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論壇暨六周年慶典,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他指出,香港的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如何從危機中尋覓新機?

張愛玲就讀港大時,新文學運動作家許地山擔任中文系系主任兼教授,其時中文系設在鄧志昂中文學院大樓,許地山的辦公室估計在二樓附有露台的房間。張愛玲有修讀許地山的課,兩位近代著名文人在香港首次接觸。

為何一個英國貴族會同情日本在殖民地遇上的種種困難?他背後有什麼思想主導了他偏執的語言?黃振威從他日本的足跡和你娓娓道來。

由於漢學的發展一直跟現實世界息息相關,是以它的實用價值長期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肯定。因此,2000多年來盡心經學者有若恆河沙數,而他們的行事、思想、著述等都一一成為「中國經學」不容忽視的內容。

香港高校面對多種挑戰,應該如何維持國際優勢?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香港大學前校長王賡武教授從其故鄉新加坡的大學管治經驗,反思香港高校管治模式。

香港經濟進入空前低潮,要重新思考、重新啟動。深圳、新加坡、韓日都在高速發展。各個城市有其優缺點,香港有一國兩制,不管是怎樣的爭論,都要發展。

畢業自香港大學工科的中國機械工程權威劉仙洲,在中國機械史研究也極有成就,著有《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第一編)》等書。以下試談他不平凡的一生。

我寄語未來社會棟樑立論一定要有理有節,要提出有力的客觀支持自己的論點,空洞口號式的聲明不能打動人心,不能令人信服,更暴露出逢中必反的思維。

清遺民倡經史之學的辦學作風,貫徹了清末廣東學人重實學的學術源流,在當時香港仍以傳統舊學為主流的風氣下滋長,20年間在高等中文教育界締造出一個傳統本位的文化時代。

若金文泰是建立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的促成者,賴際熙便是一眾欲振興傳統學術的翰林文士和華人的代表,並為學院課程設置的執行者。

陳君葆留下的日記,由其女婿謝榮滾整理成《陳君葆日記全集》,涵蓋年份由1932年至1982年,要研究戰前戰後和淪陷期間香港的狀況。

香港大學委任曾任教清華大學的兩名學者申作軍及宮鵬為副校長,標誌着未來港大由內地出身的學者領導的趨勢。

以往港大副校長是校內推舉,好處是在校長期工作,熟悉情況,也富有人脈。今次改為全球招聘,是為了找尋在學術和研究方面更佳的人選來推動港大的發展。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議決委任申作軍教授為副校長(研究),宮鵬教授為副校長(學術發展),以及傅華伶教授為法律學院院長,任期皆為五年。

香港大學委任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申作軍教授為副校長,清華大學校網曾顯示申作軍是工業工程系的黨委委員,即是中共黨員。申作軍特意作出澄清,港大校委會表示滿意。

有人指多年前宮鵬協助時任中國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之女徐冰,入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學系。宮鵬教授了解到有傳媒就他個人作出不實報道,委託香港大學代為澄清。

香港大學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化學與能源)、化學系講座教授任詠華教授,應邀出任國際領先學術期刊Natural Sciences的化學領域主編。

本文主要根據傅秉常現存各年日記、他晚年在台期間接受近史所訪問而成的《傅秉常先生訪問紀錄》,輔以其他原始資料,嘗試從多方面為大家介紹這位港大早年傑出校友精采的一生。

香港大學初創之時,儀禮有篳路藍縷之功,對大學的長足發展有很大的貢獻。本文透過發掘原始資料,嘗試向各位讀者介紹儀禮不平凡的一生。

筆名落花生的許地山(1893-1941)是台灣台南人,學貫中西,1935年南來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將課程全面改革,可惜數年後心臟病發身離世,享年48歲,英年早逝。哲人日已遠,典範長在!

李嘉誠基金會同時向香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教育大學,捐資共1.7億港元,支持科研。李嘉誠在致大學高層的信中又提到「教育是必由之路,一葉輕舟往未來」。

港大中文學院成立逾90年,曾孕育了不少醉心漢學的知識分子,而中文學會亦剛好成立了90年,多年來一直秉持「溝通中西學說,別其異同,辨其得失」的宗旨,肩負維繫系內師生關係的責任。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的「攝・寫・文人」推廣中文的實地考察二︰香港大學與文人足跡由陳天權先生導賞,第一集會走過香港大學歷史最悠久的本部大樓及孔慶熒樓。

港大校友會歷任會長名人輩出,其中1940年港大工科畢業的文洪磋博士與兩位女兒文綺貞、文綺芬先後擔任會長,一門三傑,貢獻良多。今天位於中環德己立街的校友會會所由文洪磋於1974年牽頭購入,奠定堅實基礎。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走勢持續低迷,商學教育亦同樣大受衝擊。然而,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卻指出,本港高校應發揮地區優勢,把握時機提高自身教研實力,使香港的商學教育保持國際競爭力。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指出,新世代要面對世界亂象,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一起看看程教授為新世代提出什麼建議。

受疫情影響,網上授課的形式在過去數月間愈來愈被公眾所認識和接受。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卻認為網上授課可能無法保證教育公平。看看程教授的深入分析。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及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認為,法例並不凌駕於為香港特區及「一國兩制」提供憲制基礎的《基本法》,而且中央給予特區充份行使憲制管轄權的權利。

現代年青人嚮往多元化生活和工作,Slasher(斜槓族)冒起,他們不會對一O份工作從一而終。從事教研工作半世紀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認為社會碎片化,,一起看看程教授的分析。

5月初從香港大學學生會前幹事得悉,我們敬重的發叔──港大學生會前經理呂君發先生於4月因病去世,歷屆幹事友好都覺得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