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是把中國視為有敵意的競爭對手嗎?特朗普不是說上任後會集中火力全方位打擊中國嗎?既然都打算開戰了,還邀請中國領導人出席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意欲何為呢?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嗎?
在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與實踐經驗,並對香港和澳門的未來發展提出了重要指導意見。
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最重要的,從而實現核心的全面管治。這也意味着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則不會改變。
至於有人擔心澳門比香港「更聽話」,日後有利於澳門的措施可能比惠港措施更多。我想,這也是無謂的擔憂。今天無論在香港或澳門政壇,還有誰「不聽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18日起,一連三天訪問澳門,並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18日起,一連三天訪問澳門,並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
如果中央領導層授權香港在對外關係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香港就必須增強特區的軟實力,例如香港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有更多參與。
李稻葵表示,近期政治局會議已明確表示當務之急是促進國內消費,更具體地說,就是要穩定樓市股市,為了達致以上目標,中央會採取非常規的宏觀經濟政策手段。
習近平親證錢凱港開幕,將打破美國航運業壟斷? 中國幫助落後國家發展有什麼利益?一起聽聽澳門科技大學雷鼎鳴教授的分析。
我不懂金融,只覺得nothing is free。提振、穩住市場的錢用了是否要補回去?美國靠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向全世界借錢,大半個世紀下來,累計欠下幾十萬億美元。
這所幼稚園的以「書潤生命,閱盈成長」為文化核心價值觀。記得在參訪當日,學校亦悉心安排不同的環節,讓參與者體驗非遺之美,了解文化,享受文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總結2024工作成果,並研判2025年經濟發展形勢。這個會議向來被視為最高級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這兩天的民間討論,11日將會有具體報告。
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是本世紀的重要議題,影響深遠。隨着中國崛起,這種動員能力和組織優勢或將成為克敵制勝的關鍵。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的團結和強大組織能力將在未來的競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使台海局勢愈加複雜。11月12至17日,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殲-20、殲-35A等尖端武器的展示,進一步加強了對台海各方的震懾。
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日上午在浙江烏鎮開幕,同時舉行「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博覽會特別推出十大看點,並設置「看世界 智科技」、「新靈感 新勢力 新動能」等特色展區。
二十國集團(G20)第19屆會議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要抗擊飢餓與貧困,幫助戰火下的人民,發展公平經濟。國家主席習近平期待中巴關係下個黃金50年,並再次強調G20應互視對方為夥伴而非對手。
國家主席習近稱,北京已準備好與美國新政府合作,努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但他沒有提及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名字,似乎擔心美國新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讓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習近平主席回信勉勵祖籍寧波的香港商界,以及隨後夏寶龍主任與香港特首李家超與工商界會面,對於香港特區政商關係的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在秘鲁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期間曾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短暫交談。習近平提醒美國保持和平。
謝鋒說,中國沒有超越或取代美國的規劃,但美國亦不要有遏制打壓中國的打算,應聚焦共同利益,不能只關注分歧,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在北京與澳門的關係方面,澳門行政長官對中央負責的責任已經牢固確立和制度化,在澳門獲得中央重新定位下,有必要在中國的開放進程和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中國將金磚國家視為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可以進一步納入更多全南方國家,進而打破全球霸權主義鏈,作為平衡親美政治、經濟、軍事聯盟的力量。
毫無疑問,台海兩岸的問題能否獲得和平解決是個挑戰,如何處理值得我們繼續密切關注,雖然中方認為國際社會的政治介入是不可接受的,但至少一些主要國際參與者能接受解決方案。
鑑於美日韓三國軍事合作升溫,而韓美亦定期進行軍事演習,這促使平壤將韓國及其盟國視為主要軍事和安全的威脅,朝韓關係因此變得更不穩定。
香港最近不斷討論要「改革」,但到底要怎樣改?在新形勢下,香港的改革必須緊隨中國式現代化:配合國家的五年規劃及各項長遠規劃的體制特點,香港特區政府的頂層結構理應設立一個制訂長遠規劃和發展的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在北京和香港均有升旗和慶祝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有四大堅持,並且要深化兩岸交流,反對台獨分裂行動。
團結香港基金舉行慶祝成立10周年酒會,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呼籲各界深入學習、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給香港企業家的重要回信精神,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教育論述,科學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教育家陳坤耀教授也花了12年時間在嶺南大學推行博雅教育,在新質生產力戰略下,教育如何成為人力資本質的躍遷及TFP的頂樑柱?
馬凱碩直言「非常擔心中印關係」,兩國人口並列世界前二,印度可能成為一個全方位的超級大國嗎?中印邊境紛爭不斷,幾近決裂,未來有望和緩嗎?一起聽聽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的分享。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訪華。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他訪華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美國總統大選,幫助民主黨曾爭取中國支持,在大選期間避免引發其他地緣政治危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