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9:15:1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公務員

再論檢討主要官員問責制的必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10
識變求變應變,是中央對香港的期許,也是本屆特區政府的自我鞭策,那麼推行了23年的問責制,是不是也應該深入、徹底的檢視和衡量呢?
未曾擁有過單位是遺憾
作者:湯文亮2025-04-09
在高息環境下,賣樓是很正常,賣走之後搬去一個較細,但有煙火氣的單位,賣走之後收返億幾,咁都畀人笑,真係無奈。
承擔不足 滅赤不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1
政府編制裏的首長級公務員(俗稱D6、D7、D8)月薪是20多萬元,大部分享有房屋津貼,或者是住在高級公務員宿舍。設若讓中高級公務員減薪,真的會影響以至削弱他們的生活條件?
劉洋:港府發債水平健康 加稅削赤多是高債國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7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曾分析財赤因由的香港大學副教授劉洋認為,去年政府經營帳目下的非經常開支佔比回落至個位數,屬正常水平,略降開支就能解決政府經營帳目。劉洋亦引述有學術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百多個財政整合計劃,加稅削赤的國家多處債務高階,而香港的發債水平健康,情況不同。
葉秀亮教授:公務員、公營機構如何彈性上班削政府開支? 商界裁員怎樣學新加坡? 香港要經歷多久痛苦才能恢復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5
公務員彈性上班取代減薪是雙贏方案?香港如何由競爭力強淪為全球生活最貴城市之一?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葉秀亮教授的分析。
破解財赤與樓市困局: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新思維
作者:何濼生2025-01-21
公共財政緊絀,本文續談開源節流。開源方面,建議違建可有條件合法化,並補徵差餉地租;政府應善用閒置官地。節流方面,不應停聘公務員;亦不應加利得稅,宜取消標準稅率,提高最高邊際稅率至20%。所有措施須考慮社會成本效益。
趙雨樂博士:公務員薪優糧準 滅赤應由政府帶頭減薪? 為何發展商對投資北部都會區取態審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8
公務員薪優糧準,消滅財赤應由政府做起?發展商對投資新界北都取態審慎,是缺乏商機還是怕政策搖擺不定?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的分析。
阿根廷休克療法對港的啟示
作者:何民傑2024-12-27
香港與阿根廷同樣受着財赤的困擾,但香港有背靠祖國的優勢,經濟所面對的困難不似阿根廷般嚴重,但卻不能讓財赤進一步惡化,以免出現結構性財赤,繼而要借貸渡日,長遠既影響信貸評級,嚴重破壞香港營商環境。
香港可借鑑外國削減財赤的經驗
作者:陸振球2024-12-20
英國削減公務員、美國推動政府效率改革以及阿根廷的財政成功經驗,都為香港在削減財政赤字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財赤持續走高不似預期 冀政府多方開源審慎節流穩定民心
筆者認為給予市民希望、穩定中產民心非常重要。建議政府向市民尤其是中產派糖,例如下調薪俸稅及減差餉,消除怨氣之餘,亦讓市民有更多額外資金消費,如買衫及食飯等,促進香港經濟增長。
香港改革的挑戰和道路
作者:劉兆佳2024-08-22
那些問題屬於日積月累的結構性的問題,不是一時三刻便可以解決,這便要求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認真和持之以恆地以改革和創新妥善應對,此中特區政府的強大、果斷和睿智領導至為關鍵。
香港財政預算需量入為出 恢復收支平衡
作者:關品方2024-01-26
從縮減開支(節約)的角度看,民眾一般的感覺是公務員及由公帑資助的各類機構(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以及醫衞/大學/房屋等)高官/高層/高管的薪津福利,相對市場而言已經明顯偏高,適宜及時研究減員減薪。
全民皆兵
作者:孫明揚2023-09-22
我對特區政府的處理手法與主流意見無異,但我的注意焦點卻落在特區政府動用公務員能力,讓我上了一課。
再談香港特區應否設立發改委
作者:關品方2023-09-08
一般所謂「搭順風車」的公務員,是尸位素餐、坐享其成的人。這股「搭順風車」的歪風出現在服務市民的公務員團隊,為政府施政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那一批官官相衛的手捧金飯碗的萬年政務官。
引以為戒
作者:孫明揚2023-09-07
答非所問,顧左右而言他,甚至指鹿為馬,都是必須引以為戒。
做官切忌大排筵席
作者:湯文亮2023-08-31
