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1:54:0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香港

香港由不談政治到學習政治
作者:陳文鴻2017-04-24
結果是愚民政策製造出愚民政治、無厘頭式的政治民粹主義。
李芝蘭:香港專業建構中國軟實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4-14
「所謂軟實力,就是一種相對於硬實力的概念。何謂硬實力?古時代,各勢力利益矛盾,又或理念不合,通常以武力解決問題,強者勝,弱者敗;現代社會不會老是打仗,改用經濟制裁。
陳鳳翔:金融作為核心 灣區今年定稿
作者:陳鳳翔2017-04-03
內地城市與港澳全面合作並不容易,優缺點都是一國兩制。
給柯市長介紹七個基本香港景點
作者:胡燕青2017-03-30
「香港很無聊啊,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的?」柯市長,聽好了。
【圖片故事】超級藍色血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03
「藍月」有罕見的意思,大約兩年半才出現1次,並非指藍色月亮。
中國滑雪產業起飛 香港搭順風車 分市場一杯羹
作者:張錦滿2017-01-22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室內溜冰、滑雪市場,據產業報告顯示,中國滑雪人口現今估計過千萬,多數屬初體驗者,處在低消費階段,而他們佔市場75%。他們基數大,因此發展潛力驚人。
如何「解構」監獄?── 有關香港中央警署的臆想
作者:李歐梵2017-01-20
或者,中央警署可以改建成一個監獄博物館,取一個跟福柯著作同名的名字「規訓與懲罰」,內中陳列當年曾坐過牢的文人和志士的資料。
香港特首候選人如何教育孩子?
作者:留學媽媽2017-01-19
香港下屆特首選舉快將開戰,新民黨前主席葉劉淑儀、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和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均宣布參選。這三人均育有成年子女,政綱雖還未出爐,先比拼一下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吧。
中央送給香港的兩份大禮
作者:陳文鴻2017-01-15
中央政府送給香港兩份大禮: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河套的港深創新科技園,都是推動香港今後發展的轉型更新。
從航運業看香港經濟轉型的難題
作者:廖美香2017-01-11
如香港不盡快採取補救措施,處理貨櫃的總量持續下滑,船公司一旦認為不符效益而取消往來香港的國際航線,香港便失去航運樞紐的地位。
香港可以建一座大都會博物館
作者:陳景祥2017-01-10
博物館的功能愈來愈大眾化、公開化,香港搞博物館卻在公眾隔絕的情况下進行,完全違反了博物館發展的現代潮流。
丁新豹:孫中山先生與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1-10
假如孫中山沒有在香港求學結識一班志同道合的師長朋友,沒有認識到香港四通八達的優勢,可會有辛亥革命?
酒樽中的無限商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2-29
內地葡萄酒市場近年開始成熟,內地旅客從以往大手筆「掃貨」,變為懂得細選優秀產品及服務,甚至貨比三家。
香港貿發局展望明年出口回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2-13
關家明表示,「第四季出口指數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雖然反映香港出口商對短期出口表現不感樂觀,但他們對明年前景預期較中性。事實上,59%受訪者認為2017年全年銷售增長或持平。」
香港航運業論壇:中港合作 航運業邁向電子商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1-25
在「十三五規劃中香港航運業的機遇與挑戰」論壇中,眾人探討業界如何把握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的機遇。
梁劉柔芬:「起跑線」是小孩腦袋的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8-03
從日常生活中取教材,然後再仔細分析背後原因,給予他們不同角度,這樣才有助他們思考和分析能力的發展。
抵達「新的現場」之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7-03
每一天的閉門會議,都猶如藉由不同視角的窗戶,大家展開所見所感的交流。
梁錦松:90後世代與新經濟時期的發展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3-20
歷史上,香港一直在新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佔有獨特的位置。
呂麗紅校長:老師要保持自己的「初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5-17
挽救了面臨結束的元岡幼稚園而被眾人所熟知的神奇「呂」俠呂麗紅校長,敘述了她接觸元岡幼稚園及這六年來的種種經歷。
60米高摩天輪屹立金鐘 成香港新地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1-10
籌備經年,位於中環海濱的香港摩天輪(Hong Kong Observation Wheel)終於投入營運。2015年元旦,維港舉行新年煙花匯演,燦爛的煙火襯托新落成的摩天輪,總算為近來氣氛緊張的添馬艦一帶,迎來一幅新景象…
白先勇:好好把握香港創作自由的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09-12
中國作家還是要完整地寫出中國的精神,這是首要的,要記得,我們寫東西不是為了讓外國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