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冠深不認為香港於大灣區「被規劃」,因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中,特首林鄭月娥是小組成員之一,相信她在制定大灣區規劃綱要前,已經將港人的聲音及意見,融入委員會之中。

粵港澳大灣法治特別合作區的構想,估計會成為中央與粵港澳地方政府共同主導大灣區發展頂層設計中的一項「制度創新」。

港大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葉嘉安教授認為珠三角發展迅速,而香港和珠三角的合作窗口在迅速縮小中,因此香港不能活在過去式中,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要好好把握。

洪為民表示,前海管理局未來將與內地有關部門研究放寬各種政策,包括探討放寬QDIE額度、降低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申請門檻及港人稅務優惠政策等,以促進前海的發展。

唐英年表示,國家發展為香港帶來了巨大機遇,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香港的發展需要國家提供的資源,國家有天然的資源、有人力、有土地,更需要改革開放。

大灣區城市裏的的士,大多只在自己的城市營業,他們不會駛離自己的城市,如果有客人要到其他的城市的話,便會遇到困難。

特區政府會繼續做好「推廣者」、「促成者」的角色,繼續向各界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就如何有效推進大灣區建設聽取意見,使相關措施能更切合社會各界的需要。

特區政府會繼續留意中美貿易摩擦的事態發展,與及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並保持與業界的緊密溝通,攜手合作,面對挑戰,繼續發揮香港擁有一國之本,兩制之利的優勢。

香港一些現職乃至退休教師及校長,都有前赴內地義教的寶貴經歷,都很受內地學校歡迎,如今國家教育部開放編制職位,情況發展如何?實在很值得記下濃重的一筆。

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就「如何脫歐」的談判,英國真的是進退失據,跟以前很多人覺得英國政客老謀深算、成竹在胸的印象完全不同。脫歐派既要「脫」,但又想向歐盟爭取更多好處。

國家發展以培育人才為優先,港澳台有志有心有力的教師們,既於工作的機會可拉大拉闊,更能教有所用,中華大地,人盡其才,地盡其用。

30年過後再回望,「玫瑰園計劃」可謂奠定香港發展基石,作用無容置疑。為何現時社會卻只將整個發展藍圖局限在居住問題般短視?

所謂的醫療協同,是指產業性的互聯及融合,由跨地域的兩地醫療機構(如醫院、診所),在互聯網協同平台上建立的醫療健康技術合作、門診合作、培訓合作、及醫藥及醫療器械等產品合作的互動串聯機制。

今年適值改革開放40周年,被形容為另一次改革開放的粵港澳大灣區,其規劃亦即將出台。有經濟專家及著名學者均認同,這次發展機遇千載難逢。本港各界應作好準備迎接箇中商機,與國家共同邁向經濟高峰。

Ming實在是人生難得一遇的良師益友,1985年畢業的港大歷史系同學都在我們的WhatsApp群組表達哀傷和不捨。只能借用其中一位同學的話:願Ming息了人世的煩囂,在遠方的國度享受平靜。

陳明銶教授是一位謙謙君子、一位良師益友,每次見面話題總離不開香港,可見他對香港的熱愛和關心。

要造就良好的教育成果,不能只靠財政投資,箇中關鍵還是要回歸基本──即「教師」,透過訓練、指導、支援他們發展有效的教學計劃,才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及21世紀關鍵能力。

為把握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機遇,各大企業聯合發起成立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支持香港發展成國際科創中心,促進「再工業化」。

思考香港之前途,要清晰了解和支持香港在21世紀的新定位,即作為非常成功和高效能的「中國之世界城市」。

香港要達成習主席的希望,除了「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外,也要保持原有的國際特色。這自然包括保持國際聯繫、遵守國際社會主要成員奉行的行為準則及文明標準。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8-10-30
隨着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粵港澳大灣區物理層面互聯互通,已基本實現。而要進一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高效流通,又該從哪裏突破?

南豐集團董事長及行政總裁梁錦松表示,香港可加速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一直以來我覺得香港在發展是遇強愈強,因為我是香港人,所以我就把它改成『發才發財』──這個發展人才跟發展金融。」

過去,以為泰國聞名於陽光與沙灘,是次旅程有不一樣的發現。配合盤谷銀行、正大集團、曼谷捷運、和記黃埔港口、亞洲理工學院等等的考察拜訪,清晰了解泰國位處東南亞的中心點,是重要橋樑所在地。

現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需要本地企業勇於衝出香港,進軍內地,開拓商機。

要鼓勵香港本地院校吸納及培養更多本地的高等教育人才、形成良性循環、令香港知識型經濟的基礎更牢固,就必先要解除目前非本地生「來港入讀高等教育課程」幾乎等如可以「移民香港工作」的聯繫。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先生表示,只要我們堅持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抓住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歷史契機,發揮好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積極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香港就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發展。

展望未來,如果香港能吸納到這班接受港式教育栽培的大學生南下,對於解決人才荒的問題定能起直接的幫助;長遠而言,更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為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金融科技的合作,金融管理局去年跟深圳有關單位簽訂了備忘錄,加強深港金融科技合作。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大灣區是國家金融發展的重要窗口,是關鍵的一着棋、主要的血脈,對推動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將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

現時,往來內地的港人一旦遇上意外或患病時,大多選擇回港求診,對內地醫療服務缺乏信心,近期的疫苗事件亦必然會令他們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