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戰爭結局牽動全球,挑戰國際秩序及福山「歷史終結論」。美國霸權擴張及國際失衡是戰爭根源,其結局將決定未來國際秩序。中國作為大國,需在變局中保持清醒。世界分裂加劇,和平之路未卜。戰爭結束方式至關重要,主權國家原則面臨嚴峻考驗。

2025年,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亦是日本仍然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等滔天侵略罪責的80周年,是美西方書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80年紀念,仍然遺忘中國戰場對反法西斯侵略戰爭,擔當不可或缺的作用。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勿忘日本侵華苦難。文章回顧二戰歷史,強調和平發展的重要,呼籲學界向年輕一代講述抗戰故事,反思戰爭的深遠影響。

如果我們眾人也努力在學生成長時期讓學生學習認識及尊重不同的文化,一點一滴地化解民族之間的誤解,會對世界和平有一點點的貢獻。

中國國力在22年間壯大無比,美歐羡慕妒忌恨亦發揮無比,但這就是人性,更是政客特色。文化差異,無法改變。

香港電台報捷,第五台節目環節《是日快樂》在亞太廣播聯盟舉辦的Together for Planet, People, Peace Media Awards中榮獲和平組別(電台)大獎。

歷史學家郭少棠教授認為,以色列政府違反國際法律和公義,在東耶路撒冷不斷擴展殖民地區,同時全面封鎖加沙地帶,這些都是互相干擾的、掩耳盜鈴的行為。到底以巴衝突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想起陳永華教授12月2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會上的一番話,「半年前當我們計劃這套節目,以和平為主題。可是今天演出時,和平更遙遠了。我們還是衷心唱出我們的渴望,希望和平早日來臨。」

在2023年世界亂局中,思考中國,這是一個相當重視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5000年來的文字記錄與考古證據,充分顯示中華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包容性、多元性、獨特性,早已成為世界文明重要的一脈。

儘管在一些領土主張上存在分歧,但中越領導人務實地擱置分歧,利用社會主義兄弟情誼的意識形態共同性,最大限度地減少、淡化和管控領土分歧,推動雙邊關係邁上新台階。

我在聖地多年的採訪,也曾見證兩個民族為和平付出過的努力,共同推動和平運動,滋養出人間友愛,默默地、慢慢地,在散播和平種子。他們的工作,在國際傳媒的聚焦光以外。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說,中方為安理會成員準備了一份紀念品──魯班鎖。魯班鎖就像和平一樣,拆開容易組裝難,破壞容易重建難,貿然下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的企業決策者們必須實事求是,且堅定地展望未來。他們必須摒棄在舊時代裏形成的固有的思維習慣,去積極擁抱一個新的多極世界。

看到10月初以巴戰火的場面:平民屠殺、嬰兒斬首、停屍間爆滿……我們只能盼望這種殘酷絕不能出現在中華大地及中華兒女身上。

在國際事務中,尤其是在聯合國,絕不能有仇恨意識形態存在。根據《聯合國憲章》行事並捍衛《世界人權宣言》的世界各國,必須緊急採取行動,協助拯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放眼當今世界,天下並不太平。俄烏衝突進一步升級的危險,比任何時候更令人擔憂。「如果俄羅斯真的和北約打起來,究竟有多少北約國家會出兵或出力?」一個網友在自媒體平台上提問。這絕對不是一個杞人憂天的問題。

美國方面近期不斷重申的「四不一無意」,就是想為中美角力的範圍定框,避免衝突蔓延至不適當的範圍。如果真能做到,中美關係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為什麼交戰?如今我們從策略角度思考,而且不犯選擇偏差的過錯,就有了一種新的方式可以回答那個問題。簡言之,必須要有某個東西去打斷正常的妥協誘因,將對立的對手推離通常極化而吵鬧的政治。

台北市長蔣萬安29日(周二)率團到上海出席雙城論壇,他表示,雙城論壇歷經兩任台北市長、兩任總統,仍持續維繫兩座城市的對話。現階段兩岸關係不平靜,更需要有對話,他要以行動來創造契機。

Nolan的招牌配樂:一種重複敲擊逐漸增大的營造氣氛配樂,又一次在這個借一位原子彈之父的浮沉故事,說出核武的荒謬的電影中奏效,令到3小時的電影完全沒冷場。

在充分發揮中國優良的崇文傳統及祥和力量的同時,也要凝聚中華民族的綜合能力,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化解各種歷史問題,進行自我調節,建立論述話語權,把中國傳統的祟尚和平精神向全世界宣揚。

一旦擁有產生影響力的領導人才,就會看到一連串的良性循環:「創新」會出現;「成長」會起飛;「獲利」會擴大;台中美三邊關係會緩和。

伯牙鼓琴而有知音鍾子期,見諸今日中法兩國的同頻共振。新中國以堅毅不拔的決心及高瞻遠矚的智慧,建國15年後就得到法國的認同。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簽署聯合聲明。世人都關心美國對華反應有什麼改變?中國和美國是否注定要打一場仗?時事評論員霍詠強指出,若一種對抗無法令到美國「痛」,直接承受戰爭的風險的話,中國一定不會做。

香港進入回歸第2個25年,中央政府多方保證「一國兩制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大局下,把握機會多從教育角度認知國家,是情義是責任所在。筆者期望,和平的召喚,無理橫蠻圍堵中國的西方國家,用心用耳去聽。

現今和平一半,戰爭一半,不單是真刀真槍才是戰爭,戰爭早已超限,在任何領域都在超限戰。在星雲大師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中早已預示。

中國政府和人民不能只從中國看周邊,也要從周邊看中國。周邊國家所看到的不單是領土主權之爭,也會擔心強國強軍的中國會否成為一個擴張型的新帝國霸權。

創新科技在驅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看看今天的世界,親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還大有人在,但是二戰的慘痛經歷,並沒有為今天的世界帶來教訓;和平的呼聲,已經幾乎完全聽不到。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辭,提到今年去了香港,看到香港將由治及興十分欣慰,堅定不移落實好一國兩制,香港和澳門必將長期繁榮穩定。

告別2022年,告別一切我們希望告別的事情,雖然沉重,卻依然令人激動,因為我們對未來的日子充滿期望,亦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