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Mar 30 2025 15:43:1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一國兩制

河南──根的據地
作者:何漢權2024-08-09
河南大地,承載着中華文明的曙光與璀璨。從仰韶文化到商都鄭州,從歷代都城洛陽到繁華富庶的北宋開封,再到安陽甲骨文的發源地,這片土地正是中國文化根脈的重要據點。
國家安全展覽廳免費參觀 李家超籲增強憂患意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07
設於尖沙咀香港歷史博物館二樓的國家安全展覽廳,7日(周三)起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維護國家安全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蕭耿:以制度創新 疊加港深優勢 共建世界級科創樞紐
作者:香港國際金融學會2024-07-30
在大灣區的雙循環經濟環境下,香港與內地城市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並存。要突破「二選一」的困境,關鍵在於實現「1+1>2」的創新制度安排,將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與內地的廣闊市場空間有效結合,釋放新質生產力。
香港教育的承傳與開拓
作者:何漢權2024-07-26
要提升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教育的軟硬件措施,務必提量提質,方能為香港提供人才支撐,作出最佳保證。特首李家超先生於27周年回歸日,發表署名文章細說香港,他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及職業專才教育,以培育香港人才。
李成教授談中美變局:台海戰爭打不得 美國設下的陷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5
李成教授表示,民主、共和兩黨目前都同樣認為,真正的威脅來自於中國,但民主黨和共和黨還是有區別的。
國家全面深化改革與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
作者:劉兆佳2024-07-24
中央不得不慎重思考如何提振香港的經濟活力的問題,並出台不少惠港政策和措施推進香港經濟的轉型和增長,總的趨勢是加强香港與内地在經貿和金融上的聯繫,從而增加香港的發展機遇。
閒談後的總結:校長的責任
作者:馮文正2024-07-23
近年來,國家領導層一直風塵僕僕地前往各地視察民情、推動重大政策,為國家發展鋪路。而特區政府領導亦不遑多讓,緊隨其後。
在傳統節日中,善用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津貼
作者:温志倫2024-07-19
幼稚園作為學校教育的起始階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幼兒家國情懷是幼稚園教育的重要使命。
悠悠天地心
作者:何漢權2024-07-12
悠悠館將設立有關律敦治先生及其家族生平的展覽,亦會包括巴斯人在香港的發展及貢獻。由此,國史教育中心將向到訪者介紹巴斯文化如何與中華文化融合,成為推廣中華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良機。
陳茂波:回歸27周年 金融創科引領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08
香港回歸27周年,透過參訪科技初創企業,我們見證了香港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嶄新發展。這不僅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和效率,更激勵着年輕一代對未來的熱情。
範式須變:一國兩制怎樣走下去?
作者:張炳良2024-07-03
一國兩制如何走下去,端賴國家意志,也決定於港人的生活態度。香港經濟上不會「玩完」,但要贏得世界重視,就要展示乃背靠而非只依附內地經濟,具固有優勢且助中國大陸發展與開放,重建使命感。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譜寫新篇章
作者:劉兆佳2024-07-01
在新的政治格局和管治模式的新歷史起點上,香港在國家和中央的關懷和支持下必然會為自己譜寫新篇章。
鄭雁雄:回歸27年 香港民主自由、國際特色沒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9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強調,香港要善於發揮聯通世界之利,把對接世界市場體系之利,轉化為發展效能;善於發揮「貫通兩制」之利,把「超級聯繫人」轉化為「超級發財點」。
香港競爭力升兩位排第5 新加坡居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8
位於瑞士洛桑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周三(18日)發表《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上升兩位至全球第5位。
法治為香港繁榮基石
作者:孫明揚2024-06-13
香港之可以扮演上述角色是基於一國兩制賦予香港面向國際透明開放制度,繼續落實普通法所產生的氛圍。繼續傳承香港法庭嚴格遵循法治精神,所以在香港簽署的所有合約,都有保證得以受到公平對待。
香港國安法守護了特區政治架構和政治秩序
作者:劉兆佳2024-05-31
筆者認為,香港國安法是一個較為溫和、務實和明智的手段打擊內外敵對勢力,也為日後香港選舉制度的徹底改革和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奠定必要的基礎。
為何要全力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產業化?