有老友話今次真係CY發火,非同小可,CY鬧一個即將去北京受訓的地區公務員,臨行前大排筵席,場面非常壯觀。為官之道,香港人真係唔多識,以為多人送行就是一名好官,其實,愈多人送行,那名官員愈失分。
鼓勵公務員求進步 土耳其地震救援隊登首屆行政長官表揚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7
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第一屆行政長官表揚榜,由一行59人到土耳其地震災區協助搜救工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救援隊奪得,頒獎禮會在7月中舉行。
撞聾
作者:孫明揚2023-02-23
自忖本身都有某程度「撞聾」,歸納為年紀大機器壞,置之不理。如果時光倒流,退休前遇上同樣情況,必會毫不猶豫,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愛國者治港」時代的新氣象和新期許
作者:張量童2023-02-14
政府就如一台複雜無比的機器,有無數的零部件,縱使決策層的超級電腦有多精密,只要操作時鬆掉一根螺絲,整條生產線就可能出現嚴重問題。「愛國者治港」時代迎來新氣象,但能否讓市民真正感受到施政效率提升?
維護本國利益 非國際公務員職責
作者:尹瑞麟2023-02-06
行政長官李家超對獲聯合國不同機構委聘的12名香港年輕公務員,提出若干「寄望」,特別是要求他們「肩負起說好香港故事的責任」。可是這良好意願看來值得商榷。
CPU與CePU同樣重要
作者:張量童2022-11-03
因應形勢,特區政府已開始意識到過去「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不合時宜,而逐步邁進「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更好結合方向。為此,筆者倡議參考國家發改委的機制去重組CPU和建立CePU。
美妙的對話
作者:劉銳紹2022-10-29
中共二十大閉幕,各種學習活動隨之而來,一些機構和學校也在大力推動。剛巧碰見一位老師,他向我訴苦:「今天的學生真難教,氣死我了!」跟着,說了他與學生的對話,頗為有趣。
商界:《施政報告》可推動協同效應 創造持續發展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20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發表上任首份《施政報告》,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生產力促進局等多個團體均表示,內容全面且具突破性,切合香港現正需要的多方面支援及發展策略。
點評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 港澳辦:迎難而上增港優勢 葉劉淑儀:措施有突破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9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港澳辦、中聯辦均有評論,認為報告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習近平「七一講話」精神,體現新一屆政府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
如何改革香港科技園?
作者:胡恩威2022-10-18
要真正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就需要由專家主導,若繼續像目前這種委員會式程序主導,最後只會一事無成。
專訪創科工業局局長孫東:重整香港創科藍圖 ,啟動經濟發展新引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7
新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24年前政府致力發展創新科技,因為種種風雨而沒有徹底實行,如今香港再次面臨轉捩點,各界憧憬未來發展路向,是發表創科發展藍圖,凝聚共識的好時機。
提升公務員效率與士氣,就從一通電話開始……
作者:潘燊昌2022-08-31
我建議,所有的公務員都應該輪調至Call Centre學習及工作,尤其是升職前更應至Call Centre工作至少兩星期,實際與民眾接觸,這個方法比官員偶一為之且勞師動眾的落街視察更能體察民心。
A/B隊制
作者:孫明揚2022-08-04
特首希望加添一項新程序,確保下一步實施新政策過程中,不會出現對某些受惠群組意想不到不公平待遇,或其他甩漏情況。這樣做能否成功?
依程序也應合乎常識
作者:文振球2022-07-27
只重程序,違反常識,不講人情的官僚文化,事實上也非始於今天。
馬時亨:文官因循自保執行力弱?武官治港有什麼優勢?問責官員無表現隨時下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20
政府的工作能力為人詬病。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認為,現屆政府壓力不少,問責官員需要向特首負責,而特首需要向中央負責,問責官員不能再得過且過,「當問責制無到」,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