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冠疫情專題

曾鈺成:醫生售賣假免針紙為何明目張膽?抗疫政策有什麼需要檢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7
近日有醫生被揭發收錢派假「免針紙」。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分析,為何假「免針紙」有價有市。他認為政府需思考現象背後代表的問題。一起聽聽他的看法。
Plan B取代Plan A
作者:張宗永2022-09-26
香港的危機是當大家都習慣了Plan B的時候,走回Plan A的誘因便愈來愈低,慢慢Plan B便取代了Plan A。
中大中醫學院、中大醫院與灼見名家合辦 中西醫配合改善新冠肺炎後遺症研討會舉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5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與灼見名家傳媒合辦的「中西醫如何配合改善新冠肺炎後遺症」研討會,9月25日(周日)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9樓繼昌堂演講廳舉行,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醫生蒞臨主禮。
李家超:入境檢疫改為「0+3」 下周一起生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3
海外及台灣地區來港由機場入境檢疫安排將由現時的「3+4」改為「0+3」,即取消酒店檢疫,改為3日家居醫學監察,9月26日(下周一)起生效。
確診數字下降至5000宗水平 李家超研調整機場抵港檢疫安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0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9月20日)早上會見傳媒時說,政府對確診數字呈跌勢持正面態度。因此,政府正積極研究是否有空間調整經機場抵港人士的檢疫安排,會盡快作出決定和公布。
新冠疫情勢將盡 香港復常心所往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19
流感病毒確實異於新冠,但在新冠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面世後,新冠的殺傷力已減弱到近乎急性呼吸道病毒。根據疫情新特點,社區、醫院等控疫措施必須變陣,以訂立長遠的防疫政策,應對後疫苗浪及往後的新發傳染病。
中國和擴大的上海合作組織 對國內和地區安全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2-09-19
習近平主席此行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並發表講話,在兩大方面具有重要政治意義。
在防疫與生意之間
作者:胡孟青2022-09-14
隨着其他競爭對手已陸陸續續恢復正常,香港在兩者之間似乎已很難再有平衡可言,這是一個大難題。但如果要堅持將問題不斷拉至極端,將放寬等同於躺平,那就不如算了吧。
李家超:逆向隔離運作冀獨立於疫情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3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9月13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向傳媒表示,逆向隔離方案的最終目標是讓赴內地人士在港完成逆向隔離後,無須再按內地的「7+3」要求隔離。他期望系統能獨立於疫情變化、持續運作。
露從今夜白,何時「逆隔離」
作者:郭一鳴2022-09-09
「逆隔離」的技術細節需要兩地商討,但應該不會太複雜,簡言之,就是按內地防疫標準執行,港方給予全面配合,關鍵是特區政府要充分理解內地相關部門的關切並採取適當措施。
李家超對5歲童疑被虐死感難過 研盡快落實強制舉報虐兒立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6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對上星期在深水埗發生的5歲男童因為懷疑被虐待而死亡的個案非常關注,亦非常難過,就強制舉報懷疑虐待兒童個案的草案應該盡快完成諮詢和立法。
曾鈺成:香港抗疫政策11月有重大改變嗎?怎樣保持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顯著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6
早前外媒報道香港政府將於11月改變抗疫政策。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檢疫措施雖放寬,仍令人卻步,而政府內部對放寬檢疫仍無一致意見。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三城記:滬星爭奪市場 港價值受考驗
作者:張宗永2022-09-06
我有很多海外朋友都跟我說,只要香港仍然堅持入口隔離檢疫和有封城風險,他們都不會考慮返回香港定居,或到香港做生意。當大家愈習慣了Plan B的時候,重返Plan A的代價便會愈高。
盧寵茂反駁彭博報道:內外通關非零和遊戲 港府5原則抗疫絕不躺平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05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重申,行政長官領導的問責團隊整體抗疫政策目標一致,會繼續根據疫情發展調整個別措施,以達致精準抗疫。而與內地及國際通關如同兼有家庭及事業,並非零和遊戲。
