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牛津大學

牛津善經濟遊學
作者:袁志光2024-08-21
善經濟的最高目標是促進萬物共生共榮,明白個體與群體之間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超越源於恐懼意識的零和遊戲,從集體共善到集體共榮。
說一說對聯一詞的英譯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08
對聯是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難以準確地用英語翻譯。這種保留原有字的做法,可以避免對對聯的本質產生誤解。作者認為,忠實準確地詮釋中國文化獨有的藝術形式,是值得追求的目標。
牛津聯
作者:孫明揚2024-05-30
相隔25年,牛津聯取得來季最後一個英冠席位,與樸茨茅夫、打比郡齊齊升班。
Chas Bountra副校長:牛津大學怎樣致力解決人類面臨的挑戰? 創新者和企業家為何同等重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3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早前在沙田科學園舉行。牛津大學Chas Bountra副校長分享該校怎樣致力解決人類目前的諸多挑戰,以及未來要怎樣推動培育創新科技人才。
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教授:最難忘的一課 源於父親和劍橋大學? 為何放棄牛津優差 回流中大開創新醫學領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0
當年,無創產檢之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的老師曾經問過一條問題,盧教授依書直說自覺沒錯,但老師卻質疑為什麼要這樣回答,令他難以忘懷,至今仍教導學生須時刻探求實驗數據的來源。
中國的戰爭、記憶、民族主義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30
中國對二戰的看法,包括戰爭中的事件、戰爭的目的、戰爭的遺留影響等等,深深影響了她與其他國家交流的方式,而且與過去表現出來的形象差很多。
理大出了個總理校友 香港可開總理培訓班
作者:阮紀宏2022-11-02
大學設置諸如PPE課程,猶如牛津大學的初衷一樣,課程培養出大量的金融和商業人才。這些人才的歷史、哲學底子比其他商界奇才都要深厚,將來或許能夠在政治上有所成就。香港不是不能,而是否有心為國家做貢獻而已。
本港5大學位列世界百強 城大躍升逾50位 清華位列亞洲第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2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公布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港5所大學位列世界百強以內,除港大微跌一位,其他大學排名均有顯著上升。
在劍橋、牛津學醫的黃金歲月──專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2
當年,盧煜明教授的老師曾經問過一條問題,盧煜明教授依書直說自覺沒錯,但老師卻質疑為什麼要這樣回答,令他難以忘懷,至今仍教導學生須時刻探求實驗數據的來源,這也是他投身醫學研究的初心。
牛津大學經驗之我見:家長對職專教育觀感需要長時間塑造出來
作者:王偉倫2022-06-10
香港的年輕人是很聰明,亦願意為自己追夢而努力的。筆者相信經過政府及社會各界的不斷努力,以及善用國家經濟帶來的黃金機遇,香港的職專教育故事必能走出自己的路來,不比任何地區或國家遜色!
中國的封城指數
作者:梁天卓2022-05-26
嚴謹的封控措施是否合乎成本效益?大家對清零政策對經濟的打擊相信都心裏有數,我在這裏就不提了。清零措施的效益呢?這要視乎它能救多少人命。
AZ疫苗研發軌跡 牛津大學實驗室日誌出爐
作者:洪 蘭2022-04-12
無知會帶來恐懼,恐懼會來焦慮,因此減輕焦慮唯一的方式便是了解真相。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正確的訊息,如何下判斷呢?就讓牛津AZ疫苗的兩位研發者親自告訴我們。
停一停 心呼吸
作者:常霖法師2022-04-12
「停一停 心呼吸」的力量,遠比我們想像的大。這個處理「自心」的方法,便是在遇到棘手問題的人和事,或者要做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之前,先把腦海內雜亂的思緒暫時放下,只用心留意自己的呼吸,不再胡思亂想。
與新冠病毒競賽的兩位牛津疫苗專家
作者:編輯精選2022-04-10
本書的內容是兩位科學家如何在天時地利下,對病毒做出反擊。我們不是大藥廠或是「他們」。格林和我只是普通人,帶領一個認真又努力的團隊,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牛津大學訪問學人之見聞:卓越領導者之訪談
作者:王偉倫2022-01-10
筆者與多位卓越領導者的訪談中,發覺他們很着緊他們的歷史使命,清晰他們要建立什麼,不建立什麼,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追求卓越途中,亦不會漠視下屬的需要及感受。
英國升學八大路線:如何以HKDSE成績升讀英國大學?
