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如果在瑞幸上市當天,以當月平均成交20美元喝下這一口咖啡,今天只剩下8.3美元;若以當月平均成交的73美元喝一手星巴克,今天仍能打個平手。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喝錯咖啡真的是有苦自己知。

今天很多中小型企業認為環保和碳中和只是大公司的事,對他們毫無關係,這個想法大錯特錯。大公司的上下游企業活動也算進去盤查之中,若不改善只會令訂單離去。

ESG是近年非常火爆的一個關鍵詞,有人會問,這個和之前倡議的社會企業責任(CSR)有什麼分別?他們關心的議題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但是玩法是完全不同。

在疫後重建課題上,我們可以學習彼得・德魯克的轉危為機策略,以人為本和卓有成效領導力,並推動政商界、非營利機構等和市民合作,體現功能社會的理想,亦應趁機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SG蔚為國際潮流,既主宰企業形象,也關乎企業與僱員、消費者等不同持分者的關係。做好ESG不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具彈性的供應鏈管理,也是長遠保持競爭力的基石。

將社會責任納入規劃中,企業就可以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對企業及社會來説是一個雙贏局面。

羅兵咸永道ESG服務合夥人張立君(執業會計師)負責為上市公司就發展及改善ESG績效提供諮詢服務。他分享持續學習的心態如何協助他從審計行業,轉至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展。

「影響力投資」一詞最早於2007年提出,發展至2020年,其市場規模已達7150億美元。很多人以為目標一定要「高大上」,才可以匹配作影響力投資,但從身邊熟悉的範疇開始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你能夠找到大趨勢,贏面會比其他人大很多。ESG主題投資方法可以觸及多個行業,讓你試圖與市場機會或特定目標保持一致。

ESG,相信在教育界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事實上,每行每業都應該視ESG為重要課題,教育這個領域更應該肩負重任,學校更責無旁貸。

中國現正發展生態文明理念,實踐「雙碳」目標,我們該如何落實自然受益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促進企業轉型?

ESG相對抽象,怎樣才可以用數據表達,從而較客觀地判斷?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方蘊萱(執業會計師)指出,現在正是合適時候為公會規劃未來新路向。她分享在監管制度改革下將如何領導公會,以及為何專注於會員的發展,尤其是年輕會員,將會成為提升本地及全球行業實力的關鍵。

早在1970年代初,中國已重視「環保覺醒」。目前,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成果,包括:提早10年減貧、改善生態環保、增強綠色經濟發展等,並承諾實現「30·60」雙碳目標,開拓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紀元。

遵循最佳選擇法原則的投資者不一定會排除更具爭議性的行業,例如煙草或酒精。評級公司建立的指數中,通常會包含表現優秀的公司,這方法同時可刺激公司之間的良性競爭,以繼續保持在指數中。

今天可持續基金一定不會投酒精、賭博、煙草、侵犯人權、侵犯女權和製造武器的行業,然後在剩餘的公司裏篩走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上得分較低的公司,從而構建投資組合。

疫情似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因有跨境司機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結果呈現陽性,影響所及,運港蔬菜一度斷流,有什麼食材新出路?

投資者誤會ESG只有一種策略,其實按基金經理的理念可分為六大投資策略。現在基金界最多人採用的是ESG整合策略,尤其最受歐美人士歡迎,影響力投資策略最少人用,為什麼?

在元宇宙技術和生態系統投資的推動下,我們在元宇宙之中完成工作的日子即將到來!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元宇宙時代,以及一起伴隨而來的機遇,商業公司需要更好地為業務的混合模式(虛擬和現實)做好準備。

最近韓媒指內地汽車業爆發「寧德時代棄用潮」(CATL exit),韓國電動車電池大廠新能源則擬推鎳鈷錳鋁(NCMA)電池。這場電動車電池話語權鬥爭,仍好戲在後頭。

愈來愈多國家利用先導項目去驗證智慧項目的成果。智慧出行及新能源將是智慧城市其中兩個焦點,在科技及商業模式中引領新思維。

第15屆亞洲金融論壇(AFF)於1月10日(周一)揭幕,主題為「引領未來新常態 邁向可持續發展」,邀請逾170位來自16個國家及地區環球政商領袖、金融及投資專家、商界翹楚、科技巨頭和經濟學家參與。

作為2021年G20主席國,意大利決定恢復可持續金融研究小組,並邀請中國和美國擔任共同主席。該研究小組於2021年4月升級為工作組,成為G20平台下的常設協調機制。

華懋集團周五(11月26日)公布重點社區文化項目「如心同行 叮!叮!叮!」,即日起至明年1月14日,邀請4000個基層家庭、學生和長者免費乘搭「叮叮」電車,並有專業導賞員介紹沿途的港島地標。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香港分會會長李深熱心推動內審行業,通過風險為本、獨立客觀的審計和諮詢,促進機會完善管治和價值提升。她分享內審行業近年來的演變,並為企業帶來更多價值,以及一次離職期如何改變她的人生。

企業自身的數據化能力也要加強,同時在管理層的決策過程中,把社會責任、環境保護融入到企業商業模式中。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有對接國際的優勢,可以更加透明、更有效監管的符合國際標準的運作方式,作為東、西方碳交易市場的交流角色。

近年致力可持續發展,並發表了「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太古地產上月宣布,連續第5年榮獲全球房地產可持續標準評選為「全球業界領導者」,同時並連續第2年蟬聯「全球發展商業界領導者」。

灼見名家周年論壇邀請到行政會議成員、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女士以「ESG(環境、社會與管治)與金融發展」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中電冀透過愛跳舞活動提供有趣、好玩平台,鼓勵市民培養低碳生活,使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活力城巿,藉公眾教育項目推廣環保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