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年前「為中國而立」這命題的提出到今天,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對「港大為誰而立」提出了不同的說法,他們有是為了考量昔日大英帝國的利益,更多的是基於對國家和香港的的關懷和熱愛。
陳婉瑩說,港大校史著作不少,但都聚焦早期創校和二戰之前的事蹟,《香港大學世紀之問》關注的是一個被忽略的時期,她和團隊希望通過書中各人的記事,向讀者提供一份歷史圖像的初稿,「繼往開來,從認識歷史起步」。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續任後曾稱要帶領大學再創高峰,繼QS亞洲大學排名重返亞洲第二後,最新「2023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排名全球第13,未來將聚焦深科技及持久影響力研究,增國際競爭力。
張愛玲在香港大學的日子到底過得怎樣?唱不完說不盡的張愛玲從來就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窗口,一套方法、一條蹊徑,從張愛玲重新出發,我想看看她還能將我們帶到多遠。
國務院原總理李克強於10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68歲。曾任特區政府新聞統籌專員的馮煒光回憶,1984年在香港大學接待李克強一行人的情況。
香港大學10月20日(周五)為7人頒授名譽大學院士,獲頒授的7人來自不同背景及範疇。張翔教授致辭時讚揚一眾名譽院士致力於醫療、教育、慈善及扶貧,榮幸邀請他們加入港大的家庭。
身兼港大校監的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10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說,港大要處理今次投訴,最適宜是基於事實作出公平公正的調查,不涉及任何猜測性或個人猜想性的情況,他有信心港大可以處理好今次大學內部管理的事務。
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戚由康在會前表示,事件連日發酵後,顯示校內不同持份者對管理層積累不滿,若有證據指張翔「有做且做錯,校委會就要採行動;如他沒做錯,就要檢討有何跟進行動」。
香港大學宣布,將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銜予8位人士,今年名單包括3名醫學教授,在新冠疫情期間向港府提供抗疫及疫苗建議,包括袁國勇教授、許樹昌教授,以及福田敬二教授。
王沛詩在聲明中重申,校務委員會定必按照大學政策及程序,以事實為基礎,以對事不對人的態度,公平公正、嚴謹地處理所有投訴。
香港大學田家炳教育圖書館重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副校長王于漸教授亦有出席,親身答謝基金會對圖書館的支持。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早前被指在更換校長座駕時指定選寶馬,且沒有招標。據悉,有人亦不滿他處理遴選副校長和醫學院院長時的程序、處理校內設施裝修工程時使用校方資金,以及處理捐款的手法。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HCCH)2023年亞太周於9月11至14日在香港大學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中表示,本次亞太周是香港疫情後首次現場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法律專業會議。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連續第六年舉行亞洲環球學人計劃,旨在培育具國際影響力的環球領袖,致力於幫助未來領袖和決策者,以亞洲視野深入了解全球政策議題的獨特平台,促進學人建立和發展與亞洲各地的長期聯繫。
心因性猝死(SCD)每年奪走全球400至500萬人的性命,35歲以下猝死者多為表面正常的健康人。港大醫學院夥《刺針》減少全球心因性猝死委員會磨劍3年,推出首份報告,籲以科技及篩查降低SCD致命風險。
黃淑儀可以說是在獅子山下長大的香港鐵姑娘,刻苦上進,獨立自主,勇往直前,不屈不撓,有鋼鐵般的意志。
立法會議員和校友評議會欲維持其影響力本是無可厚非,但若每個組織都這樣看,就變成互相角力,已忘記了眾人的共同理想就是維護大學的利益。
中文大學管治有沒有問題?難免。以前有沒有討論過有關問題?肯定有。討論有沒有結果?據聞2016年有個共識。大難當頭,如何自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病毒學家何大一教授與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家袁國勇教授將聯手成立全球聯盟,共同開展新發傳染病研究。
知名語言及文學學者何文匯博士主持《唐詩三百秒》節目,慶祝母校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成立93載,7月7日(周五)於港大黃麗松講堂舉行首映禮。
現階段中國很多的大型企業都參與了國家的脫貧計劃,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運用與華潤集團相似的模式,幫助許許多多的中國村莊脫離了絕對貧困。
「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博士在港大發表演講。他表示,傳授學生重要的知識、提供合適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我作為一個商人,我可以確切的告訴你們,不用擔心政治,只需擔心如何盈利就好。」
今屆年會的主題為「從創新到實踐:可持續發展未來的解決方案」,有來自51間大學逾140名校長和高層人員出席,聚焦討論如何夥伴協作,應對目前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中華文化論衡》的風格大開大闔,兼具縱向的歷史維度及横向的東西跨度,於世界史視域中評點中華文化,對讀者有一定的啟發。
本港有5間大學名列全球百強。香港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同列第26位,已是全港最高,但今年的排名較去年跌5位;中大排名第47,較去年跌9位;科大排名第60位,較去年下跌20位。
香港大學薄扶林西高山校園重建地盤大樓前日(25日)被揭石屎(混凝土)呈現「蜂窩狀」問題,項目團隊承諾會跟進建築顧問及承建商,以確保所有工程都符合所要求的標準。
「學習空間」塑造的是物質的空間,關鍵卻是人的空間、學習的空間。也是生活的空間、生命的空間。
張愛玲創作3個階段,都和香港有關。早期小說為上海人造香港夢,描寫她的殖民地經驗,文字華麗,意象蒼涼。3年港大生活,對張愛玲早期寫作有什麼影響?一起聽聽著名文學學者許子東教授的講座。
近日不少香港和內地市民身邊都現新冠病例,港大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灼見名家撰文,表示市民不需過分緊張,多數青壯年市民在接種過疫苗或自然感染後,防重症、死亡效果仍強,病毒殺傷力整體減弱。
香港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表現出強大的閱讀韌性,讓香港成為全球少數沒有受新冠大流行影響而退步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