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是我們儘管向外宣傳香港還是奉行普通法的國際金融中心,但西方傳媒並不接受,繼續以他們的價值觀為依歸。說好香港故事任重道遠,荊棘滿途。

無論是港英時期的殖民地教育政策,還是特區政府在文化回歸上的坐失良機,均令香港成為缺乏民族自覺,内涵蒼白的商業城市。既然如此,為何仍有聲音認為香港的文化底蘊是可以「放眼國際、心懷中國,又可立足本土」呢?

不東不西,亦東亦西,這是香港可以作為國際大都市的竅妙之處,關係香港市民民生大小事務的區議會,選舉氣氛熱度正在升溫,12月10日正式投票日,香港是我家,投票支持她或他。

2019年的社會事件猶如一顆五稜鏡,既呈現出香港問題之諸般本相,也折射出人性的深層本質。《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提出了理論分析及建議方案,無論任何政治立場的反思型港人,都值得研讀參考。

民生無小事,區議會選舉是重要的,是需要每位選民投下莊嚴神聖的一票。

香港要成為港人留戀的地方,港人必須認識自己同是香港居民和中國公民的身份。這兩個身份是一致的,並非二選其一。唯有這樣,香港才能有本身的優勢,才能掌握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機遇,展翅騰飛。

廣交朋友、更多交流,有助外界更好了解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的新優勢與潛力。我們要全力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優勢,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圏。

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可以應用於我們對香港和澳門正在出現的新興經濟重新定位的更深入理解。

香港主流中小特幼學校教育仍潛藏着巨大的一國兩制的能力,如何在「大社會」與「大教育」發揮所長?為港為國為世界所用?特區政府「沒有任何理由」不予以高度重視,並要有具體作為。

港澳辦八個局的職責劃分,也是為了更有效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和愛國者治港澳的原則。因此,港澳辦的最新重組,可以被視為北京實現對港澳「全面管治權」漫長過程的最終完成。

在強調以創新科技引領香港特區經濟重拾升軌的同時,筆者認為,關鍵在教育局方面需要積極配合,在中小學界長期進行科學普及的工作。

這一切,如同國家領導人對紐森說的:「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成果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中國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美要告別零和博弈,理應從更高戰略角度和更遠政治視野來思考中美關係。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上表示,我們有必要抱有憂患意識,以底線思維採取有效措施,確保香港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一個安定的環境,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向前發展的先決條件。

對於香港未來路向,施政報告雖然以「拼經濟謀發展」為主題,但行政長官在起首部分即表示是以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作為施政藍圖。

美商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美國駐港澳前總領事唐偉康將親臨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分享香港如何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以保持香港的競爭力,以及港府如何管控不同風險因素。

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政府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當局正全力研究有效立法方案,落實特區政府應實踐的憲制責任,2024年內完成立法。

若細心回顧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最為可靠且較易吸引的,其實是海外華人資金,這一方面是因為海外華人經濟實力不容低估,資本雄厚,且需尋求多元出路,香港資本市場長期均屬他們多元投資的重要一環。

有趣的是,雖然中國對內實行家長式或威權統治,但其外交政策對外卻是自由主義和多邊主義──這與美國維持內部多元化和自由主義、對外採取強硬、霸權主義和保護主義外交政策的意識形態背道而馳。

教授群體是典型的社會精英,無論是基於共和還是民主的理由,在大學治理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上,政府都必須尊重教授的權利,徵求教授的看法,如此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大學的學術自由。

現時香港的平台經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我們期望政府能夠認可平台經濟作為新增長引擎的價值,與業界相關持份者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加大對平台產業模式的研究和了解,以及加強安全管理規範。

真正的由治及興,「兩制」的順暢呼吸,誰都知道不容易,關鍵是怎樣體現和實現逆境精神。

當跨國企業認為他們在香港可以建立區域中心時,這無形中亦會給香港人,特別是香港的年輕人,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在複雜環境中所需的戰略規劃和思考能力,以及帶領大規模團隊(往往是跨界)的領導力。

虛擬資產的概念十分複雜,跟傳統投資產品截然不同;而其價格大上大落,相信是吸引投資者參與的主因。對於這種結構複雜,價格又大幅波動的投資產品,證監會為何會准許散戶投資者參與?

《意見》將考驗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反應。 兩岸關係很可能成為一個關鍵的競選政綱,將影響許多台灣選民在2024年1月總統選舉中的想法、決定和投票意向。

寧左勿右是內地傳統,但香港的成功之處是走中庸之道。我很不明白有些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為什麼會事無大小,也紅得發紫。

全球法人識別編碼(Legal Entity Identifier, LEI),是一項重要的金融識別碼,由20個字符「數字+字母」組成,最早起源於對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認知。

香港特區面對的問題山積,挑戰不少。要及時改革所有涵蓋在公帑之下的運營主體和施政系統,才能確保由行政主導的持續健康發展,維持政治生態的蓬勃活力。

從宏觀的角度看,人口結構性下降,公營學校收生政策要作出結構改變,是世界性的趨勢,很多教育先進國家或地區,早要面對,香港也無法置身事外。

歷史上美國曾打過3場世界級的科技戰。現在第四場科技戰,中美對峙,中國要怎樣打?香港在輸送資金、人才等方面一直是中國大陸的窗口,美國豈會放過?

一個時代已經過去,香港須有憂患意識,慎思未來發展路徑。目前人力、土地和資金三大供給要素皆處瓶頸,急需穩住投資與人才,釋放動力,減少內耗,打破老套,增強內部解決問題之能量,不靠向國家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