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移民

西班牙的殖民地
作者:黃珍妮2024-12-20
如果說英國的殖民地是日不落的帝國,那麼西班牙的殖民地版圖半點也不遜色。今次去馬德里見到的精美建築物,便知道殖民地的財富是如此容易累積起來。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同在大國夾縫間 新加坡和香港如何生存? 西方紛紛排斥新移民 香港怎樣盡攬天下英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6
在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新加坡和香港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來增強國際影響力?馬凱碩為什麼對小國的未來更加樂觀?一起聽聽有33年經歷的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的分享。
香港轉型中的期望管理
作者:張宗永2024-08-21
我相信大家都接受香港需要求變,但香港的問題不是短期服一兩劑藥可以解決得到,更不是等9月聯儲局減息便天下太平。這求變的過程,會是漫長而且痛苦的。
從裁縫匠到設計大師──靳埭強的藝術人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靳埭強在「靳埭強⼼路‧足跡展」開幕式上致辭,謙稱自己是個「失學的人」,其實,自1957年輟學來港,他無時無刻不在學習。
《但願人長久》折射一代人的信心
作者:艾雲豪2024-04-08
這是《但》鏡頭之下,1997年香港的「工業」面貌,鏡頭令我感到一絲惋惜。想起我的父輩,也是70年代來港的新移民,許多就是《網中人》中的阿燦,都是在膠花紗廠等的工廠裏上班,被純香港人和早來的同鄉調笑。
香港引優才吸財無憂 大灣區雙向移民重現
作者:阮紀宏2023-08-10
港人到內地退休,加上留在內地發展的香港年輕人,而移居香港的有優才與有財之士,雙向移民重現,只要特區政府與大灣區各地政府合作將事情做好,也是體現共建大灣區的精神。相信隨着時間推移,雙向流動的質量將改善。
馮可立:基本原則和底線是非暴力
作者:張家偉2022-08-31
馮可立受訪時回憶1995年旺角金輪大廈天台屋事件,那時居民計劃將石油氣罐擲落彌敦道,癱瘓整條彌敦道,但社協堅決反對。「反暴力、非暴力是社協清晰的底線,暴力一發不可收拾。」他說。
孕育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
作者:王耀宗2021-07-31
MIT和哈佛在美國是一時瑜亮,美國高等教育的雙子星座,分別誕生過百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及多位美國總統。
海納百川
作者:陳文鴻2021-04-12
香港是移民社會,從來發展都靠人才,但不是依靠原有人才,而是海納百川。
人間有情──天水圍義教
作者:編輯精選2020-01-29
在個中學同學的聚會中,同學們自問已六十多歲又已退休,還可以為社會做點事嗎?同學都在香港華仁書院畢業,大部份有學位或是專業人士,英語良好。有見現今英語水平每况愈下,故此決定為中學生免費提供課後英文補習。
回顧香港初等教育的發展
作者:馮文正2020-01-22
當天在研討會的教育論壇裏,多位講者以香港初等教育的回顧與前瞻為題發表談話,由筆者首先發言,以下為筆者發言撮要,謹與讀者分享。
香港長遠樓市展望
作者:梁天卓2020-01-05
從走資謠言滿天飛,到經濟數據向下調,短期內樓市需求下降是不難理解。不過,長遠而言,樓市前景還看基本供求。經濟周期和資金進出是需求的一部分,但新移民的湧入和年輕人結婚組織新家庭是樓市剛性需求的重要部分。
新移民和「港漂」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力量
作者:陳文鴻2019-12-30
香港是變抑或不變?結構矛盾已令人憂心,中美之爭更帶來前所未有的大變。在這樣的變動中,香港依靠誰呢?是反對改變、不惜「攬炒」的本地青年,抑或是求變心切、身體力行的「港漂」?
中環人.香港人
作者:陳景祥2019-12-12
香港向來崇尚自由競爭,可以廣納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才,然而近十多年特區政府輸入的外勞,或大專院校研究院課程招收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內地人;原意是國際化、多元化的人才計劃,最後變成內地化、單一化!
