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香港的前景,不應盲目的樂觀,有外國勢力盯着你找機會抹黑攻擊,怎可不小心翼翼。但過分的悲觀也沒有好處,更積極的應對是創造條件,把壞事轉化為好事,消極因素變為積極因素。
新冠疫情幾年後往事如煙,不少人對前事早已不計,我身邊就有些曾經政見十分「鮮明」的朋友,原來已經變成北上的常客!
香港小學在配合推行時應結合實際情況,注重實效性和針對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國家和民族在過去和現在的偉大,並對未來予以期盼,共同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香港要發展八大中心,當然要立足於香港,特別是遇到競爭對手,更加要鞏固地位。但世界上非常罕有的是,兩個每天成交額分別有幾百億元和幾千億元的股票交易所,地理距離不到50公里,卻是「那麼近那麼遠」。
小紅書是不少香港「旅遊達人」的恩物,這現象亦反映出香港超級連繫人的優勢,中外社交平台都在香港共存。香港必須好好利用這角色,積極發展網上新經濟。
有移英港人問這是不是一個回流香港好時機,相對來講是的,由於香港現太缺人,不少老闆都唔會理會入職者是否回流港人。所以,如果打算回流就要快,不過,如果返唔到內地就要考慮清楚。
香港風雲再起,或許再次印證了那個有名的「門窗理論」: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香港的失去,焉知不會在另一方面有所得呢?
對一般香港人來說,大灣區至今仍然是一個宣傳上唱得起勁的概念,但實際上可以為香港帶來什麼改變,相信很多人都茫無頭緒。
今時今日培養新一代正面和積極的價值觀,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建立堅毅精神、勤勞盡責的核心價值,不但有助國民身份認同的建立,更能促進中港融合,間接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也許林鄭月娥會問:為什麼沒有人理解她的想法?那就要反問一句:她有沒有理解或嘗試理解普羅大眾的想法呢?
慘遭英倫陀地白眼歧視前,或許先要檢討一下自己或自己友是否無禮在先,族羣印象分有待提升,只怕源自一小撮人的行為往往被一竹篙打盡。
至少今年至2022年,香港社會將要與疫病並存,經濟民生不會迅即恢復。香港朝野現時還在觀望幻想,可是時不我予!香港可能需要中央再出手,迫使轉型。
自1967年爆發「六七暴動」以來,香港社會經歷了長時間相對安定的生活。直至近年,因社會體制、生活習慣不同引發的中港矛盾日趨激烈,香港人與內地人之間也蘊藏着微妙的緊張關係,羅海雷提出了他的觀點與看法。
2020年的香港經濟表現告訴我們,只靠內循環的話,香港將會大衰退。
中港的英文是China和Hong Kong,如用簡稱的話,中國簡稱是CH,香港是HK;我們可否通過這期六合彩,從中港英文名稱看中港融合?由於香港是中英並用的特區,借用英文言之成理。
在很多人的心目之中,只要香港保持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則既可防止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干預、入侵,又可透過促進內地經濟發展,而慢慢將可怕的中共改變過來。
反對兩地融合的,不是狂妄無知,便是別有用心。
怕也無用,融合的浪潮來了!
在選民眼中,融合的弊病似比好處要多。
「香港的政制爭拗,從前我並不理解,現在慢慢看到事情的發展,是制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