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力在22年間壯大無比,美歐羡慕妒忌恨亦發揮無比,但這就是人性,更是政客特色。文化差異,無法改變。
香港電台報捷,第五台節目環節《是日快樂》在亞太廣播聯盟舉辦的Together for Planet, People, Peace Media Awards中榮獲和平組別(電台)大獎。
歷史學家郭少棠教授認為,以色列政府違反國際法律和公義,在東耶路撒冷不斷擴展殖民地區,同時全面封鎖加沙地帶,這些都是互相干擾的、掩耳盜鈴的行為。到底以巴衝突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想起陳永華教授12月2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會上的一番話,「半年前當我們計劃這套節目,以和平為主題。可是今天演出時,和平更遙遠了。我們還是衷心唱出我們的渴望,希望和平早日來臨。」
在2023年世界亂局中,思考中國,這是一個相當重視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5000年來的文字記錄與考古證據,充分顯示中華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包容性、多元性、獨特性,早已成為世界文明重要的一脈。
儘管在一些領土主張上存在分歧,但中越領導人務實地擱置分歧,利用社會主義兄弟情誼的意識形態共同性,最大限度地減少、淡化和管控領土分歧,推動雙邊關係邁上新台階。
我在聖地多年的採訪,也曾見證兩個民族為和平付出過的努力,共同推動和平運動,滋養出人間友愛,默默地、慢慢地,在散播和平種子。他們的工作,在國際傳媒的聚焦光以外。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說,中方為安理會成員準備了一份紀念品──魯班鎖。魯班鎖就像和平一樣,拆開容易組裝難,破壞容易重建難,貿然下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的企業決策者們必須實事求是,且堅定地展望未來。他們必須摒棄在舊時代裏形成的固有的思維習慣,去積極擁抱一個新的多極世界。
看到10月初以巴戰火的場面:平民屠殺、嬰兒斬首、停屍間爆滿……我們只能盼望這種殘酷絕不能出現在中華大地及中華兒女身上。
在國際事務中,尤其是在聯合國,絕不能有仇恨意識形態存在。根據《聯合國憲章》行事並捍衛《世界人權宣言》的世界各國,必須緊急採取行動,協助拯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放眼當今世界,天下並不太平。俄烏衝突進一步升級的危險,比任何時候更令人擔憂。「如果俄羅斯真的和北約打起來,究竟有多少北約國家會出兵或出力?」一個網友在自媒體平台上提問。這絕對不是一個杞人憂天的問題。
美國方面近期不斷重申的「四不一無意」,就是想為中美角力的範圍定框,避免衝突蔓延至不適當的範圍。如果真能做到,中美關係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為什麼交戰?如今我們從策略角度思考,而且不犯選擇偏差的過錯,就有了一種新的方式可以回答那個問題。簡言之,必須要有某個東西去打斷正常的妥協誘因,將對立的對手推離通常極化而吵鬧的政治。
台北市長蔣萬安29日(周二)率團到上海出席雙城論壇,他表示,雙城論壇歷經兩任台北市長、兩任總統,仍持續維繫兩座城市的對話。現階段兩岸關係不平靜,更需要有對話,他要以行動來創造契機。
Nolan的招牌配樂:一種重複敲擊逐漸增大的營造氣氛配樂,又一次在這個借一位原子彈之父的浮沉故事,說出核武的荒謬的電影中奏效,令到3小時的電影完全沒冷場。
在充分發揮中國優良的崇文傳統及祥和力量的同時,也要凝聚中華民族的綜合能力,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化解各種歷史問題,進行自我調節,建立論述話語權,把中國傳統的祟尚和平精神向全世界宣揚。
一旦擁有產生影響力的領導人才,就會看到一連串的良性循環:「創新」會出現;「成長」會起飛;「獲利」會擴大;台中美三邊關係會緩和。
伯牙鼓琴而有知音鍾子期,見諸今日中法兩國的同頻共振。新中國以堅毅不拔的決心及高瞻遠矚的智慧,建國15年後就得到法國的認同。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簽署聯合聲明。世人都關心美國對華反應有什麼改變?中國和美國是否注定要打一場仗?時事評論員霍詠強指出,若一種對抗無法令到美國「痛」,直接承受戰爭的風險的話,中國一定不會做。
香港進入回歸第2個25年,中央政府多方保證「一國兩制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大局下,把握機會多從教育角度認知國家,是情義是責任所在。筆者期望,和平的召喚,無理橫蠻圍堵中國的西方國家,用心用耳去聽。
現今和平一半,戰爭一半,不單是真刀真槍才是戰爭,戰爭早已超限,在任何領域都在超限戰。在星雲大師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中早已預示。
中國政府和人民不能只從中國看周邊,也要從周邊看中國。周邊國家所看到的不單是領土主權之爭,也會擔心強國強軍的中國會否成為一個擴張型的新帝國霸權。
創新科技在驅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看看今天的世界,親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還大有人在,但是二戰的慘痛經歷,並沒有為今天的世界帶來教訓;和平的呼聲,已經幾乎完全聽不到。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辭,提到今年去了香港,看到香港將由治及興十分欣慰,堅定不移落實好一國兩制,香港和澳門必將長期繁榮穩定。
告別2022年,告別一切我們希望告別的事情,雖然沉重,卻依然令人激動,因為我們對未來的日子充滿期望,亦充滿信心。
當然這個俄烏烽火案算不上是個發展成熟的課題,類同的事件在過去40年國際新聞材料中卻多如牛毛,俯拾即有;不妨借用協助學生們獨立思考。
我祈禱:兩岸領導人盡快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你們最大的榮耀不是贏得戰爭,而是贏得和平。
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大部分是以高收入作為成功的標準,導致很多人不惜代價地賺錢。大家有沒有想過,除了必須的生活支出之外,為什麼還要賺那麼多錢呢?
俄烏爆發衝突,中國的利益無可避免遭受損失,但中國秉承「以和為貴」的傳統,積極勸和促談,保留較大的政治迴旋空間。相比之下,美國和北約的種種作為,企圖利用這場戰爭謀取地緣政治利益,顯得非常自私和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