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台灣

移居台灣還是大灣?
作者:謝冠東2019-04-30
選擇大灣區,那甚至能給你更好的生活保障,還有可能名留青史;但我卻選擇退讓,我的「道」是盡可能減省開支,從而帶給自己空間,同時還能享用我所認同的優質生活,並尋回我的自由,無須緊隨他人的範式。
富豪做總統
作者:陳景祥2019-04-25
郭台銘參選總統,將會是台灣政治非常精彩的一幕。如果勝出,對兩岸關係肯定會帶來大變,對香港也許同樣有啟示──商人治港,或許有機會捲土重來。
為台灣世新大學發聲
作者:廖書蘭2019-04-17
世新大學校訓「德智兼修、手腦並用」,作為新聞從業人員必須要有道德與機智,腦筋要轉得快!手要寫得快!所謂「神仙老虎狗」的工作態度。
不再普通的普通話
作者:廖書蘭2019-03-04
香港人講普通話的能力愈來愈高,我從幼稚園的兒童開始學習普通話即可看出,家長如何重視普通話。
13年內攻台灣 台演習反登陸
作者:丁望2019-01-18
在資訊開放之下,台人了解香港一國兩制走樣的真相。這幾年,阿爺繞過《基本法》,干預香港司法獨立、選舉和言論自由,許多台人因此無法相信兩制的承諾。
殷鑑不遠,就在香港──談習近平對台喊話
作者:程翔2019-01-16
習近平這些表面上懇切、謙卑、寬大、柔軟的語言面紗之下,卻包裝了重大的政策轉變。這些變化,都是值得台灣朝野重視並研究相關對策。香港20年來令人扼腕嘆息的沉淪,也許值得台灣當局深入研究。
從互相低估到相濡以沫──路平談台港關係的轉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08
台灣作家路平分析了台灣的三個特色,分別是「青春無敵」、「複合多元」的文化結合力和「海洋創意」。路平表示對這三大特色,她有無限期許,並相信無論將來是怎樣風風雨雨,台灣的價值都不會有失色的地方。
柯文哲險勝認表現遜預期 丁守中揚言提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25
爭取連任台北市長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以580820票比577566票,憑3254票之差擊敗國民黨籍的丁守中。柯文哲坦承選舉表現不如預期。
度量中國40年變化的坐標
作者:鄭永年2018-11-15
中國共產黨其實不是西方理解意義上的政黨。從結構上說,黨權就是組織化的皇權。以前的皇帝是個人,是家庭,現在的黨是一個組織。
南海風雲變色
作者:劉迺強2018-10-10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如何,將決定下一回合如何開展。要是共和黨輸了, 特朗普首要之務在於保命,顧不了中國這個外敵。 但如果共和黨贏了,南海便立馬風雲變色。
從萬家燈火到一盞孤燈
作者:廖書蘭2018-09-20
我的生活曾經非常的忙碌,忙着照顧孩子忙着服侍丈夫, 我的家就是我的全部世界。人生走到現在,原來就是自己一個人。
從傳統觀念看新界鄉議局
作者:廖書蘭2018-09-17
新界鄉議局是世界上少有的代議政制與血源共生的產物,是中國人以家為核心的典範。
愛,是無法的了
作者:文潔華2018-09-08
結婚生子的事本來天公地道,但罕病接二連三降臨在兒女身上,無法可施,只好全情地愛,致力至成為睏熊。
明年台灣一定多事,香港也一定多事
作者:劉迺強2018-08-28
我看過不少有關台灣戰略重要性的文章,很遺憾,這些文章,絕大部分都是台灣的視角,有些屁股還坐在美國這一邊。
台灣很快就會「獨立」
作者:湯文亮2018-08-27
薩爾瓦多宣布與台灣斷交之後,台灣的邦交國家只餘17個,有口痕友話,如果蔡英文不改變現時政策,隨時在任期完結之前台灣就可以「獨立」。
特朗普把台灣推到火海之中
作者:劉迺強2018-08-21
我們跟特朗普對拆了大半年了,基本上還是「後發制人」和「堅持原則」的舊套路。結果是我們佔了國際道德高地,一條針對反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的統一戰線已經陸續成形。
圖記台北文化遊──看名人故居 探精彩建築
作者:張錦滿2018-08-10
三夜四日台北文化旅遊團,在天公和各方配合下,順利結束。積累經驗之後,藍亞旅行社預計在10月中下旬再辦一次,到時張錦滿隨行,會加以優化。
追憶李敖:不可複製的文化頑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06
李敖喜歡被稱為思想家、文豪。他當然不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可他幾乎是目前唯一一個可以跟五四那代還能接上線的人,他跟胡適等名家有過交往,也和當時國民黨的將領和後人認識。
馬傑偉:移民未必找到「小確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04
馬傑偉樂觀地認為:「每一代人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標準可能要彈性點。全世界都面對年輕人難買樓的問題,紐約、倫敦亦然,但我相信思想上的talent,最困難時有解決方法,都是逼出來的。」
兩岸地圖上共同尋找交流的路 台灣不能寄望於不可靠的特朗普
作者:高希均2018-08-02
台灣是上一個世紀活躍的一條小龍,近年來已進入「中度開發國家陷阱」,就如跳不出溫水的青蛙,瓶中之蛙,何以施展?
蘭遊世界──台灣系列之宜蘭明池篇
作者:朱劍虹2018-07-31
筆者已數次在台灣野外進行考察,但尚未找到腐生蘭花,故今次宜蘭之旅的重點是為了找到這種葉片退化,不需靠光合作用提供養分的「忍者蘭花」。
特朗普會推動台灣兩岸談判嗎?
作者:鄭赤琰2018-07-18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如果南北韓與台海兩岸不再僵持對立,本身就是一大商機。台獨若不再成為中國的要脅,比現有的商機會更有發展的潛力!
參加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
作者:鄒至莊2018-07-16
大多數的中研院院士,在各領域有顯着的成就。台灣政府應當利用他們以促進台灣各方面的發展,包括科學,教育,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梁文道:身份不排隊的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24
梁文道認為,香港沒有一種高度政治化、規範化的身份認同教育,而像香港的一個「身份不排隊」的地方,實是全球少有。
山水之間的學習
作者:何漢權2018-06-22
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釋放,走出課堂外的遊歷學習是愈演愈烈,再隨着新舊媒體旅遊節目的鋪天蓋地,學校的遊歷學習計劃是一個接一個。
沒有公德,哪有共享
作者:謝冠東2018-06-04
一個社會要有公德心,才會愛惜共享物品,共享經濟才能持續。
教育多元化:台灣能,香港呢?
作者:簡明宇2018-05-26
台灣的教育遠較香港多元化,其中公辦者,收費更與一般公校無疑。台灣的孩子有選擇,香港呢?
當學生不會唱國歌…
作者:洪 蘭2018-05-19
看到不同族群的馬來西亞人大聲地唱國歌,而同文同種的我們,反而不認同自己的國家,真是憂心。
蘭遊世界──台灣系列之阿里山續篇
作者:朱劍虹2018-05-17
作者於2016年10月重訪台灣阿里山,其後事務繁多,沒時間整理。直至最近終於有空,分享當時的經歷。
亞洲國力比較
作者:雷鼎鳴2018-05-15
美國如仍熱衷於當世界警察,力量全球分散,在亞洲容易有心無力,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在2030年會明顯大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