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育政策

盲公竹
作者:孫明揚2024-10-03
教學語言政策之下將本港中學分為中中及英中以應對中學生英語掌握程度不同,訂下以中文或英文作為不同科目教學語言。2005年適逢檢討年份,會有中中學校及英中學校更替的情況,為學界帶來極度不穩定狀態。
淺談教育未來學
作者:馮穎匡2023-02-06
未來學對教育規劃有什麼影響?兩者是互為表裏的嗎?
減負政策的歷史回顧與課後服務對策
作者:黃顯華2022-10-14
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部門頒布的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政策文本多不勝數。但這些三令五申的政策不但沒有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更在教育內卷化、唯分數、升學論、超前教育等觀念的影響下陷入減負和增負的怪循環。
40年從頭回望5個優先
作者:黃冬柏2022-04-14
教師在極為繁忙的教學生涯中抽出時間進修而導致疲累不堪,甚至影響教學素質,主因是兼顧教育政策和當中引致的行政工作令老師空間被擠壓。
以教育的根本配合大灣區的發展
作者:翁美茵2021-11-26
下一波改革浪潮已經再現,「變」是常態,但望決策當局在變之先要慎思,在普及推展之先要試行。百花齊放可見其美,但也見其長遠代價,基礎教育必須還原「基本步」,不要令孩子再透不過氣來。
學習科學綜合觀
作者:程介明2019-08-23
有經驗的教師也許會說,我們天天從事教學,甚至天天在研究教學,難道不知道學生如何學習?本文從幾個方面提供答案。
張炳良、莫家豪:相遇相識相知
作者:編輯精選2019-06-27
張炳良教授及莫家豪教授攜手計劃,為教院實現「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理念,發展教育相關學科,驅使教院踏上轉型之路。
教育觀的形成:自白
作者:程介明2019-01-28
「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的未來;教育的核心業務—學生的學習」。一個宏觀,一個微觀。這是筆者學習心得的最簡概括。
教育與人口政策脫鈎 建設大灣區高等教育樞紐
作者:李芝蘭2018-09-06
要鼓勵香港本地院校吸納及培養更多本地的高等教育人才、形成良性循環、令香港知識型經濟的基礎更牢固,就必先要解除目前非本地生「來港入讀高等教育課程」幾乎等如可以「移民香港工作」的聯繫。
讓孩子飛: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18-08-19
當人類社會邁入二十一世紀,家庭正在改變、孩子也在改變、工作也在改變……我們無從想像未來的世界將如何變化,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轉變已不是傳統教育的框架可以概括。
教育鏡
作者:劉詠思2018-07-24
今天的教育需要配眼鏡了!
語言是活命草
作者:張堅庭2018-06-24
我的眾多朋友都可因着一種外語而生活得比別人好,日語、德語、法語,都是艱難時期的活命草,從這角度看,補習功課,強迫彈琴,不如認真學習一種外語,以備不時之需。
教育普及的下一步如何走?
作者:蔡國光2018-06-14
本地普及教育下一步如何走,繼續修修補補的單項政策或單項津貼模式的推進,成效如打水漂,漣漪過後回復原態;至於一僦而至,大變革的範式轉移亦不可能推行。
精神文明發展災難
作者:劉詠思2018-05-21
為了外語的獲得而欺騙孩子的大腦,擾亂孩子的發展,值得嗎?
梁一鳴:香港殖民時代教育政策秘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8-10
在1913年香港制定第一條教育法例之前,香港教育發展很自由,你想開所學校的話,只要掛個牌子就可以了。
四聲之美和九聲之美
作者:陳章華2017-07-12
教育下一代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亦要欣賞語言之美。
學校水運會感言
作者:何漢權2017-07-06
從全港學校教育政策看,香港不是有近萬億的「結構性」財政盈餘嗎?
各路英雄談50億教育開支
作者:陳家偉2017-07-04
新政府願意多花公帑,投資教育是好事,不過教育局局長、副局長及常秘的領導及識見才是最重要的。
談教育的「務實」與「務虛」
作者:梁振威2017-05-31
筆者期待我們下任的教育局局長,是一個「務實」的局長,以「務實」的態度,帶領我們進行「務實」的教育。
「中學大學化」的構思
作者:鄒秉恩2017-05-29
我們想釋放我們的學生,想給他們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
林鄭月娥:管治不是靠政綱而是一顆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2
林鄭月娥以「教育新資源、稅務新方向、置業新希望」為主題,公布教育、稅務及置業三方面的政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