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能源

創新就是硬道理
作者:何劍輝2024-06-20
科技創新是國家、社會和地區發展的硬道理,是出路。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我們要重視科技的進步,加大投入,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而有助發展。
中國綠色能源產能過剩?
作者:雷鼎鳴2024-05-23
投資在可再生能源,達至「碳中和」本是對全球有益之事,但美國卻不這麼樂意自己付錢,貢獻世界。反而中國,每年投入遠超6,500億美元的代價去發展新能源,有此義舉,反被美國抹黑,這世界有時真是黑白顛倒。
這次輪到中國了!
作者:鄭永年2024-04-19
無論是「產能過剩」還是「經濟戰」,本質上,都是西方近年對華經濟認知戰的一部分。可以預計,西方今後類似這樣的「中國敘事」會不斷產生。中國當然不能也不應該接受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的說法。
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前景
作者:彭泓基2023-12-24
一切妖魔鬼怪,都是由於人為的原因造出來的。而疾病在發生之前,就應該加以防止,並作為首要任務,而把疾病發生後的治療放在次要的地位。因此,歐盟此舉,確是值得全球參考,這是面對人類新挑戰的一種正確的態度。
創科為主軸 帶動經濟新增長點
作者:黃錦輝2023-09-12
創科的發展步伐急速,《施政報告》必須捉緊因應創科衍化出來的新機遇,辨清社會未來發展所需,制定恰當的政策,為經濟帶來新動力、為市民帶來高質就業機會、配合國家發展,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旦字測創業──企業諮詢新一章
作者:黎漢偉2023-06-24
2023年4月5日,內地客戶丁先生以微信發了一個字給我:「旦」,然後告訴我想問以後事業的發展,他在年初與兩個友人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23
立法會議員林筱魯表示,特區港政府有相關措施引進龍頭企業來港,當中包括氫能源企業;新田科技城的發展為未來承載這些龍頭企業提供起步的容量。
如何把握「雙碳」目標的未來趨勢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3-22
實現「雙碳」目標,任重道遠。除把握碳市場創新機制及新能源發展帶來的機遇外,更應把握碳市場及能源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馬斯克運用「第一原理」減排節能
作者:邵志堯2023-02-20
普通人習慣採取類比思維來思考問題,但馬斯克卻選擇了運用「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去解決能源問題,也注定了他今日的成功。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結構的新變化
作者:謝祖墀2022-12-05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形勢目前還非常不穩定,許多公司仍在努力搶佔先機。現有的整車廠需要不斷學習,並且同時尋找適當的機會革新自己以適應新的遊戲規則。不過,傳統車企所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往往是初創企業所不具備的。
李浩然:後疫情時代香港新機遇──以大灣區視角說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17
作者從粵港澳大灣區的視角分析香港的新機遇,指出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都有自己獨步全球的戰略性行業作為支柱行業,香港也需要思考如何打造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行業。
中國正在塑造着跨國企業的組織與領導力
作者:謝祖墀2022-02-23
通過適時、連續的跳躍戰略,很多中國的企業,特別是一些互聯網企業,通過利用了移動互聯網,在有合適時機的時候完成了從一個機會跳到另一個機會的躍進。中國汽車行業是一個展示未來可能發展的好例子。
氣候之博弈
作者:胡孟青2021-11-16
格拉斯哥氣候峰會是否等同於雷聲大雨點小的一場「秀」,一事無成呢?似乎又未必,除了因為協議是有史以來涉及有限制煤碳使用的承諾外,在近期全球能源荒及經濟不確定的大環境下,根本不能預期協議會進取。
減排誠可貴 電荒代價高
作者:胡孟青2021-10-26
新冠肺炎疫情及供應鏈干擾觸發能源荒,而能源荒及供能鏈問題,兩者致命之處不限於通脹,而是供能短缺加劇的雪球效應。
中國汽車行業進入新戰國時代
作者:謝祖墀2021-09-29
中國的汽車行業在五年後肯定會變得截然不同。勢必會有一些玩家(可能是傳統車企或新進入者)在市場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們將會變得非常有價值,但另一些則會被邊緣化甚至被市場淘汰。
智能駕駛產業全包宴
作者:胡孟青2021-08-12
投資者要全面捕捉環球政策視野,從上游原材料,到電池、芯片,再到零部件、車廠,分散智能駕駛產業鏈的波動性,最簡單直接離不開運用ETF,如全球智能駕駛指數ETF(03162)。
運用光伏 捕捉全產業潛力
作者:胡孟青2021-06-22
隨着技術升級,光伏有望成為最便宜電源。在全球爭相奔赴「碳中和」下,光伏產業發展獲得有力政策支持。在全球光伏產業鏈中,A股公司佔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