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今日(周三)召開特別會議,決議接納專責小組報告和建議,考慮港大學生會評議會7月7日決議可能觸犯法律並正受警方調查,須即時採取風險管理措施,故即日起禁止涉事學生進入校園。
「一球兩制」不可避免,「地緣真空」無法存在。地緣政治無法存在真空地帶,任何一個時期,地緣政治出現真空就必然有人填補。當中國變得強大時,中國必然施加影響力,中美之間也會搶奪真空地帶,所以對抗是必然的。
法律往往涉及一些價值取向,有時候,我們未必同意最後的選擇,尤其是當案件會有超過一個可能和合理的選擇。有時候,我們慶幸我們只是律師,不需要作出艱難的決定。即使能達致公義,亦往往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出版社因應時代之變化,科技之騰飛,目睹教學之變異,學習邁向影視聲畫,故欲突破傳統紙本書籍之樊籬,推出有聲「知」書,遙應明朝顧憲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之名聯。
由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 ( CDIA ) 主辦的「Y-WE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2021」於今年暑假舉行,為500多名16至21歲香港基層青少年配對暑期工作體驗機會。
如果沒有香港這座城市,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沒有香港人的參與,也不可能成就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可以說,真正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是我們香港人。
香港理工大學周五(7/5)宣布委任現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及機械工程學講座教授趙汝恒教授為副校長(研究及創新),任期由2021年9月1日起生效。
港大的校訓是「明德格物」。「明德」和「格物」兩詞均早自《大學》,分別是三綱領和八條目之首,反映學習的過程是有明確次序:知之為始,能得為終。
長時間的抗疫和停課,讓學界歷盡挑戰。學校和家長為學生網上學習所提供的機會和支援,不但可以克服社交距離,逹至「停課不停學」,亦啟發了復課後重塑教育的機遇。
一個念理科的男生,何以會迷上張愛玲?對於原是航空迷的吳邦謀來說,或許是「祖師奶奶」冥冥之中的感召?
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母公司凱普生物(Hybribio)早年在香港創業,應用香港大學的「導流雜交」專利技術,是學術界和商業合作的成功例子,港大附屬更是公司股東之一。
香港大學蒲飛路校園的動土儀式1月26日舉行。蒲飛路校園的第一期、第二期及第三期發展預計將於2023年第三季、2024年第一季及2025年第三季落成。
香港的院校變得愈來愈政治化,會令一些國際學者卻步。港大也應汲取教訓,如何在一開始便在公關方面做好危機管理,是一大考驗。
陳耀祖是汪精衛妻子陳壁君之弟,在日本人支持的汪精衛政權中擔任廣東省要職。同時,他出身自香港大學,是1916年畢業的工學士。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0-12-02
聳立於薄扶林一山頭上的大學堂是一座糅合了都鐸、哥德及新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華麗古堡。約於1861年由蘇格蘭商人建成,命名為「杜格拉斯堡」。1954年,香港大學購入並改作學生宿舍「大學堂」。
11月20日,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論壇暨六周年慶典,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他指出,香港的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如何從危機中尋覓新機?
張愛玲就讀港大時,新文學運動作家許地山擔任中文系系主任兼教授,其時中文系設在鄧志昂中文學院大樓,許地山的辦公室估計在二樓附有露台的房間。張愛玲有修讀許地山的課,兩位近代著名文人在香港首次接觸。
為何一個英國貴族會同情日本在殖民地遇上的種種困難?他背後有什麼思想主導了他偏執的語言?黃振威從他日本的足跡和你娓娓道來。
由於漢學的發展一直跟現實世界息息相關,是以它的實用價值長期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肯定。因此,2000多年來盡心經學者有若恆河沙數,而他們的行事、思想、著述等都一一成為「中國經學」不容忽視的內容。
香港高校面對多種挑戰,應該如何維持國際優勢?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香港大學前校長王賡武教授從其故鄉新加坡的大學管治經驗,反思香港高校管治模式。
香港經濟進入空前低潮,要重新思考、重新啟動。深圳、新加坡、韓日都在高速發展。各個城市有其優缺點,香港有一國兩制,不管是怎樣的爭論,都要發展。
畢業自香港大學工科的中國機械工程權威劉仙洲,在中國機械史研究也極有成就,著有《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第一編)》等書。以下試談他不平凡的一生。
我寄語未來社會棟樑立論一定要有理有節,要提出有力的客觀支持自己的論點,空洞口號式的聲明不能打動人心,不能令人信服,更暴露出逢中必反的思維。
清遺民倡經史之學的辦學作風,貫徹了清末廣東學人重實學的學術源流,在當時香港仍以傳統舊學為主流的風氣下滋長,20年間在高等中文教育界締造出一個傳統本位的文化時代。
若金文泰是建立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的促成者,賴際熙便是一眾欲振興傳統學術的翰林文士和華人的代表,並為學院課程設置的執行者。
陳君葆留下的日記,由其女婿謝榮滾整理成《陳君葆日記全集》,涵蓋年份由1932年至1982年,要研究戰前戰後和淪陷期間香港的狀況。
香港大學委任曾任教清華大學的兩名學者申作軍及宮鵬為副校長,標誌着未來港大由內地出身的學者領導的趨勢。
以往港大副校長是校內推舉,好處是在校長期工作,熟悉情況,也富有人脈。今次改為全球招聘,是為了找尋在學術和研究方面更佳的人選來推動港大的發展。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議決委任申作軍教授為副校長(研究),宮鵬教授為副校長(學術發展),以及傅華伶教授為法律學院院長,任期皆為五年。
香港大學委任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主任申作軍教授為副校長,清華大學校網曾顯示申作軍是工業工程系的黨委委員,即是中共黨員。申作軍特意作出澄清,港大校委會表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