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創新科技

新質生產力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作者:雷鼎鳴2024-04-25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靠人才推動,而人才是否能出新意念,要靠他們的互相交流,思想激盪。中國是人口大國,在這方面佔有優勢,但若能繼續與世界頂尖人才交流,作用更大。
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 表揚16名品學兼優傑出大學生 明年增設創科奬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18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連續第四年推出「創明天獎學金」,經評審團選拔,最終決定16名得獎同學,每人獲發港幣5萬元獎學金,6月份更可參與北京交流團,認識國家發展。
本地生成式AI首次展出 郭毅可教授:全港市民將可使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6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在香港國際創科展2024上,首度展示了10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和應用,參觀者可親身體驗創新科技的成果。10項服務和應用均透過HKGAI自主開發的模型製作。
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教授:如何從母親的血液預測嬰兒潛在疾病? 科學家怎樣保護專利權 對中港創科最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5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與研究團隊公布在母親的血漿中發現胎兒DNA,開創了一個新領域,之後不斷有新的研究突破,診斷成功率達100%,造福全世界,一起聽聽他的科研心路歷程。
人工智能熱潮來臨 亞洲大學推動課程改革 培養創科新世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0
人工智能、創新科技是高等教育界最盛行的關鍵詞,亞洲、中東各地一流大學都正在改革他們的課程以裝備學生駕馭這一波科技革命。
中醫藥發展基金推進業界發展新里程 傳承中醫藥文化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4-04-10
生產力局作為中醫藥發展基金的執行機構,在推動中醫藥發展方面,我們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充分發揮香港獨特優勢,以創新科技賦能業界,加強政、產、學、研合作,成就新質生產力發展。
香港積極擴大人才庫把握創科經濟 哈薩克則亟待成為歐亞學術樞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5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科學園舉行,在討論政策制定者怎樣加速建立全球教育夥伴關係時,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就強調正積極擴大本地人才庫,為合資格海外人才和企業提供快速通道安排落戶香港。
2024《財政預算案》 靜靜起革命
作者:羅祥國2024-03-19
香港政府及市民對創科基礎設施都抱有愈來愈大的期望,政府的投入亦不斷增加,認為這是香港經濟的未來出路。因此,如何評估這些創科基建和政策的成效,增加其問責性,就顯得更加重要和急不容緩。
香港有工業亦有人才 生產力局InnoTalent成本地創科新力軍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4-02-28
香港正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新科技及工業發展的關係素來密不可分。而要推進香港的新型工業化發展、增強香港製造的優勢,人才培養是關鍵要素,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科大計劃成立第三間醫學院 在北都建立衛星校園 完善科大創新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3
科大2月22日(周四)舉辦傳媒新春團拜聚會,進一步介紹醫學院構思,以及在創新科技上的新項目和課程。
淺談制定ESG路線圖三大關鍵:教育、策劃、匯聚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4-02-09
在現今工商營運環境中,ESG已成為企業策略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以及衡量企業發展前景及價值的重要指標。我認為ESG三個英文字母亦可以解讀為:教育、策劃以及匯聚。
陳茂波:龍年整體市況穩中向好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05
新一年新氣象,我們相信龍年整體市況可望穩中向好。外圍息率見頂已是市場共識,即使息率回落的速度預期不一,但這趨勢有利於緩解資產市場的壓力。
創科以外新動能 經濟發展謀破局
作者:張量童2024-01-23
香港在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道路上急起直追,但在配合國家科創事業發展的效果確實不似預期。香港應同時在創科以外發展新動能,為經濟發展謀破局。
港澳居民對大灣區的態度
作者:盧兆興2024-01-22
筆者希望港澳有更多的智庫、研究機構和相關團體能夠願意對公眾對大灣區的態度,進行更多的研究。此外,港澳兩地政府有必要加強對內地就業計劃的教育和宣傳工作,並給予適當津貼,鼓勵本地人到內地體驗工作和發展。
「香港有工業·重要夥伴起動大會」盛大舉行 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優化措施 助企業把握黃金機遇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4-01-12
藉着新型工業化,傳統企業亦能乘創新洪流奮前邁進,生產力局在推動這方面的工作一向不遺餘力,例如為有逾60年鋼材供應經驗的和利集團引進數碼化技術,將專業焊工的焊接經驗轉化為圖像化程序等。
生產力局冬季實習計劃精彩可期 創科旅程由此起飛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4-01-03
香港的創科發展正進入黃金時期,我相信實習生們將會在生產力局獲益良多,並得到改變人生的體驗。期待見證他們的蛻變及成長!