從颶風災難中看美國人的互助精神
作者:王安妮2019-10-17
人生很多時候可能是錦上添花,但是我們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這次經歷颶風災難,讓作者覺得美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美國人民的互助精神是非常值得中國人學習的。
「起樓畀大陸人住」是反對派萬能key
作者:宋恩榮2019-05-14
在反對派的論述中,反對新移民及反對中港融合,是解決香港一切問題的萬能key。「起樓畀大陸人住」,成為反對增闢土地的萬能key。
新移民對香港經濟的貢獻
作者:王于漸2019-04-30
內地新移民對本地經濟的貢獻,可由其參與勞動市場窺見,其他相關考慮因素包括活躍參與經濟活動所佔比例、教育程度,以及年齡等。
麻疹疫苗大戰每日150個單程證
作者:曾國平2019-03-31
幾乎香港所有現象,從樓價高企到醫院逼爆(政府宣布增加購買麻疹疫苗,網民主流意見是這些疫苗都不是給香港人的),皆可以同一個理由解釋。所有的政策討論,也可以同樣理由作總結。
明日大嶼是一場收支災難
作者:謝冠東2019-03-25
即使掏盡庫房,也僅能吸納8年的新移民。而即使人工島能達到政府的預期收益,那亦本來可作為庫房盈餘,支援各種服務,而非用以補貼新移民的昂貴居所。
新移民抽水攻略
作者:徐家健2019-03-10
新移民搶公屋呃綜援,跟舊移民搶公屋呃綜援有什麼分別呢?分別是舊移民曾經對社會有貢獻的話,何不索性妖魔化所有對社會貢獻淨值是負數的社群?
反擊新移民貢獻論和新電梯論
作者:謝冠東2019-02-28
香港前景黯淡,政府還會說,你看我們現在人口老化了,引入更多新移民吧!如此不斷循環、不成比例、不辨東西地引入上百萬計新移民,正令香港不斷沉淪,人人都能感同身受,那是香港政府的一大敗筆。
傳媒發放的是資訊還是噪音?
作者:曾國平2019-02-10
面對造假作大的風險,正確的態度是別只看新聞,更加不要只看某地方某一個傳媒的報道。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不依賴個別傳媒。
請當局認真聆聽醫護人員心聲
作者:王永平2019-01-30
香港年年有流感,令平日已經擠迫的公立醫院百上加斤。醫護人員發揮專業精神,應對倍增的需求,自然期望管理層的關心和支持。要徹底解決這個年年出現的問題,除了要用錢外,更須要認真聆聽醫護人員的心聲。
匯聚人才建設明日大嶼
作者:孫明揚2018-12-27
單程證來港的人士除卻家庭團聚尚有專才計劃及投資移民等不同類別,大家都意識到後兩者足以為香港提供創新科技人才繼續保持競爭力。
增土地供應遏樓價不是隔山打牛
作者:梁天卓2018-11-04
無論支持或反對明日大嶼都好,增加供應對遏抑樓價升幅都不會是隔山打牛。我們還是討論哪一個土地選項合乎成本效益的計算吧!
不着邊際的東大嶼爭論
作者:梁天卓2018-10-21
反對聲音大是預計之內,不過反對也要有理有據才鏗鏘有力。在我看來,起碼有兩個反對東大嶼填海的理由是不着邊際的。
平心論單程證
作者:王永平2018-08-29
特首林鄭月娥為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在社交網站舉行首次直播諮詢。面對不少網民就每日150個單程證的提問,林鄭一口拒絕考慮,我想就她提出的三點理由,逐一討論。
有關土地和房屋短缺的神話
作者:宋恩榮2018-08-07
有關土地和房屋的神話,其實不止以上幾個,肯定的是,新移民並非房屋短缺的罪魁禍首。
香港要1000萬人口?
作者:陳景祥2018-06-07
社會高齡化、人口減少、供養比率上升,是否必定要大量輸入人口?日本用的是另一種辦法。
移民為香港之本
作者:陳文鴻2017-11-06
香港是要發展,抑或是關着門坐吃山崩,決定於怎樣協助中下層的新移民,怎樣加快發展出租公屋,林鄭的置業主導是破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