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Mar 30 2025 15:41:0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一國兩制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作者:何漢權2024-03-22
中史教育實在需要兩條腿走路。初中獨立必修課堅守的同時,當要於教與學作具體優化;高中在已有中英數及公民4科獨立必修必考的壓境下,中史科不宜再加入這行列。另一方面,中史同時開設獨立必修科,毋須考試。
《基本法》23條周六正式生效 中聯辦:香港由治及興前景更光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0
立法會周二(19日)三讀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 ,約晚上7時,89名在席立法會議員全票通過草案,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亦破例投下一票。
香港也要思想解放
作者:陳景祥2024-03-16
在港英年代,港人的「共識」是沒民主但有自由;雖然手中無票,但港人卻可以百無禁忌,對政府施政放言高論。不過現在大家感到的卻是一股壓抑,一切要小心翼翼、好自為之的氣氛。表面的平靜,掩蓋不了社會內部的焦慮。
馬時亨:保持七大特點 香港不會「玩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5
馬時亨認為,在資產類別如樓、股下跌時,人們很自然會覺得自己變「窮」,不想花錢,但他強調必須有信心,市場似乎已比之前活躍了。
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會議對港澳台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4-03-11
香港和澳門預計將比以前更加「社會主義」,以更有效的方式處理民生,同時盡可能使兩個城市去政治化。
《基本法》23條草案刊憲 丁薜祥指立法後 香港有空間發展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8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長達212頁,共分為9個部分,包括「叛國」、「叛亂煽動叛變及離叛,以及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等」、「與國家秘密及間諜活動相關罪行」、「危害國家安全的破壞活動」等。
誤報港府立法禁制社交媒體 彭博更新文章仍耐人尋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7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立法會回應:「可以很斬釘截鐵地說,絕對沒有任何意圖去禁制任何社交媒體」,現時針對的是有些人濫用或誤用這工具,去散播一些傷害、危及到國家安全的言論。
市民和大灣區的4種互動拉力?香港如何領先?又靠哪六件寶物保持國際城市地位?
作者:李偉民2024-03-02
部分敵對國家已開始誣衊香港的法治,指控法官受到政治干預,故此,我們在此時絕對不宜對法院施加任何壓力、否定他們的判決。香港人絕對不宜帶頭攻擊月旦自己的司法系統,這危險的先例。
國安50年:23條立法的罩門
作者:黃賢2024-02-27
本文提出的教訓並非全部,但能覆蓋國安、機密立法時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有利完善法律條文內部的完整性,方便檢視有關條文是否合理處理國安、機密事項的整個生命周期。
雷鼎鳴:中美關係惡化 《基本法》23條立法刻不容緩? 香港隱藏叛國、獨立分子 立法防範社會再陷亂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6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認為,《基本法》23條立法有其必要性。現在社會環境跟過去20年比已大起變化,必須加強罰則來防止叛國等罪行。
雷鼎鳴:中美關係惡化 《基本法》23條立法刻不容緩? 香港隱藏叛國、獨立分子 立法防範社會再陷亂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3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認為,《基本法》23條立法有其必要性。現在社會環境跟過去20年比已大起變化,必須加強罰則來防止叛國罪。
夏寶龍與立法會議員交流 農融任港澳辦副主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3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評論今次夏寶龍訪港,以經濟民生為重點,顯示中央不想高調處理政治問題,但在《基本法》23條諮詢期來港,反映北京仍非常重視23條立法。
香港是中國另一個城市 奇談怪論審時度勢登場
作者:阮紀宏2024-02-23
對23條條文的寫法有意見,現在正是提意見和建議的時候。但在這個時候再陰陽怪氣地說香港「不能成為中國另一個城市」,要麼就是睜着眼睛說瞎話,要麼就是別有用心公然反對23條立法。
有力反駁 耐心解釋 認真採納──對第23條立法諮詢的初步回應
作者:曾鈺成2024-02-22
關鍵的問題是:某項資料的披露是否「相當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由誰來判定呢?當中涉及對國家安全的解釋,誰是最後的權威呢?至於公眾利益是否抗辯理由,政府的說法有點模糊。
羅奇擔心香港有理 唯盼仍有希望