作者:鄧家豪2024-05-23
高等教育機構不僅履行其教育和社會職責,還是重要的經濟實體。因此,投資高等教育不僅是教育政策,更是有深遠戰略價值的經濟政策,對香港和國家的繁榮至關重要。
中央積極主動管理港澳事務
作者:盧兆興2024-05-20
夏寶龍的7天澳門之行,與他上次訪問香港的情況相似,這表明中央對兩個特別行政區一視同仁,沒有延續「大香港、小澳門」的舊印象。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香港仍面對哪些國家安全風險挑戰? 實施23條後對營商環境有什麼影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3
香港仍面對哪些國家安全風險挑戰? 實施23條後對營商環境有什麼影響? 一起聽聽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分享。
許楨:拼經濟單靠長官意志難成事?夏寶龍主任說走新路 意味中美關係變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9
拼經濟,單靠長官意志難成事?夏寶龍主任說走新路,意味中美關係變質?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分析。
怎樣才是好老師?
作者:梁振威2024-04-17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好老師也不易求。好老師的初心該不是「為稻粱謀」,其初心該是以承傳與創新中華傳統文化,建構下一代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為初心。
夏寶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是為了擁抱世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5
4月15日(周一)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北京以視像方式出席開幕禮,他表示實現由治及興,需要更加堅定一國兩制,這是香港最大優勢。
推進大灣區調解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梁淑瑜2024-04-11
大灣區調解機構的角色是促進對話、解決爭議、提供建議和促進交流,以增進和維護各地之間的合作和互利共贏,同時維護一國兩制原則。
中文大學「一個品牌、兩個校園」的啟示
作者:郭一鳴2024-03-29
最近幾年,香港科技大學、城市大學、理工大學等多間大學紛紛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辦學或設立機構,毫無疑問,到目前為止,採用香港辦學模式的港中大(深圳)是當中的佼佼者。
國家安全的社會意義
作者:何漢權2024-03-29
今天世界風雲色變,國際政客從來居心叵測,弱肉強食,森林定律是永遠當道,國安課題要面對的挑戰十分多元,軍事、網絡、金融、科技、太空等領域,都納入要國安的保護。稍有鬆懈,後果將會變成難以承受的重。
中大(深圳)十周年發展論壇 劉明康推崇書院制 鄭永年籲關心學生興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8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十周年發展論壇上,前特首林鄭月娥強調,加強院校合作的工作「已經不斷在做」,包括學生交流、共建實驗室、合作辦學,把香港國際化的特徵引進粵港澳大灣區。
記23條立法
作者:袁彌昌2024-03-27
隨着23條立法的完成,香港需想好一旦失落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應急方案,須知道現在外部環境嚴峻,沒有經過上述3個「R」的想法和部署,在「後23條」的環境中,只會是鏡花水月,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深圳中大建校10周年 徐揚生校長:銳意建國際化一流研究型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5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3月23日(周六)在校園內新建的禮文堂舉行建校10周年大會暨發展論壇。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強調,中大(深圳)的立校之本是四個字──「融匯創新」,就是「包容」和「創新」。
陳文鴻:一國兩制要適時革新 配合中國復興大業? 為什麼北京對台灣統戰仍不成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3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內地革命的初心與復興的方向應緊密結合,港澳台發展可以不同,但總方向與內地有根本衝突。
李家超深圳匯報23條立法 劉兆佳:夏寶龍提醒應對西方抺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2
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以結果為目標,團結社會力量,共同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是「愛國者治港」的一項光榮成績。《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三讀通過,香港建好了安全「屏障」,鞏固了「由亂到治」的「護土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