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14年抗戰、香港淪陷,並不是太久之前發生的事。中國在苦難中挺得過,也變得更堅強。只有民族強大,國強才可以民安。
從在香港效力義勇軍到成為澳洲移民,Mr. Lapsley 的一生充滿了驚世才能和勇氣。
日本學者提出來的「雁行模式」很形象地描述了日本和亞洲國家之間的關係,至少是經濟關係。 這一理論認為,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之後作為「領頭雁」,日本一直領導亞洲經濟體創造經濟奇跡。
D-Day時我剛滿兩個月大,住在地球另外一邊,一同受由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大東亞共榮圈戰爭蹂躪的中國重慶,感同身受。白駒過隙,我今天已屆80歲。要達到高壽,除了良好的基因遺傳,還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
何紫生於憂患的歲月,生活匱乏,戰時要吃麵包碎和稀奶水來維持生活。戰後的香港百廢待興,很多人三餐不繼,溫飽不易。但何紫沒怨天尤人,樂天知命,更樂在其中,成了「野孩子」。
中國對二戰的看法,包括戰爭中的事件、戰爭的目的、戰爭的遺留影響等等,深深影響了她與其他國家交流的方式,而且與過去表現出來的形象差很多。
去歐洲我總愛泡展覽廳,在德國柏林,也曾在那幾個二次大戰記錄納粹的展覽廳過了幾個一整天,真是最好的獨自旅行行程了,因為真的是找不到別人有共同興趣。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周三(10月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他表示透過這份《施政報告》,將繼續「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
哈馬斯的全名是「伊斯蘭抵抗運動」。H.A.M.A.S.是這個名字的阿拉伯文字頭縮寫。這個組織由艾哈邁德於1987年成立,目的在把巴勒斯坦人民組織起來,收回被以色列佔領的土地,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
由於近期美國勞動市場的數據強勁,10年期債息已逼近4.9厘,令孳息率倒掛的情況得以減輕。這顯示市場對美國的經濟前景漸趨樂觀。這種境況令聯儲局不用擔心美國經濟會陷入衰退,因而可以集中力量去對付通脹。
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自民黨領導人近年來用各種手段拒絕直面歷史,影響了中日關係的發展。另一方面,前幾年中國的電視劇等文化產品也出現過反日浪潮,這對中日文化交流毫無益處。
復活節其中一件樂事是看戲,不是進戲院看,而是在網上看,看最新的美國大片──最先由《紐約時報》在4月6日爆出的美國機密文件洩漏風波。這部「情報大片」劇情豐富精彩,吸引全球觀眾,作者覺得有兩個最過癮之處。
有人說英國靠情報治理版圖龐大的帝國,怪不知占士邦是國寶,是英國驕傲,是英式超人。其實真正的占士邦,是一群在Bletchley Park為國家在二戰時期破解德國加密電報的學者。
筆者在大學時代已迷上二戰歷史,故在筆者理清為何重入商場之後,自然借鏡了二戰史中不同的行動模式,包括在93年創立的林業公司,正是採取「正奇相生」的模式。
由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到元宇宙時代,90多年來見證了世界歷史的急速變遷,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一生是怎樣走過來的?
哥拉巴園景色宜人,地理位置優越,可以俯瞰整個長崎港。而這間木屋的起源,竟是源自一對蘇格蘭父子。
當時的英國元氣尚未恢復,為了讓蘇格蘭乃至全英國民眾的文化生活復甦,愛丁堡舉辦了第一屆國際藝術節。70多年來愛丁堡藝術節不斷壯大,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級的文化盛會,每年都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和藝術家。
安倍晉三驟然離世,右翼政黨於參議院選舉大捷,「修憲勢力」成功繼承其政治遺產,今後日本右傾份子的態度將更趨強硬,修憲蓄勢待發,唯一變數在於美國的制約。
獨立後的近百年美國都是一個農業國家,為何會變成今日的全球霸主?擁有最強的武裝力量和左右全球商經規則話語權?
二戰後大量戰爭由美國發動,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軍事工業複合體影響美國決策,而二戰軍工業發達成後遺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香港外國記者會地位曾經很超然,不少訪港的外國政要,都樂意應邀到會所演講。近年,這個鬼佬會所卻不斷受到建制派追擊,指其利用外國勢力在香港進行「反中亂港」活動。
英美似乎對普京心理性格進一步激進化、發動核戰,缺乏應急準備。普京的警告,到底是空言恫嚇,還是對逼虎跳牆的真實準備?
真正惹毛美國,有珍珠港的先例,後果非同小可。普京會在最後一刻,找一個下台階,與同樣不想打仗的拜登尋求最後妥協。烏克蘭應該有驚無險。
69年前的1月份,一本色彩繽紛的兒童刊物──《兒童樂園》橫空出世,甫出報攤便受到小朋友歡迎。《兒童樂園》一直出版了1006期才結束,它陪伴了香港幾代人成長,很多上年紀的人都在尋覓它的早年版本。
胡適的事業生涯始於1917年離美返國,終於1962年離開人世,從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38年,是中國歷史上最自由開放的一個段落。生於那個年代,是他的福氣。
80年前的聖誕節香港被日軍佔領,多位社會賢達、富商、政界人物很快便被日本軍政府控制,軟硬兼施之下,他們之中不少淪為日本人的傀儡「民意代表」。貴為華人之首的何東爵士,有幸及時離開香港,逃過厄運。
日軍未犯港之前,香港報紙老闆答應港英政府若香港發生戰爭,中西報紙絕不停刊。後來戰爭持續惡化,報紙陸續停刊,淪陷前幾天,大部分報館已關門大吉,剩下《華僑日報》。
在英軍撤退、日軍未至時,劫匪打家劫舍,一進門大呼「勝利」,所以又稱為「勝利友」。九龍彌敦道略有資產的樓宇,莫不被「勝利友」先劫一空。
英國聯軍深厚無私的貢獻,付出寶貴的性命;倖存者亦受到3年8個月、比普通平民更悲慘的戰俘營折磨,作為香港人、作為一個加籍港人,應銘記於心。
湯漢斯說,一部上等的戰爭片,成功的秘訣,在於描述戰情的轉折之間,出現成敗關鍵所繫的不可預知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