作者:凌羽一2021-06-01
要成為出類拔萃的專才,留學英國是上上之選。何時是出國留學的最佳時機?中學畢業生該選擇哪一所大學、哪一個學系?
中大:疫苗接種時間會影響疫苗平均保護率
作者:編輯精選2021-02-25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教授認為,政府應鼓勵香港市民盡快接種已經運到香港的疫苗,才能令社會得到保護,比留一至兩個月真空期,等待其他疫苗為上策。
港大委任新副校長 走美式清華道路
作者:陳文鴻2020-10-30
以往港大副校長是校內推舉,好處是在校長期工作,熟悉情況,也富有人脈。今次改為全球招聘,是為了找尋在學術和研究方面更佳的人選來推動港大的發展。
許地山與香港大學
作者:彭家發2020-10-01
筆名落花生的許地山(1893-1941)是台灣台南人,學貫中西,1935年南來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將課程全面改革,可惜數年後心臟病發身離世,享年48歲,英年早逝。哲人日已遠,典範長在!
袁國勇團隊研發鼻噴式新冠病毒疫苗 11月開始臨床實驗 最快一年後面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10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正與廈門大學合作研發一款鼻噴新冠病毒疫苗,11月將進行首階段臨床測試。他預計,由測試至疫苗面世,最快都要一年後。
姪女爆特朗普極度自戀 靠「替槍」代考SAT入著名商學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08
美國總統特朗普姪女瑪麗(Mary Trump)大爆家族黑暗史的回憶錄預定下周出版,她在書中形容特朗普極度自戀、毫無原則、取巧成性,當年靠「替槍」代考進入著名的沃頓商學院。
由足球說到牛津
作者:孫明揚2020-05-30
從小我父親就帶我觀看足球比賽,因為父親是擁護南華足球隊,我便順理成章成為南華擁躉,多年來都沒有改變。
別矣馬德里,何時再能得睹你面容?
作者:王耀宗2020-04-12
告別馬德里前往歷史悠久的古鎮沙拉曼卡,晚上在廣場散步,涼意更深了,四周街燈慢慢光亮,讓我領會到少年時讀過王勃《滕王閣序》的兩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的境界了。
牛津大學「神科」PPE課程 集哲學政治經濟於一身
作者:編輯精選2019-08-01
牛津PPE課程兼具「神科」的地位及與時並進的職業訓練元素,因此由成立至今,牛津PPE畢業生都在英國乃至全球政壇叱咤風雲: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前英國首相卡梅倫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
牛津劍橋通關六點要訣 三年磨劍認清興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7-10
灼見名家與新城電台聯合舉辦的留學英國講座已於6月25日圓滿結束,兩名升學專家慷慨分享入讀牛津劍橋的策略及英國寄宿學校之文化,助有志英國升讀的學生做足準備。
從哈佛大學看企管:你以公司為傲嗎?
作者:王偉倫2019-06-05
若你是企業主管,你會讓你的同事「入職時以人工為恥」、「在職時以未能轉工為恥」、「離職後以提及舊公司為恥」?
做KOL也應擺事實講道理
作者:關焯照2019-03-15
讀書是學習思考,不是為了爭入名牌大學來光宗耀祖,吸引別人的艷羨目光。一個在著名大學畢業的人,理應有名牌大學的視野和氣質,用自己的知識來貢獻社會,這才不枉此生。
聖保羅vs牛津──由100年到1000年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19
初來乍到,母校聖保羅與牛津大學有不少契合之處,優良的傳統、濃厚的學術氛圍、關愛的群體,由100到1000年,竟是似曾相識。
種姓消失了 階級仍存在──專訪英國暢銷小說作家M.A. Bennett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10
M.A. Bennett在接受專訪時承認,自己對文學的熱情令她有機會接觸到另一個階層,從而發掘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本地大學高層中了排名毒
作者:關焯照2017-11-24
所謂大學排名榜,只可以作參考,不能只為在排名榜上爭取較高排名而被人牽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