是她發展所需的血液,這區域亦是一帶一路市場的各國交集之地,實不容有失。
蔡英文勝選感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是兩岸長久穩定發展關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1-11
蔡英文當選總統後,認為這一次選舉結果,揭露了一個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我們的主權和民主,被大聲威脅的時候,台灣人民會用更大的聲音,喊出我們的堅持。
王紹光、鄭永年:西方應以開放思維重新思考中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1-06
很多西方國家看待中國體制時猶如「盲人摸象」,大多用「威權政體」概括。康乃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王紹光建議西方應「睜開眼睛」,用開放思維重新思考中國。
陶傑:不是太平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0-01-06
2020年,全球的目光聚焦於東亞,由朝鮮半島、台灣、香港到南中國海,成為一條岩漿熱湧、隨時噴薄而出的火山海嘯紅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