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經濟學人

專訪陳坤耀教授:產能過剩是市場短期問題、新質生產力是國家長期規劃 兩者互不矛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1
美國及其盟友威嚇對華實施貿易禁制,限制進口AI晶片、提高關稅限制入口電動汽車,擾攘多時,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指,外媒攻擊中國產能過剩,以貶低新質生產力策略,其實只是暴露他們的一知半解。
黃賢博士〈好學生李克強〉獲SOPA年度卓越評論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1
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公布卓越新聞獎名單,表彰過去一年來在亞太地區的卓越新聞作品。本社專欄作者黃賢博士的〈好學生李克強〉一文榮獲卓越評論獎。這是繼前年黃賢博士獲得卓越評論獎之後再度獲獎。
連少冬:政經局勢萬變 危中尋機遇
作者:香港中國金融協會2022-02-09
表現出眾的股票指數對於美元當前的國際地位居功至偉,如果納斯特指數發生快速深度調整,會如何影響美國的金融和經濟,中國無力給出先例,財長和大銀行家的意見也無非一家之言。
私募基金和跑鞋一哥同台演出
作者:艾雲豪2021-12-23
也許,對蘇氏而言,政治能決定事件的時序,但經濟卻會支配時序上的上層建築。
減排誠可貴 電荒代價高
作者:胡孟青2021-10-26
新冠肺炎疫情及供應鏈干擾觸發能源荒,而能源荒及供能鏈問題,兩者致命之處不限於通脹,而是供能短缺加劇的雪球效應。
美國最大挑戰:屋裏還有個像他那樣的大個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10
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保羅‧甘迺迪從國際關係、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長期變化三個重要因素,判斷「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劫後重生 接種疫苗 復原可期
作者:鄭宏泰2021-07-15
香港是外向型自由市場經濟,必須面向全球,外圍影響向來直接而深遠,難以獨善其身,亦無從閉關自守;應對之道,莫過於借鏡新加坡,及早全民接種疫苗治本,始為上策。
從「正常化指數」看經濟復甦
作者:梁天卓2021-07-05
由於本地個案接近「清零」,不少經濟活動已回復至正常水平,在全球正常化指數中,道路交通和體育賽事入座率升至接近150和超過200!
台海會否爆發戰事?
作者:王永平2021-06-16
近日,美國傳媒翻炒1958年解放軍炮轟金門時,美國軍方一度提議用核武對付北京。這是否有弦外之音?
印度「疫情海嘯」後果難料
作者:郭一鳴2021-04-30
印度是一個貧富懸殊非常嚴重人口大國,而政府對醫療系統長期投入不足,連國家元首都承認,這一波新冠疫情衝擊了整個國家。
搖擺州真的會搖擺嗎?
作者:曾國平2020-11-04
在大家都在看美國總統選舉的時候,寫什麼好呢?一於就寫寫今晚的焦點,亦即勝負難料的所謂搖擺州吧。
《經濟學人》發表署名文章 任正非:我們處在爆炸式創新前夜
作者:清華EMBA編輯部2019-12-02
11月21日,英國《經濟學人》發行年度特刊「The World in 2020」,前瞻下一年度及未來趨勢。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在年刊發表署名文章《我們處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
借鑑歷史 早日平亂
作者:葉劉淑儀2019-08-19
50年前的港英政府有推動改革的決心和毅力,我希望特區政府在渡過今次難關,平息暴亂後,也能深刻檢討,痛定思痛,針對各種深層次問題,全面推行改革,才是正道。
不讀史無以繼
作者:葉劉淑儀2019-08-14
香港不讀史、不修人文科的風氣,長遠來說不但令學生語文能力下降,亦削弱學生的國際視野及人文素養。
不同的政府功能
作者:程介明2019-03-15
在中國,很多科技的突破,是因為國家有明確的方向,機構、人員、資源,都是按照國家的方向而全面安排。
葉國華:中國改革見微知著 西方視若無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5-07
近年香港的政治氣氛不佳,有人認為是中央收緊對港政策,曾任董建華年代行政長官特別顧問的葉國華,別有一種見解。
支付寶出現 八達通會否消失﹖
作者:梁天卓2017-11-12
在60年後的今日,互聯網的盛行加上處理大數據的配套日漸成熟,現在要監察消費者的方法亦愈來愈直接。
香港教育愈改革愈多問題
作者:關焯照2017-09-22
企業可扮演「教育僱主」,透過現場教授或學徒制為業界帶來新血,為經濟持續注入動力。
讀通香港的兩大錯誤
作者:鍾普洋2017-06-06
如何把田耕得更好,答案自然是搵牛,可如果我們問如何提高服務競爭力,答案是是讓馬發揮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