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全球發起的「教育的未來」倡議,香港於2020年5月進行是次本地問卷調查。調查結果指出在受訪者心目中,構建和平、促進健康和福祉以及持續學習是2050年全球教育的三大目的。
修例一石激起千重浪,過去一年香港充滿暴力與仇恨,立場重於真相,理性步入黃昏,幽靈放了出來就回不到過去。信任失落下,官民形同陌路,共識政治瓦解,怎有民氣去尋求革新?
維持一國兩制相信仍是兩地主流共識,但應承認,維持其背後1980年代的假設不變,已不再現實。
「沙士」病疫爆發過後,中央政府痛定思痛,迅速建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通過相關法律與條例,規定及時如實通報和公布疫情等。那麼,今次新冠肺炎的處理,兩地有否得着於和汲取17年前的沉重教訓呢?
2019年10月16日,各界權威、精英參與本社周年論壇暨五周年慶典,探討中美博弈下的香港新出路。
香港已臨歷史十字路口,是讓失望、挫敗與無奈像傳染病毒般風土化,還是扭轉棋局再展希望,走出再次燦爛的明天,一切都盡在對時局判斷的一念之差。
北京怕失去香港。但愈是焦慮,若只對香港操控加碼,把一些人民內部矛盾上升為敵我矛盾,必適得其反,墮入人家的政治圈套。
張炳良認為,止暴制亂是必要的,始終不能長期亂下去。但問題是,政府是否等到止暴制亂後,社會平靜之時才願意對談,還是止暴制亂的同時有政治解決方案。他認為看回過去幾個月的經驗,是要同步處理的。
際此風雲變幻之時,適逢灼見名家傳媒成立五周年,本社舉辦周年論壇暨慶典,邀請多位政商界及學術界權威人士聚首一堂,探討中美博弈下的香港新出路。
「一國兩制」當然是解決九七歷史問題的權宜性方案,因為「香港獨立」和「一國一制」皆非選項。但「一國兩制」也是配合中國改革的共贏方案,實踐得好,內地和香港儘管制度不同,都能獲得發展新動力,此乃實在性所在。
究竟香港九七回歸以來,出了什麼大問題?這裏暫不談經濟民生,並非不重要,乃因當前主要矛盾在於政治和管治,可見諸三方面。
灼見名家周年論邀請超過十位演講嘉賓出席論壇剖析香港局勢、中美關係及創科趨勢等,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共商良策。
林鄭月娥經常用「學業、就業、置業」概括青年問題,張炳良同意青年在這三範疇有憂慮:青年難入學,就業工資不高,置業難,但他認為香港的青年問題不是單純的三業問題,而是政治的問題。
悲情只會滋長宿命感,仇視只會助長撕裂,敵對不能帶來信任,缺乏互信就難推動改革。要去再度出發,前提是準確硏判當前局勢及深層矛盾的成因,並能跳出過往的思考框架探索其所以然。
二三十年所見,「回鍋五人組」比較進入問題,進入古今中外議題課題的各方正反面,短期可穩住局面,比較妥善處理五項訴求、獨立調查及政改。
張炳良教授及莫家豪教授攜手計劃,為教院實現「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理念,發展教育相關學科,驅使教院踏上轉型之路。
理順民情、在「兩制」之間促進和諧互信、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是特區政府的重大責任。為此,不存在面子或威嚴的問題。嬴得廣大民眾的信任,就是彰顯公權力的最大依靠,謙卑就是力量。
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的資歷已漸獲外界認可,政府應加強向社會宣傳資歷架構,令學生可有更廣闊的出路。
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周年論壇暨四周年慶典圓滿結束,中港傳媒雲集,全方向追訪11位重量級講者。
灼見名家周年論壇薈萃政商學界精英剖析大勢,洞悉時局。
第5屆香港金閱獎頒獎典禮,於2018年9月27日舉行。現場頒發44個獎項。《老夫子》第二代漫畫家王澤教授獲榮譽大獎。
一直有傳聞局長與常秘之間不咬弦,甚至出現公務員陽奉陰違的情況。張炳良卻笑着表示自己與任內有三個常秘(包括黎以德、栢志高以及後來接任的應耀康)合作相當愉快。
張炳良在訪問中笑言自已是「替工」,一開始與發展局局長麥齊光有默契,互相照顧對方某個政策範疇,但沒有想過開局後政治形勢惡劣,立法會改選後也沒有改善,決定以不變應萬變。
港鐵是由地鐵和九鐵合併而成,政府當年認為兩鐵合併可以增加鐵路網絡效率,利用規模效益創造協同效應,節省行政開支及營運成本,有利維持「合理」票價。
來港近三年的Uber想約見創科局或運房局的局長,仲難過見死鬼Steve Jobs。
筆者相信社會大眾對新一屆的局長一定有很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