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變得如此「國之不國」、「民之不民」,弗格森歸罪為美國左翼思潮氾濫,美國的「民主」制度,對此種思潮並無足夠防禦力。
外強中乾是每一衰落皇朝必經之路,美國不是不可以修正,但時日長久,等到子孫長大,埋怨閣下帶他們到此境地,沒法逆轉,後悔莫及。
該份美國國會報告書是為美國對中國當前的經濟潛力和前景作評估,但其所指陳的問題,對改進中國教育制度又有可以供參考之處嗎?
中國人說「命由天定,運由己選」,但是西方社會確是1%的命好過99%,如何選擇領導人,成為了最困難的一件事。見微知著,不必親臨美國,就可以見到美國官僚主義的盛行。
民主制度的墮落,令人無法相信政府和國會。
美國擔心民主制度受到侵蝕,無可厚非;指摘虛假信息是對選舉亂象的火上加油,外國干預是虛假信息的製造者,這種說法,猶如虛假信息從小事演變成重大因素的過程一樣,每一步的推論之間都缺乏邏輯關係。
近年中國與西方就民主等普世價值定義上衝突不斷。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西方民選政客無法代表民意,意味選舉出現缺失,並附以德國人權問題、美國槍擊問題及立陶宛外交為例。
中俄在北京冬奧期間簽署聯合聲明。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雷鼎鳴觀察到,聲明首闡述東西方民主制度的分別。他認為,這代表中俄的制度自信,以及聲言不靠民主形式主義,走更好的民主路。
所謂「民主峰會」,不過是美國和西方「話語霸權」的體現,美國只是按照自己的政治偏好,並非按學術界對民主的通行標準來邀請國家與會。即使是西方傳媒,也在爭論許多受邀國究竟是不是民主政體。
中國要珍惜拜登現時的政策緩和,可借機會整頓國內,修補國際關係,或許可助拜登一臂之力,但不能忘記美國對華的戰略敵視。
美國在阿富汗狼狽撤軍。資深銀行家張建雄認為美國人對中國人判斷有幾大誤區和盲點,最終必然衰弱。一起聽聽張建雄分析。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已成一個由巨大財富統治和控制的社會,說它是金權政治(plutocracy)或財閥政治(plutarchy)多於是民主政治,並不為過。
直到現在,加拿大仍奉英女皇為加拿大國家之首,政制上為一「君主立憲」(constitutional monarchy)國家。人口稀少、資源豐富、社會安祥及政體民主,是華裔人士移民的福地。
群眾有力量,但需引導到有用的方向。這正如核能,很有力,但若沒有引導,會成核爆,玉石俱焚。
美國對外宣揚的民主制度已失去公信力,更證明民主只會導致管治失序。我們不妨分析國會山莊暴亂與美國民主制度的關係,並從中作出一些結論。
如何既抗疫救人又維持社會生機是目前法國和各個國家所遇到的最大難題。而在這個難題背後,是一連串的沒有答案的疑問。
「民」是全體成員,不只是統治者或被統治者;「主」是全民決策後賦予指導某方面活動的權責,不是永恆的勢位。
2017年,作者在德州的家受颶風影響被淹沒,房子需要重建,讓她經歷人生一劫,同時也給她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更全面了解美國。
對大多數人來說,財富的來源不是通過政府稅收而得到的福利,而是通過就業而得到的收益。沒有就業等於沒有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機會。當機器剝奪了就業機會的時候,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趨勢就變得不可遏制。
在香港、美國兩邊走的Kevin,接觸兩地文化的差異,既可講文化、經濟,又可談歷史、藝術,Kevin這樣的生活,算得上多姿采的了。
所謂民主精神,基本要求就是尊重選民決定。就算英國脫歐要付出若干經濟代價,我們也不能完全將其否定。
特朗普的無情、無賴、無德和無法,在他競選總統前巳有跡象,居然仍可脫穎而出。他的無信、無知、無智、無能和無心,則在他當政之後不斷彰顯,其中不少就算是大多數出自局內的壞蛋也做不出的。
「民粹主義」的核心主張是「強調民意須受重視」,但誰是「民」?誰在什麼情況下倡導?如何倡導?則迄無共識。
歷史證明沒有任何國家和團體內的派系可以萬世不遷。
尊重法制和道德無瑕,是美國民主制度對從政者最起碼的要求。
「一國兩制的優勢將會保持,未來的30年是不用悲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