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主席習近平說:「國與國交往,總要相互尊重,竭誠相待」。他希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此行能為穩定中美關係多發揮積極作用。

布林肯此行注定會遭遇艱難的外交交鋒。儘管如此,在複雜的中美關係陰霾,相互定期的對話仍是一線希望。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布林肯訪華期間,雙方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國際與地區問題交換意見,中方將闡明對中美關係的立場和關切,堅決維護自身利益。

習近平表示,蓋茨是他今年在北京會見的第一個美國朋友,對蓋茨及其基金會長期致力於促進全球減貧、衛生、發展及公益慈善事業表彰讚揚。

拜登和特朗普也許也應問計於機械人,才能學會基辛格的「友好」、包容和不好戰,天下才會太平吧!基辛格說再活百年,才能找到西方如康德的人物。善哉。

美國債務問題固然有促進中美重新接觸、不再謀求脫鈎的作用,但更深一層意義是美國對華政策再不能停留在憑空想像或中國威脅論的層面,今後必須在現實層面上與中國做交易。

今天的全球化源於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我們在地理上的距離愈來愈短了,而且不同文化的衝擊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但類似一戰之後的「逆全球化」是否可能發生?

從歷史維度來看的話,中美之間的競爭趨勢,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從1972年到2022年,中美關係的走勢雖然呈現上下波動,但總體趨勢是向上的。未來的50年,不管中美關係如何改善,但總的趨勢是向下的。

中美新冷戰的展開,由於對經濟貿易的衝擊,相信會加劇中國人口格局的變化。由於美國新冷戰的脅迫,美國以及英國、西歐的西方市場封鎖,香港與大灣區不能只依靠科技,更要開拓內地及非西方市場。

近日王毅與沙利文會晤,是否預示著中美關係破冰?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中國新任駐美國大使謝鋒抵達美國履新。謝鋒表示,很榮幸受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委派,出任中國第12任駐美國大使。而他到美國是為了「捍衛中國利益而來;為了增進中美交流合作而來」。

美國拒絕要有先決條件才能進行中美外交接觸。其實美國何嘗不想在進行外交接觸前,就先達致一些對自己有利的先決條件?只是目前的形勢並不對美方太過有利。

美國近年在制裁中國的同時,也大大傷害了自己的利益?中國的高科技發展進步神速,哪些領域已經超越美國?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分析背後原因,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3-05-11
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葉劉淑儀議員,5月5日(周五)出席由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舉辦的「與成功者交流」晚宴,與該會會員分享中美關係發展及對香港的影響。

現時最有條件取代美元的是歐元,因為歐元國的體量加起來與美國差不多。無論人口、GDP、還是先進水平都可以與美國比併一下,而且歐洲國家有很多前殖民地,他們仍保留一定的貿易往還,較習慣用歐元作貿易結算。

近年的地緣政治關係變化、新經濟大國的崛起,以及對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擔憂,都令去美元化再獲得新動力。與此同時內地政府一直在推廣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使用,人民幣將會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嗎?

迪士尼公司計劃再次大規模裁員,數千人失業,包括娛樂部門約成半員工。裁員或將涉及電視、電影、主題公園與其他每一個部門的職位,並影響迪士尼所在的每個營運區域。迪士尼集團是否也逃不過由盛入衰的政治苦命?

當台灣上下還在討論是否會實施武統的時候,解放軍可能已兵臨城下,並且宣布一套接收台灣的具體條例和措施。50年前北京對海峽兩岸的稱謂,是務實做法;現如今,情况已有很大變化。

白宮內部有人透露,當被問及是否會有比「新保守烏克蘭方案」更大的災難時,拜登回應「等到你看到我們摧毀台灣的計劃」。這條消息一曝光,震撼全世界,當中反映了美國人的心態。

世界不再一樣,「香港」作為城市符號,除標榜過去傳奇外,欲掌握將來,需放下傲慢和心障,切實變革,回應本世紀巨變,不再原地踏步,或陶醉於追憶。再論「香港vs.新加坡」,因可作思考未來的切入點。

筆者受惠於饒老師的啟迪良多。自1999年筆者回港後,仍偶然邀約饒老師夫婦飲茶共聚,以盡門生之義和後學之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饒老師溫柔敦厚,謙遜學者之風範,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從美國的行徑來說,相信很多國家都認為那是霸凌行為。不過,國際規律中又有一種現實,就是美國「霸凌得起」。此說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回到實際能力和策略問題,實事求是尋求應對的方法。

布林肯就算到訪中國,也不會有成果。在此時節,既然沒談判籌碼,還想威逼中國讓利,豈不白痴?布林肯也算知機,借着氣球事件虛晃一招,不去北京,算是聰明了。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指出,中美直接戰爭不符美國利益,因此只願發動代理人戰爭。但為何對中國處處刁難?他指出,或因為美國政客多屬猶太裔,因歷史背景易覺被迫害。

美軍在南卡羅來納州對開的大西洋上空,擊落飛越美國領空的中國氣球。中方則對美方擊落無人飛艇表示強烈不滿,指美方嚴重違反國際慣例。

中共在經濟和外交上確實皆陷入困境,不得不放低身段,挽回外界信心,並減緩來自美國的壓力。

踏入兔年,在投資上要留意什麼?「基金教父」雷賢達表示,中美關係是今年中概股表現關鍵。另外,他又分析恒指回吐,股民是否可以入市撈底等問題。一起聽聽!

大陸一直反對外力介入台灣,但美國及其盟友對台售武、加緊圍堵中國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這種對着幹的形勢,最終可能會重蹈俄烏戰爭覆轍,台海終於難逃一戰!

美國宣布對台軍售「火山」車載布雷系統,雖然是針對坦克車而非人員的戰防雷,但一樣會傷害無辜,應全面禁止在台灣使用地雷。

「中國主權不容挑戰,遇上美國霸權不容挑戰」,筆者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台海之所以被外媒視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原因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