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威脅制裁在港上市外資,中國怎樣推出組合拳提振經濟?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的分析。
經濟巨輪要再次滾動,極需要政府施加強而有力的政策來開啟。因此,就如前文〈把握改革的好時機〉所言,改變的時機已放在面前,現在正是政策分水嶺。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政府作出干預時會表現出家長式作風,特別是當確認時機成熟時,它會在宏觀層面毅然作出調整,所以9月26日的政治局會議可以被視為社會主義果斷的表現。
日本最大問題是人口收縮和人才不足,的確已經多年,下沉勢頭難搞。如何找到恢復活力的改革,恐怕不是新首相就可以改變的。石破茂要努力,擺脫安倍派的阻礙!
筆者曾多次說過,生產力的進步,除了倚靠科學及知識的利用外,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勞動力的分工是否細緻。分工愈細,勞動力愈能專注做事,也愈能找出更有效率的生產程序。
莊太量教授認為,隨着社會加快步入老齡及生育率下降,勞動人口將逐步萎縮,延遲退休年齡可以讓大家多工作幾年,本身有客觀需要。
如果政府想對症下藥的話,首先要撤銷限價措施,讓開發商可以按市場肯買的水平來訂價。這樣民間的資金才會相信樓價已完成調整,入市的風險已經很低。
央視網報道,習近平說,經過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面向未來,他宣布中國與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係,提升到戰略關係層面,中非關係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
沙利文8年來首次訪華,獲中方超高規格接待。國際關係學者認為,中美兩國要管控分歧,首在美國放下身段,與北京誠意協商。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事務中變得更加強硬了嗎?如果答案為肯定,那麼強硬態度會是美國激進外交政策的結果嗎?為什麼在馬凱碩看來,中國應繼續「保持耐心」?一起聽聽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的分享。
在中央以全面、深化、大膽、進取、創新和睿智的改革方針下,中國見頂論提出的窒礙中國長期持續發展的結構性因素將會得到妥善和有效的處理。如此一來,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會獲得無窮的澎拜動力。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大加關稅。但是,中國經濟須加大開放力度,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如何讓歐美大賺人民幣,才能彰顯大國風範? 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怎說。
德崇扶南運河主要彰顯了中國在柬埔寨和東南亞地緣影響力的提高,實際受益的主要是柬埔寨人和柬埔寨經濟,畢竟基建是拿不走的。
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認為,中國與美國的現代化將會非常不同。中國的做法受到儒家的入世思想影響,具有社會責任感;美國的態度則基於個人權利和對市場的不干預。
如果不改變傳統「士農工商」式的制度安排,我們將面臨失去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政府需要為民企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解決民企在創新過程中遇到的資金、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難題。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表示,當前內地和香港面對着氣候變化、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挑戰,應對的關鍵是領導力,需要通過改革為中國和國際社會帶來實質益處。
中國為抗美國圍堵,便更要與越南和好,消除西南方最大的威脅,尤其是美國在菲律賓設軍事基地,中國若失越南支援,南海勢危。
術數名家莊匡文繼續為我們剖析2024年下半年運勢,包括從命理角度看美國總統大選,以及從術數角度看中國發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2024年已過半了,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再次為我們剖析世局。他表示,今年年尾政經局勢高危,尤其是香港經濟面臨大局轉變。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透露出房地產市場景氣未恢復的信息,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內地7月部分房地產相關指標降幅繼續收窄,但多數房地產指標仍處於下降之中,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中。
外界對中國自由度的批評合理嗎?中國政府應怎樣採取有力措施,在增強私營企業和房地產行業信心上?一國兩制政策下,香港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一起聽聽兩位嘉賓的分享。
莊太量指出,中國上半年經濟平均增幅為5%,首季較次季增長快一些,看趨勢是往下,但觀察外儲和通脹變化,下半年要達到5%並非太難,只要在部分環節加大投資,或推出刺激消費的措施。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一些正在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關鍵變革力量,這些創新展現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和科技進步如何快速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分析人民幣國際化前景。他認為,在評估人民幣國際化時,需要意識到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新的路徑。
吳曉求教授指出,對中國來說外部需求特別重要。「千萬不要認為中國經濟規模擴大後,靠自己消費就能完成過剩供給能力的平衡」。他強調,中國是投資推動經濟成長佔比非常重要的國家,所以需要外部平衡強大的供給能力。
從三中全會公報看,如何理解其中的指導內容?外國解讀內地政治術語有多困難?中美經濟契合度高,能否互補不足?美國推動中歐貿易相互較勁,這對全球經濟有何影響?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的最新分析。
過去一年,由於經濟波動和地緣政治情勢變化,世界各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什麼自1978年以來中國能夠增長這麼快?為什麼經濟學家和記者總是預測,中國經濟將要崩潰?實際情況是如何?一起聽聽林毅夫教授說法。
民主黨陣前易帥,由賀錦麗對戰共和黨的特朗普,爭取下任美國總統席位。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為我們分析,特朗普、萬斯的組合將會出台哪些政策?對華政策又會怎樣改變?
時事評論員盧兆興認為,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繼續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國,強調繼續改善經濟、完善制度、穩定社會政治、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現代化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經濟為什麼韌力強大? 三中全會決定怎樣配合中國抗衡美國?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