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同意」、「利多於弊」這些均屬通識化題型,並不適合中學歷史科的考試。有歷史科老師指出,歷史科要求同學有批判性思考云云,涉及科目的課程及評估指引,正正是教育通識化的核心禍害,需要正視。
核心問題在於根本不應該讓學生從利與弊的角度,去分析和評價發生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複雜歷史時期和歷史事件。生命無價,利弊何在?
請問香港特區教育局:到底什麼歷史事件不可以開放討論?鴉片戰爭不可開放討論?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也不可開放討論?還是自日本資助孫中山黃興推翻清政府、到毛澤東感謝皇軍侵略中國,百年的中日關係史,均不可討論?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題目惹爭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試題有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亦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造成大量喪生的國民感情與尊嚴,加上不能配合課程目標,因此決定取消這條試題。
5月13日有3宗確診個案,有2宗是本地感染,有1宗輸入個案。一名66歲女子確診感染新型肺炎,是本港經過23日本地零確診後,再有本地確診感染出現。女病人的一名非同住5歲孫女今日證實確診。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將放寬多項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政府宣布,將會向全港700萬市民派發免費可重用的口罩,市民只要上網登記,當局便會派人將口罩送上門。
4月29日沒有新增個案,連續4日零確診,是10日內第6次零確診。首批為數約300名滯留在巴基斯坦的香港居民,最快於香港時間4月30日下午抵達香港。
4月28日沒有新增個案,連續3日零確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指,將延長內地來港人士檢疫14天安排多一個月,至6月7日。跨境學生、商務簽證者豁免強制檢疫。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延至4月24日(星期五)開考,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的口試取消。教育局4月15日公布文憑試將在4月24日(星期五)如期開考,目標放榜日期為7月22日。
文憑試已進入關鍵時刻,這一、兩個星期,教育局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先後與大學高層,以及中學界別的校長代表會面,一同以開放的態度,探討如期於4月24日開考、進一步延期、甚至取消文憑試等不同情況。
林鄭月娥公布新一輪抗疫措施。政府會加強對外地來港人士的病毒檢測,政府部門只提供緊急服務。中學文憑試延期。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未有減退跡象,教育局宣布延長停課,中小學、幼稚園可於復活節後復課,最快4月20日復課。至於中學文憑試筆試則會如期3月27日開始。中英文科口試繼續舉行。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因疫情未減退,決定全港學校不早於3月16日復課,身處外地學生無需急於回港,本港學生亦應避免離港。
2月6日教育局宣布原則上3月2日復課,而對中學文憑試也有兩種應付疫情變化的安排方案。但不論怎樣設想,歸根究柢還得決定於是否有足夠的口罩供應。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天(6日)表示,暫定3月2日復課,提醒學生應於復課的14日前回港。他同時表示,押後3月27日前的中學文憑試的所有考試。
從瑞士回港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下午4時30分在政府總部地下演講廳舉行記者會。中、小學、幼稚園、幼兒園的農曆新年假期延長至2月17日。
在過去半年裏,抗爭者使用了暴力,警方也使用了暴力,而且範圍和強度都超出實際需要。而政府,更使用政治暴力。想不到,教育也使用教育暴力。
學校老師大多不願或不敢公然和學生正面衝突,盡量展示關愛、包容,務求希望社會盡快平息事件,回復正常面貌。今天學校管理所遇到的張力和壓力之大,前所未見!
成長路儘管彎彎曲曲,這位56歲的局長,卻已蛻變成今日的楊潤雄,走一條自己揀的路;那些年的青葱物語,沒有年年考第一,卻貼地又勵志。
耀中幼教學院是本港以至亞洲首間及唯一一間專注幼兒教育的高等院校,提供多元化的幼兒教育課程,致力培訓幼教專才。
新民黨今晚舉行八周年黨慶,行政長官與一眾政府官員到場祝賀。久未露面的「四點鐘許sir」警務處前助理處長許鎮德親臨支持。
民主黨於3月19日晚上舉行24周年黨慶。上年有出席民主黨黨慶,更捐3萬元的林鄭月娥,今年缺席。除了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外,大部分政府官員都出席酒會,但所有官員並沒有留下享用晚宴。
中小學需要對德育重視,關心學生的全人成長,而大學亦要配合,先助後領,先輔後導,以身作則,在家庭及社會都需要秉持道德標準。
香港青年協會舉辦鄰舍團年飯,全港18區筵開超過1000席,邀請近13000位街坊一起團年,迎接金豬新歲。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希望大家盡享團年飯之餘,目的只有一個:建立關愛共融的社會。
如果想在教育層面提倡學好普通話,而不想妨害教育優勢,應考慮引進普通話成為整體的學習語言,不要拿其中一科來嘗試。
把「香港位於中國南方」想像為香港在中國境外,是連真港獨分子也不容易產生的幻覺。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認為行政長官已經用金錢解決當前的問題,令教育生態較穩定,但金錢不能解決其他長遠的問題,所以在未來教育設立八個方向。
絮絮不休,正因為教育下一代,是神聖和良心的工作。
2017年10月26日,各界權威聚首本社周年論壇「2018施政新思維」,剖析香港未來發展。
去年政壇變化的出人意表,當日講者的預測與展望,不少都應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