作者:譚新強2024-02-19
美國人很現實,"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其實所有人包括中國人也現實,如要恢復香港昔日光彩,很簡單,投資者,不論中外,都必須得到合理的長期回報。
港澳經濟繁榮與社會管治面臨的挑戰
作者:盧兆興2024-02-14
香港比澳門面臨更多挑戰,因為這個特區陷入了維持地產行業現狀和應對經濟下滑的兩難境地,尤其是中層和基層市民現在紛紛湧向大灣區消費,而不是周末和假日留港消費。
《基本法》23條立法屬民心所歸 築牢防線助保障整體利益
香港是法治之區,須有法律保障以提供良好環境予學生學習、市民生活以及商人營商,亦是法治應有之義,而23條立法則有助發揮普通法的長處。
香港和澳門中聯辦主任言論對比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4-02-05
鄭雁雄和鄭新聰的致辭有顯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兩人的相似之處包括高度的政治正確、強調中國對香港和澳門發展和融合的優勢及提升地方管治水平的需要。不同內容體現在強調香港施政和適應需要新思維、發展文化產業等。
23條立法釋疑 林定國、鄧炳強:「三連中」才會觸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01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周三(1月31日)會晤了包括兩個傳媒組織的代表,就23條立法釋疑。林定國強調,23條將比外國同類法例寬鬆。
李家超:23條立法今起公眾諮詢 為期一個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30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30日)上午宣布,特區政府即日起正式展開《基本法》第23條立法公眾諮詢,諮詢期至2月28日完結。李家超表示,《基本法》23條立法是必須做的,而且要盡快做。
改寫未來的台灣大選
作者:袁彌昌2024-01-24
立法院三黨不過半,已成為島內政治的新格局:民進黨失去立法院控制;國民黨雖成為立法院最大政黨,只不過在柯文哲的民眾黨取得關鍵少數下,實際意義不大,反而青年選票流失與政治版圖萎縮,已為國民黨敲響了警號。
一國兩制知識檯曆出新版 彰顯文史「軟實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20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連續第四年推出「一國兩制知識檯曆」,以日曆的形式,簡明扼要地記錄與一國兩制有關的中央政府方針政策、實踐一國兩制的愛國人士,以及港澳台地區風土人情、政商百態等。
兩文三語 左文右理
作者:何漢權2024-01-19
學如逆水行舟,究竟今天兩文三語的水準如何?平均發展的實力到底又怎樣?從教育現場看,與此同等重要的教育議題必須檢視,那就是發揚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進生活的科技與科學、數理化等。
李大宏:要做好主流媒體建設 推動新聞聯未來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8
在公共傳播時代,新聞記者既是記錄者、報道者,又是社會發展變革的參與者、推動者。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熱點難點,不能僅滿足曝光問題、一揭了之,而是要更進一步就如何解決問題提出建議。
特首李家超:冀傳媒團結說好香港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8
李家超表示,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是為民發聲,每一篇專業、持平的報道,每項具建設性的意見,都有助政府更好掌握民意,洞察民心。
軍事威懾、展示實力與朝鮮半島危機
作者:盧兆興2024-01-08
當前局勢正進入一場雙方都必須化解的危機。北韓的強硬立場可能會對南韓2027年總統選舉結果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特別是南韓民眾將投票表決定尹錫悅及執政國民力量黨受歡迎程度之際。
一城兩制
作者:陳文鴻2024-01-08
香港與深圳應朝順應民心與市場趨向,開放兩地居民來往,成一國兩制下融合成一體的雙城記。不是如武漢三鎮式的合併,應是馬爾默與哥本哈根的融合,保留各自特色,形成緊密合作的分工與競爭。
廣東將建設五大都市圈 香港亦應迅速轉型聚焦經濟謀發展
作者:關品方2023-12-29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要決定本身的定位究竟是政治城市還是經濟城市。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完成23條立法,堵塞有關政治方面的爭拗和漏洞,然後才能夠聚焦經濟謀求發展。
行政長官訪京述職的憲制實踐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3-12-25
港澳兩位行政長官向習近平主席述職,有趣的是,內地方面高官雲集,包括國務院總理、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召集人、中央統戰部長、中央政法委書記等。這顯示中央政府對香港、澳門事務的高度重視。
任重道遠
作者:孫明揚2023-12-21
現實是我們儘管向外宣傳香港還是奉行普通法的國際金融中心,但西方傳媒並不接受,繼續以他們的價值觀為依歸。說好香港故事任重道遠,荊棘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