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經濟學角度出發,作者補充了一些宏觀市場上有關治療肝癌的最新HIFU技術histotripsy新醫療技術應用的前因後果。

小弟雖無緣登上奧運跑道,但嚮應盛事在香港自發環校跑。繼中大、科大後,本月初與4位跑步發燒友完成港大校園跑,又一「成就解鎖」。

說到底,學者專家和科研人員才是大學的骨幹、資產,校董會/校委會無法取代他們。至於如何分主次,答案其實很清楚。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8月7日放榜,中大取錄了3位超級狀元(7科5**)及2位狀元(6科5**),香港大學則錄取了4位狀元,香港科技大學錄取了1名超級狀元。

特首在這問題上很難不介入,因為校委會主席職位是由特首任命的。王沛詩與張翔是上屆政府時期獲任命,與現任特首無關,這令他更能公正地處理兩人的去留。

過去一年,由於經濟波動和地緣政治情勢變化,世界各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什麼自1978年以來中國能夠增長這麼快?為什麼經濟學家和記者總是預測,中國經濟將要崩潰?實際情況是如何?一起聽聽林毅夫教授說法。

這兩年政府經常提出要搶人才,但國際級學術人才不易搶,中大及港大大學管治接連出現人事問題,造成很壞的影響,令世界級人才卻步。希望主席與校長可以放下成見,找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讓大學重新上路。

今年5月,港大經管學院爆出有學生使用假學歷提交申請研究生後,展開全院調查。蔡洪濱提到,一些學生以為只是透過包裝學術經歷、寫申請文書等手法讓自己能獲錄取,但亦有部分學生和家長知情,甚至主動參與造假。

中國能否保持6%或7%的增長率呢?鄧希煒也同意林毅夫的觀點,認為中國有經濟增長潛力,但現在變得非常困難。

林毅夫認為,1978年以前,中國錯過了引進、吸收和改進技術的可能性,無形中放棄了「後發優勢」的潛力,而當時中國是一個貧窮的農業經濟體,優先發展的產業沒有競爭優勢。

遺體捐贈對醫學教育有着深遠影響,不僅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更傳遞無私奉獻的精神,啟發學生。捐贈者成為學生訓練中接觸的首位人體,從中學會人體構造,也體會到老師偉大和慷慨無私奉獻。

最新U.S.News最佳大學排名公布,中大排名全港第一,其次是港大,本地大學還有香港理工大學(第67位)、香港城市大學(第79位)打入全球最佳大學排名百強,香港科技大學則躋身105強。

Watch a panel discussion on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green fi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國際學術網站Research.com 2024年度全球學者排名,評選的26個學科,香港大學有12位學者晉身各領域前100名優秀科學家之列。

李家超強調,調研小組會見不同人士期間,會詢問清楚事實的真相。校委會主席和校長都已經表示歡迎調研小組的成立,亦會配合,所以李家超希望他們能真真正正配合工作,以香港大學的利益為首位。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重申,香港大學的管治架構一直行之有效,但她指出,港大的領導層是很重要的,團隊每一個人的配合、合作也很重要。

其實更重要的是要看:誰作出令高層不悅或擔心的行動愈多,誰就會愈被動。換言之,不是看自己做對或做好了多少事?而是看對手做錯了多少事?是耶非耶?天曉得!

相信此次風波的有關人士和管治者,若能緊守《易經》解決紛爭的法則,應能盡力減低其負面影響,順利解決,否則後果堪虞。誠心希望這次風波能夠盡快平息!

翻開本地高校發展史,從來無出現過校董會/校委會與校長勢成水火的內鬥。政府介入了解事件,應一併調查到底是大學組織體制出了問題,還是個別主事人出了問題?大學與校委會之間的權責分配,是否應來一次徹底檢討?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小組不會假設何時完成工作。至於是否邀請張翔或王沛詩出席會議,她說小組會因應釐清事實和促進溝通協調,通過書面了解情況或約見相關人士。

特區政府6月11日(周二)宣布,行政長官李家超接納教育局建議,就香港大學近期內部運作事宜,成立調研小組。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6月10日晚對校委會發出的聲明做出回應,他表示由於遭到連續的內部文件洩漏和無根據的指控,他被迫公開回應,以澄清事實並保護大學的利益和聲譽。

香港大學校委會周一(10日)向全校師生及校友發出電郵,表示已與校長張翔就相關議題醞釀溝通多時,認為校長聲稱「毫不知情」實在說不過去。

公開信表示,作為港大校友,非常關注過去一年及近日發生的暫委副校長風波,不希望事件愈演愈烈,影響大學營運和發展。

有港大校委會前成員和校友6月3日(周一)發表聯署信,表示對校委會主席王沛詩管理能力失去信心,要求行政長官、港大校監李家超採取果斷行動,早日平息風波。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6月5日(周三)致函教職員,指他和校委會成員事前毫不知情委任副校長的安排,又指今次任命違反既定程序,同時背離任命高級管理層需事先進行溝通和討論的良好管治基本原則。

本港有7間大學上榜,其中6間大學排名均上升,包括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城大和浸大。在有5間以上大學入榜的國家和地區之中,香港的整體提升率最高,達71%。

香港大學的創辦初衷,是為中國而立!而大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讓學者們專心教學與研究,為個人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而不是為個人的私利和喜好而設,更不應成為權力鬥爭的場所!

香港大學「學苑新聞」指校委會當日通過8項暫任副校長任命安排;其中,此前的暫任首席副校長王于漸則改為暫任副校長(大學拓展),變相「降職」。是次任命人選並非由校長推薦,有違慣例,校長張翔於會上表示震驚。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香港大學副校長(研究)申作軍教授與我們分享,大灣區跟上了矽谷的創科水平了嗎? 大學聯盟怎樣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