「生產力局 ‧ 資助計劃」年度回顧與前瞻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3-12-24
我深信,政府資助計劃不但是支援中小企應對挑戰的關鍵後盾,更能便民利商,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從而提升市民幸福感。未來,生產力局將繼續努力不懈,助力香港經濟及社會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科學家湯曉鷗教授病逝 享年55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7
商湯科技公司創始人、人工智慧科學家、浦江實驗室主任、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因病救治無效,昨晚離世,終年55歲。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對湯曉鷗教授表示深切哀悼。
都大舉行榮譽博士頒授典禮 林群聲校長:課程具實用性 新生人數逆市增加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13
都大校長林群聲教授讚揚4位榮譽博士,懷有不遺餘力為大眾謀求福祉的精神, 盡心竭力地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所長,甚至自己的人生,使香港變得更美好,成為社會的楷模。
別像日本態度限制了高度
作者:劉鴻輝2023-12-06
今日學界上下都在為STEAM張羅,那是為未來科研發展鋪平道路,自當全力支持。不過,各方該注意在人才培訓上,態度尤其重要,不可不察,將關乎全局成敗。
李家超:本港經濟穩步前進 港人不應妄自菲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4
特首李家超說,香港保持多方面優勢,港人不應妄自菲薄,不應該「唱衰」自己或自我「柴台」。反之,應該用好香港的實力,用好香港人堅韌不屈的毅力、靈活應變的能力、創新創意的力量,為本港的未來發展而努力。
共塑教育 駕馭幻變 學與教博覽2023開幕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6
學與教博覽 2023已成為一個全球教育交流平台,今年的博覽將匯聚超過400位來自本地和國際的教育專家、政府代表和學者,共同探討以「共塑教育 駕馭幻變」為焦點的教育議題。
中國與外資企業的共生關係:從過去到現在
作者:謝祖墀2023-11-16
儘管歷年來都有跨國公司因為不同的原因離開中國,但大部分的跨國公司亦會依然繼續在中國經營和進行投資,同時亦有新的公司進來,或者發展新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
談小學的科學科和人文科
作者:蔡世鴻2023-11-15
過往小學的創科教育時數太少,所以我們今次建議初小兩節科學,高年級3節,為的是讓學生學多些、動手做和多探究,所以大家不要怕改變,最重要是為什麼要改變。
創新科技之外更需普及科學 應為教育局長期工作重點
作者:關品方2023-11-03
在強調以創新科技引領香港特區經濟重拾升軌的同時,筆者認為,關鍵在教育局方面需要積極配合,在中小學界長期進行科學普及的工作。
陳茂波:第三季GDP增長速度預期緩慢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3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29日在網誌撰文指,政府即將公布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的預先估計數字,雖續呈增長,唯速度較預期緩慢。但政府不會停步,提出以產業導向為驅動力,加速本港多個範疇的發展並發掘新的增長點。
中美開展科技戰線 陳文鴻:競爭帶來發展 邱達根:中國有望自強自足 譚新強:難言政策傾斜是否好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7
灼見名家傳媒10月27日(周五)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首個專題討論環節聚焦「國際形勢新變局」,探討在中美兩國角力之下,中國創新科技的出路和未來發展。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今舉行 李家超:秉持絲路精神是香港應對良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7
灼見名家傳媒10月27日(周五)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過錄影為論壇發言,表示香港要善用一國兩制,秉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就是面對地緣政治挑戰的應對良方。
凌嘉勤教授:河套區如何結合新田科技城 對接國家創科戰略?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宣傳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4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將親臨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分享香港河套區如何結合新田科技城對接國家創科戰略,港府怎樣為北部都會區鋪墊發展之路。
中國絲路為人類 美國亂局謀私利
作者:陳鳳翔2023-10-19
擺在眼前,中國領導和美國政客的差異,前者為世界人民謀福祉,後者唯恐天下不亂謀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