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學(港大)工程學院顏慶雲教授,因「在被廣泛應用的新型材料的表徵、開發和應用上,有傑出和持續的貢獻」當選英國皇家工程學院外籍院士。

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指出,過去3年,在張翔校長具有遠見的領導下,香港大學在推進主要工作方面更上一層樓。我們有信心張教授會繼續發揮他強而有力的領導作用,成功地將大學提升至卓越水平。

為表揚資助大學優秀教學學者,教資會9月28日舉辦2021年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得獎者包括:香港大學官綺雲博士、香港科技大學Rhea Patricia Liem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學郭黎玉晶博士領導的團隊。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第一天讀唐詩,老師已說過這句鼓勵說話,可惜到現在我還是詩的門外漢。政壇元老黃宏發厲害得多,他退休後不斷吟詩,已成唐詩專家,還把100多首唐詩翻譯成英文。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接受秦玥專訪,續指港大的主要目標是要創造一種文化、一種氛圍、一種環境,怎麼樣令好的學者到港大來能做好的學問,靜下心來不被其他東西干擾,這一點講起來很容易、但不容易做到。

港大校長張翔認為,中國被「卡脖子」就是因為源頭創新還有差距。這主要在於基礎研究,而又和一個學校的沉澱是有很大關係的。「港大在這方面有很多年的優勢,我們也願意把這個優勢帶到大灣區。」

香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簽署意向協定,將在南山區建立港大分校。張翔校長接受專訪時指出,希望兩個校區是同等的,大家在一起合作交流,學生的互換也是自然的,將香港大學的優質資源帶過來,希望做到「強強結合」。

港大最近因爲一批不成熟的學生代表犯了嚴重錯誤而不承認學生會的地位,變成校外組織,終結過百年的夥伴關係,是否過於草率?一間排名世界前列的百年學府失去了學生自治的機制,將來會培養出怎樣的人才?

中國內地的北大和清華在2022年THE世界大學排名中並列第16名,這是首次有兩所中國大學進入前20名,也是亞洲國家迄今為止的最高排名。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旨在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優秀成績的青年學者,在其自選的研究方向上進一步開展創新研究,以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人才。

據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即時新聞及香港電台報道,3名香港大學學生周三(18日)早上被警方拘捕,消息指,4人包括香港大學學生會前會長郭永皓、港大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張敬生,以及文學院學生會一名前外務副主席等。

JUPAS 周四(12日)放榜,大學聯招處公布有15492人(87%)獲八大及公開大學學士學位課程取錄。今屆DSE文憑試的7名狀元中,6人首選醫科,當中4人入讀中大醫學院,另3人為香港大學錄取。

港大宣布將推出總額50萬元的獎學金,予循「精英運動員推薦計劃」入讀的2021/22 應屆新生。2022/23學年起更推出「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破格以體育成就作為首要入學遴選條件。

即使到了今天,學生是21世紀的心態,教師卻是20世紀的心態,家長更是19世紀的心態。中國人的習慣,用「讀書」作為上學受教育的代名詞,相信讀書可以「育人」,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改善?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通知校方即時辭任校委會委員。他表示,校委會昨日召開緊急會議,他因事未能出席,對校委會的決定感到難過,又指大學應該是培育學生有錯能改的地方。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今日(周三)召開特別會議,決議接納專責小組報告和建議,考慮港大學生會評議會7月7日決議可能觸犯法律並正受警方調查,須即時採取風險管理措施,故即日起禁止涉事學生進入校園。

「一球兩制」不可避免,「地緣真空」無法存在。地緣政治無法存在真空地帶,任何一個時期,地緣政治出現真空就必然有人填補。當中國變得強大時,中國必然施加影響力,中美之間也會搶奪真空地帶,所以對抗是必然的。

法律往往涉及一些價值取向,有時候,我們未必同意最後的選擇,尤其是當案件會有超過一個可能和合理的選擇。有時候,我們慶幸我們只是律師,不需要作出艱難的決定。即使能達致公義,亦往往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出版社因應時代之變化,科技之騰飛,目睹教學之變異,學習邁向影視聲畫,故欲突破傳統紙本書籍之樊籬,推出有聲「知」書,遙應明朝顧憲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之名聯。

由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 ( CDIA ) 主辦的「Y-WE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2021」於今年暑假舉行,為500多名16至21歲香港基層青少年配對暑期工作體驗機會。

如果沒有香港這座城市,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沒有香港人的參與,也不可能成就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可以說,真正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是我們香港人。

香港理工大學周五(7/5)宣布委任現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及機械工程學講座教授趙汝恒教授為副校長(研究及創新),任期由2021年9月1日起生效。

港大的校訓是「明德格物」。「明德」和「格物」兩詞均早自《大學》,分別是三綱領和八條目之首,反映學習的過程是有明確次序:知之為始,能得為終。

長時間的抗疫和停課,讓學界歷盡挑戰。學校和家長為學生網上學習所提供的機會和支援,不但可以克服社交距離,逹至「停課不停學」,亦啟發了復課後重塑教育的機遇。

一個念理科的男生,何以會迷上張愛玲?對於原是航空迷的吳邦謀來說,或許是「祖師奶奶」冥冥之中的感召?

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母公司凱普生物(Hybribio)早年在香港創業,應用香港大學的「導流雜交」專利技術,是學術界和商業合作的成功例子,港大附屬更是公司股東之一。

香港大學蒲飛路校園的動土儀式1月26日舉行。蒲飛路校園的第一期、第二期及第三期發展預計將於2023年第三季、2024年第一季及2025年第三季落成。

香港的院校變得愈來愈政治化,會令一些國際學者卻步。港大也應汲取教訓,如何在一開始便在公關方面做好危機管理,是一大考驗。

陳耀祖是汪精衛妻子陳壁君之弟,在日本人支持的汪精衛政權中擔任廣東省要職。同時,他出身自香港大學,是1916年畢業的工學士。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0-12-02
聳立於薄扶林一山頭上的大學堂是一座糅合了都鐸、哥德及新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華麗古堡。約於1861年由蘇格蘭商人建成,命名為「杜格拉斯堡」。1954年,香港大學購入並改作學生宿舍「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