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打壓俄羅斯角度而言,美國的制裁可以説是收到效果,但和預期有極大距離。在一眾西方國家不斷加碼的制裁之下,雖然俄羅斯油氣的出口總量有所下降,但收益於價格飆升,向歐盟出售化石燃料的收入卻翻了一番。

利用烏克蘭打代理戰爭對付俄國,利用民進黨打代理戰爭對付中國。美國帝國霸權集團認為,這樣做可以損害中國和俄國的國家利益,因此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損人利己固好,損人而不利己亦得。

為什麼在這樣的不利環境下,香港仍有這麼多的人願意在香港置業?買不動產?究竟是他們憂慮過多?還是香港的置業者過於盲目?

對俄設限,西方傳媒稱為「制裁」,俄羅斯反制裁不交來盧布便不賣能源,西方傳媒便喚作「恫嚇」。同樣的模式,是否用在中國之上,恐怕已上了美國的議事日程。

綜觀世局,除了中國和白俄羅斯之外,還有什麼國家可能參與「大戰」?況且,中國也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完全寄託在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上。目前的「中俄友好」,只是一種戰略而已。

假若真的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戰爭,中國作為核大國之一,能否獨善其身?香港又會怎麼樣?地球村還有安全之處嗎?這個話題很沉重,也很難找到答案,作為普通老百姓,最重要是珍惜當下、珍惜和平的日子。

敵我思維壓倒一切,只要能打擊對手,什麼都可以做。而香港對中國大陸的最大貢獻,正是金融市場連接全球的功能,一旦到了美國要決定「重擊」中國的時候,難道會放過香港的金融體系嗎?

馬克龍最大使命是如何領導歐盟自立,建立歐洲軍,擺脫美國的干預,否則潛水艇事件仍可再發生。當前要務是如何能在國會過半,否則往後5年,寸步難行。但要勝選,有哪些當務之急要先解決?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第二輪投票勝出,成為20年來首位獲得連任的法國總統,但他的領先優勢比2017年要小得多。有部分傳媒分析,馬克龍的勝出,令歐美國家都長長舒了一口氣。

兩大事件無疑正在改變我們生活的世界,那就是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正在上海發生的「封城」在一些人看來,是壓垮過去幾十年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俄烏戰爭則在改變世界格局,「一球兩制」更加明顯。

當今世界,不是經濟學家說話算數,世人只好捱苦了,「思患而預防之」,要有最基本準備啊!

俄烏戰爭掀起全球經濟戰。資深銀行家張建雄指出,歐美不斷在興風作浪,聯合制裁俄羅斯,與此同時密謀對付中國。一起聽聽張建雄分析。

這次俄烏戰爭,全世界的軍事專家都緊盯研究,30年前有人提出「坦克已死」的理論又被提出來。

如果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理所當然也包括烏克蘭。衛國戰爭勝利本應是俄、烏兩國共同的榮耀,可惜今日兄弟反目成仇,甚至兵戎相見,令人扼腕嘆息。

西方國家向以為軟實力可以控制一切,社交媒體,輿論訊息,荷李活電影加起來就可以控制一切人的腦袋,但在非西方世界的年輕人,甚至西方世界的年輕人中,卻引不起共鳴。

俄烏戰爭引發國際制裁俄國,中國親證美國陣營肆無忌憚地摧毀另一個國家的危險行徑。雖然俄國別無選擇只能依賴中國和印度,但發展中國家一同拒絕選邊站,表明生活素質比意識形態更重要。

近日美國明確指出,如果中國拒絕合作制裁俄羅斯,就難保主權和領土完整。另外又不打算歸還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時事評論員霍詠強提出三招可抵抗美國威逼,一齊聽聽。

拜登政府為了不讓俄烏戰爭發展成「無限戰爭」,只給予了烏克蘭「有限責任」的承諾,並且不讓美國全面介入這場戰爭──這對於慣以軍事行動為主要手段、窮兵黷武的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大突破及睿智的表現。

除了中國,全世界都對新冠病毒躺平了,死人就死人吧,反正死的是老弱病殘和低層人等,但中產階級不一定安全,畢生儲蓄,養老金歸零,怎麼辦?

從西方對俄羅斯制裁中可看出,香港的確是全球最安全的一個金融中心。因此如何保護好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重要性遠遠超過經濟層面。

雖然俄烏戰爭在歐洲發生,但對亞洲各國的安全形勢或秩序有重大影響。亞洲各國須重新考慮國家安全問題,首當其衝的是日本、南韓。至於俄烏戰爭又會否增加北京攻台之可能?

雖然我們不能把糧食價格高企盡情歸咎於俄烏戰爭,但可以肯定是,俄烏戰爭形同駱駝背上最後一條稻草。本輪環球通脹惡化只怕曠日持久,只怕利率上升趨勢難以逆轉,消費者將被上游傳導的物價壓得透不過氣來。

美國白宮科技辦公室曾強調AI應用必須平衡風險避免傷害等,但很明顯地,以美國為例,高科技戰鬥無人機的殺傷力強勁,派往烏克蘭的做法完全與西方國家的科學倫理觀背道而馳。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俄羅斯並不想發動戰爭,而這場戰爭元兇是美國。另一方面,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應如何行動?一齊聽聽黃教授如何分析。

如何洞察世情,需要有一個整體觀點,一個明確立場,一個分析方法。關鍵是要有前瞻性,最近徐是雄教授對中國模式有嶄新的看法,值得港人高度重視。

如果說過去的50年,中美關係的發展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今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那麼未來的50年會是什麼樣子?

美國制裁俄羅斯,對其他國家有沒有影響?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二戰後全球經濟一體化秩序由美國親手建立,現在親手打破,將引起他國質疑誠信、執行反全球化政策,或會導致大蕭條。

歐洲人在21世紀最佳結局是和斯拉夫人和平共處,永不戰爭,才會強大起來,但盎撤人會同意嗎?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指出,美國立國以來,對付過不少大大小小對她具威脅的國家,可謂不惜手段。而今次借挑起俄烏戰爭,最終希望孤立俄羅斯、圍堵中國。

新冠疫情以及俄烏戰爭當頭,令人不禁無奈及徬徨。在21世紀面對政、經、衛等考驗,除了自己及家人做好求生準備,更應互相鼓勵而不要責備,釋放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