香港「逆向隔離」安排及其對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2-09-05
港府提出的逆向隔離安排是實行一國兩制具有一定程度創新性突破的示範,而挑戰在於廣東、深圳和香港方面如何在許多技術細節上達成共識,這些細節在全球和地區內可能有望進入疫情的最後階段時必須解決。
新冠確診再破萬宗 BA.5變種病毒株成主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3
本港周六(9月3日)新增10426宗確診個案,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60歲以上的長者在無病徵的情況下,應服抗新冠口服藥,以減低重症風險。
5個月來首次單日確診破萬宗 粵港深成立專班商討逆向隔離措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1
新增確診個案相隔5個月首次破萬宗,再多11個病人離世。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形式與廣東省及深圳市等領導開會,提出「逆向隔離」措施,廣東省及深圳市方面都表示支持,將成立「專班」商討細節。
新增8488宗確診個案,劉宇隆料1.4萬至2萬宗見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9
本港周一(8月29日)新增8488宗新冠確診個案,包括8252宗本地確診及236宗境外輸入個案,呈報多4宗死亡個案。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教授指出,確診數字的高峰將介乎1萬4000宗至2萬宗。
昨新增7835宗確診 周日起出席宴會須快測 盧寵茂籲減少聚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7
本港周四(8月25日)新增8579宗新冠病毒確診,自3月底以來再創單日新高,當局預料每日確診數字可能很快會突破1萬宗,呼籲市民不要以掉以輕心,要加強防範,減少大型聚會。
疫情應對
作者:陳文鴻2022-08-26
精準防疫主要是紓減,不是解決。解決還靠動態清零,防疫的手段日常化,讓市民與之並存,爭取動態清零或病毒馴化。我曾建議的深港通關,防疫與經濟民生一體化是大的變革,卻可使香港借深圳有更大的經濟民生迴旋空間。
廣東省將容許香港學生優先返陸升學 蔡若蓮:急事急辦 學生準備隨時起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3
香港政府周二(8月23日)宣布,廣東省已將打算到內地升讀高等院校的香港學生,納入粵港澳陸路口岸「人文關懷通道」,增加香港學生往深圳或珠海的名額,亦會調動隔離酒店及航班配合。
要經濟走出谷底 須調整防疫措施
作者:施永青2022-08-18
疫情期間香港有大量生意都流失了給新加坡,令新加坡的經濟在上半年增長了7.7%,而香港的經濟卻連續兩季都出現負增長,全年也不一定有正增長。要扭轉這個局面並不難,只要撤銷來港人士的檢疫隔離要求。
霍詠強:香港怎樣有效改變入境檢疫措施?中國如何調整防疫五大難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7
政府早前宣布縮短強制隔離時間。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香港作為外向型城市,本來首選自然要與內地通關,但是既然做不到動態清零,就只能對外開放,所以縮短檢疫是必然選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遙距醫教:足療尋回嗅覺
作者:陳妙霞2022-08-16
老朋友在電話短信中告訴我,他和家人都確診了新冠肺炎,他說:「完全聞不到任何味道、氣味!失去嗅覺的感覺太奇怪了!很不習慣,連對熟悉食物、精油等氣味通通都不能聞到!怎麼辦呢?」
香港調整入境檢疫是對還錯?從疫情處理看關鍵問題
作者:霍詠強2022-08-16
香港一直引以自豪的公營服務效率,早已丟失得一乾二淨,關鍵原因就是「無心」,缺少了自覺性。於是所有程序都考慮妥當,但就在執行實施上欠缺那一點點的「代入感」,結果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紅黃碼」無追蹤功能 私隱不外洩
作者:黃錦輝2022-08-15
有網民擔心「紅黃碼」存在跟蹤功能,他們誤以為政府利用新版安心出行跟蹤市民,從而發放「紅黃碼」。但據筆者理解,事實並非如此。
與眾不同的香港防疫措施
作者:曾國平2022-08-09
據由牛津大學學者整理的防疫「嚴厲指數」(Stringency Index),香港對內對外的限制仍然甚多,打齊針的市民享有的自由(聚集、出入境、上班上學、進出公眾場所等)比歐美從未打針的還要少。
周五起實施「3+4」檢疫安排 李家超:精準抗疫不躺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08
港府宣布由8月12日(周五)起從海外或台灣由機場抵港人士,強制酒店隔離檢疫天數將由7天改為3天,附以4天家居醫學監測,有關人士需要每日進行快速檢測,並於第0、2、4、6、9天進行核酸檢測。
封關影響六成半人收入 嶺大學者促盡快與內地通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05
嶺大副校長莫家豪教授表示,研究反映現時本港與內地出入境檢疫隔離措施已影響到市民的生計,生活模式亦大受影響。政府可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優先討論與廣東省實現通關的可能性,進而逐步推廣至全國其他省市。
疫情後「完善新常態」不知何時實現
作者:阮紀宏2022-08-04
新常態的科技仍然是力有不逮,國際上醫學報告不能互通,即使在內地,全國的健康碼也不能相互承認。如果說疫情帶來的新常態不可避免,要建立一個跟以前一樣或者科技可以實現的機制,目前來說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