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粵港澳大灣區

國家發展為香港帶來巨大機遇──專訪唐英年
作者:東方財經雜誌2019-02-08
唐英年表示,國家發展為香港帶來了巨大機遇,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香港的發展需要國家提供的資源,國家有天然的資源、有人力、有土地,更需要改革開放。
讓汽車的士通行大灣區
作者:莊太量2019-02-01
大灣區城市裏的的士,大多只在自己的城市營業,他們不會駛離自己的城市,如果有客人要到其他的城市的話,便會遇到困難。
張建宗籲港人把握機遇 參與大灣區建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28
特區政府會繼續做好「推廣者」、「促成者」的角色,繼續向各界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就如何有效推進大灣區建設聽取意見,使相關措施能更切合社會各界的需要。
張建宗:把握一帶一路機遇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26
特區政府會繼續留意中美貿易摩擦的事態發展,與及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並保持與業界的緊密溝通,攜手合作,面對挑戰,繼續發揮香港擁有一國之本,兩制之利的優勢。
香港教師的競爭力
作者:何漢權2019-01-25
香港一些現職乃至退休教師及校長,都有前赴內地義教的寶貴經歷,都很受內地學校歡迎,如今國家教育部開放編制職位,情況發展如何?實在很值得記下濃重的一筆。
「脫」還是「不脫」
作者:陳景祥2019-01-24
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就「如何脫歐」的談判,英國真的是進退失據,跟以前很多人覺得英國政客老謀深算、成竹在胸的印象完全不同。脫歐派既要「脫」,但又想向歐盟爭取更多好處。
港澳台培育人才計劃
作者:何漢權2019-01-18
國家發展以培育人才為優先,港澳台有志有心有力的教師們,既於工作的機會可拉大拉闊,更能教有所用,中華大地,人盡其才,地盡其用。
再談明日大嶼願景
作者:孫明揚2019-01-17
30年過後再回望,「玫瑰園計劃」可謂奠定香港發展基石,作用無容置疑。為何現時社會卻只將整個發展藍圖局限在居住問題般短視?
香港「醫療協同」產業的興起
作者:陳自創2019-01-17
所謂的醫療協同,是指產業性的互聯及融合,由跨地域的兩地醫療機構(如醫院、診所),在互聯網協同平台上建立的醫療健康技術合作、門診合作、培訓合作、及醫藥及醫療器械等產品合作的互動串聯機制。
改革開放40年:前瞻經濟浪潮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6
今年適值改革開放40周年,被形容為另一次改革開放的粵港澳大灣區,其規劃亦即將出台。有經濟專家及著名學者均認同,這次發展機遇千載難逢。本港各界應作好準備迎接箇中商機,與國家共同邁向經濟高峰。
難得的良師益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28
Ming實在是人生難得一遇的良師益友,1985年畢業的港大歷史系同學都在我們的WhatsApp群組表達哀傷和不捨。只能借用其中一位同學的話:願Ming息了人世的煩囂,在遠方的國度享受平靜。
一位謙謙君子、良師益友──懷念陳明銶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9
陳明銶教授是一位謙謙君子、一位良師益友,每次見面話題總離不開香港,可見他對香港的熱愛和關心。
大灣區拼教育,再拼教育──我們需要的關鍵能力
作者:黃智華2018-12-17
要造就良好的教育成果,不能只靠財政投資,箇中關鍵還是要回歸基本──即「教師」,透過訓練、指導、支援他們發展有效的教學計劃,才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及21世紀關鍵能力。
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成立 幫助青年解決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2
為把握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機遇,各大企業聯合發起成立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支持香港發展成國際科創中心,促進「再工業化」。
思考香港之前途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16
思考香港之前途,要清晰了解和支持香港在21世紀的新定位,即作為非常成功和高效能的「中國之世界城市」。
思考香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角色
作者:王永平2018-11-14
香港要達成習主席的希望,除了「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外,也要保持原有的國際特色。這自然包括保持國際聯繫、遵守國際社會主要成員奉行的行為準則及文明標準。
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重要?
隨着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粵港澳大灣區物理層面互聯互通,已基本實現。而要進一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高效流通,又該從哪裏突破?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小組討論:香港擁抱大灣區 科技金融兩佔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9-13
南豐集團董事長及行政總裁梁錦松表示,香港可加速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一直以來我覺得香港在發展是遇強愈強,因為我是香港人,所以我就把它改成『發才發財』──這個發展人才跟發展金融。」
泰文化拓絲路
作者:陳鳳翔2018-09-13
過去,以為泰國聞名於陽光與沙灘,是次旅程有不一樣的發現。配合盤谷銀行、正大集團、曼谷捷運、和記黃埔港口、亞洲理工學院等等的考察拜訪,清晰了解泰國位處東南亞的中心點,是重要橋樑所在地。
大灣區拓創科 政策開道除阻
作者:黃錦輝2018-09-12
現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需要本地企業勇於衝出香港,進軍內地,開拓商機。
教育與人口政策脫鈎 建設大灣區高等教育樞紐
作者:李芝蘭2018-09-06
要鼓勵香港本地院校吸納及培養更多本地的高等教育人才、形成良性循環、令香港知識型經濟的基礎更牢固,就必先要解除目前非本地生「來港入讀高等教育課程」幾乎等如可以「移民香港工作」的聯繫。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發展灣區應着眼一國兩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9-05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先生表示,只要我們堅持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抓住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歷史契機,發揮好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積極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香港就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發展。
促進人才的南北流動
作者:李漢祥2018-09-04
展望未來,如果香港能吸納到這班接受港式教育栽培的大學生南下,對於解決人才荒的問題定能起直接的幫助;長遠而言,更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陳茂波:粵港澳大灣區政策下 香港金融創新的未來八大方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31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為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金融科技的合作,金融管理局去年跟深圳有關單位簽訂了備忘錄,加強深港金融科技合作。
林鄭月娥:不容忽視大灣區的金融實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30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大灣區是國家金融發展的重要窗口,是關鍵的一着棋、主要的血脈,對推動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將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
大灣區藥品綠色通道拓醫療產業
作者:黃錦輝2018-08-15
現時,往來內地的港人一旦遇上意外或患病時,大多選擇回港求診,對內地醫療服務缺乏信心,近期的疫苗事件亦必然會令他們提高警惕。
珠海、香港──新雙城記
作者:編輯精選2018-08-02
我相信,珠海和香港這兩大城市,必將在大橋的帶動下,互相融和、經濟合作、飛躍發展。
港深高校攜手合作 打造大灣區新型國際創新創業平台
作者:唐偉章2018-07-17
作為大學校長,我深知創辦高等教育機構的困難和責任。理大決定與深圳大學合作創辦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就是在大灣區發展的大前提,深化港深創新合作的模式。
陳新滋:香港別只顧自己,齊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7-15
浸會大學榮休校長陳新滋教授認為,如果每個人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理睬別人。香港只顧香港事,結果香港連自己也發展不好。將來要做好粵港澳大灣區的話,九個珠三角城市和兩個特區一定要互相幫助。
推動大灣區 呼喚一套新的行政模式
作者:阮紀宏2018-07-05
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的角色,需要執行國家交付的任務,任何香港特區政府需要付諸實行的政策、任何機構設置以至財政撥款,最終還需要立法會通過,最後還需要在香港原有機制中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