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停課不停學

疫情硝煙 師生心聲
作者:何漢權2021-05-04
當DSE完結後,疫情紓緩,教育局應全面恢復半天的全校實體課,這是全港師生的心聲話語。
港大研究發現:良好的親子關係與溝通 是新常態下學生學習時身心健康的關鍵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31
長時間的抗疫和停課,讓學界歷盡挑戰。學校和家長為學生網上學習所提供的機會和支援,不但可以克服社交距離,逹至「停課不停學」,亦啟發了復課後重塑教育的機遇。
推行網教的經驗分享
作者:蔡世鴻2021-02-04
今年是「第5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我相信在即將公布的報告書中,一定會提倡網教、發展電子學習平台和引入不同的電子學習評估和數據分析。
教學範式改變
作者:何漢權2021-01-13
今天的全球,新冠疫情幾乎是無孔不入,生命保障是重情重理,再教育先進的城市,學童返校上課的權利都不再必然,隨時停止在校實體課,啟動在家網上學習,乃至應測應考,已是學校教育新常態。
2020年學到了什麼
作者:黃冬柏2020-12-17
今年中小幼學生實際有得上課的日數,與往常年返學約190日比較當然少很多,網民隱喻今年學生將會學不到什麼吧。從另一角度去思考卻正好相反。
小孩不笨與學時、課時
作者:黃智華2020-11-19
其實上課時間過長,反而消磨學習動力,扼殺了孩子探索個人興趣,以及培養多元能力的機會。適度的休息,才能強化記憶力。
當福祿貝爾遇上新冠肺炎:後疫情的幼兒家校合作
作者:張展鈴2020-11-19
幼兒均衡發展和健康快樂成長一直是家長及學校的目標,而家庭更是教育孩子的基礎。良好的家校合作關係一向是孩子快樂成長的鑰匙。疫情後的這個目標只有強化而沒有改變。
停課不停學,之後點?
作者:黃冬柏2020-09-25
停課是個契機,令成年人不得不思考學生遇上停課會怎樣;最直接的假設就是「學生會停止學習」。於是導致「停課不停學」這個口號的出現,並成為整個基礎教育圈的重點工作。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與「疫」同行 走進電子教學最前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05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教育出現新常態。「停課不停學」,讓全港師生進入了網絡課堂世界裏面。
誠、性之德也
作者:鄧兆鴻2020-09-02
時維9月,又是新學年的開始,教育局早已宣示9月23日前不會恢復對面授課,學習是終身的事宜,多學少學、早學遲學原不是問題,但對人生最重要的一個學習年度的中六學子來說,便是一個難忘的挑戰。
中小學最快9月23日復課 面授課程以半日形式舉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31
鑑於本港疫情緩和,平衡學生學習和衛生需要,教育局決定分兩階段復課。面授課程以半日形式舉行。
定向——失向——重新定向
作者:楊佩珊2020-08-31
當你處於挫折或困難時,你會選擇讓自己困於失向生活中的不安與困苦,還是嘗試尋找第二次轉折的機會,讓自己重新定向?
英國公開試的軒然大波
作者:曹啟樂2020-08-26
如果有一天香港也面對未能舉行公開試的情況,教育局與考評局又如何為考生評分?為防範於未然,教育當局和學界必須深入探討,研究對應的方法,不宜等到危機出現才去處理。
數碼素養360
作者:程介明2020-08-21
數碼素養的養成,關鍵在運用。而並非多上些數碼課,或者在現存的電腦課多加點數碼知識,就能達到,而需要學校有全面的策略。學校的角色,非常關鍵。
專業教師的身份
作者:程介明2020-08-14
教師比學生有較大的經驗積累,對於社會和文化有更深刻的體驗和認識,對於人際交往有基本的原則和素養;應該可以給學生重要的啟發。但是,學生的「路」,卻不一定是教師能夠指出、預測,甚至理解的。
給家長的信──這個暑假應做的四件事
作者:蔡世鴻2020-07-13
如何善用這個特別短的暑假,追回未學的知識,為下一學年作好準備?就讓我跟大家說說這個暑假最應做的四件事吧!
希望教學實驗能為學與教注入新的動力
作者:海星2020-07-11
其實學科背後,理應有一些實際應用,需要同學用心去思考,用來解決生活上實際的問題。
招祥麒:疫境留痕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25
今者新冠狀病毒自己亥歲杪蔓延數月,余於所遇,或因聽聞而有所感,發而為詩,效古詩之體而得十九首,乃名曰《新古詩十九首》云已。
重拾校園時光
作者:陳章華2020-06-11
重回校園,站在校門前迎接孩子,看見孩子們一張又一張的笑臉,我自己也不禁笑了出來,原來看似日常的事情──上課,也需要我們刻意經營,珍惜保存。
從疫情看到什麼?
作者:程介明2020-05-29
離開了課室,給了教師一個機會,試驗各種讓學生掌握自己學習的可能性。這些試驗,並不一定馬上生效,也要準備會有失敗。但是疫情逼出來的嘗試,似乎並沒有普遍的挫敗。這是非常可喜的。
停課主導持份者大變身
作者:黃冬柏2020-05-18
對於教者而言,一旦學生養成透過網絡學習的習慣後,網絡遙距教學確是開拓了課前或課後的學習空間。相信復課後仍然會善用這個新模式教學的老師比例將大增。
線上學習帶來了什麼?
作者:程介明2020-05-15
現在,停課以後,教師掌握數碼教學,應該已是不在話下,而且發展潛能甚大。學生運用電腦、上網,應該也不再有技術障礙。問題是:這種新的學習形態,是完全作為權宜之計,曇花一現?
老師辛苦了
作者:林偉強2020-05-07
其實經此一役,我認為大家應反思一下,學校的資訊科技課程、軟硬件的支援及配套是否能應付下一次突如其來的考驗呢?
慈善基金會可如何在逆市為港人雪中送炭
作者:屈家妍2020-05-04
慈善基金會可以考慮支持非政府組織和社區中心通過電話熱線服務或網上諮詢服務提供心理支援。通過傾聽談話內容,為兒童和年輕人在抗疫的苦悶中打氣。
線上教育與促進教育公平
作者:黃顯華2020-05-02
線上教育嘗試處理在課室/學校層面乃至教育制度層面上,不同組群學生的「公平」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課題。
在疫境下富起來
作者:楊佩珊2020-04-22
行動上富起來的人,他們會利用這段時整理自己所學,透過在家沒有課堂的時間,利用網上的資源作更深入的探知,利用因為疫情而免費開放的學習資源,探究自己的興趣,探索自己的生涯規劃。
線上教育商機無限?
作者:謝家駒2020-04-17
目下的情況,為線上教育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空間,不僅是正規及非正規教育可以運用線上學習彌補部分課堂活動的消失;在職人士亦可以趁這個機會線上進修,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為日後事業發展加添本錢。
疫情.持久.彈性
作者:程介明2020-04-17
長期把學生關在家裏,不是辦法。可否有彈性的停課?新加坡原來打算每周「在家」一天,筆者上周就認為是「可攻可守」。我們有沒有可能實行彈性「回校」一天?
港宜3招谷5G經濟 拓大灣區市場
作者:黃錦輝2020-04-17
5G技術有助促進政府再工業化及發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科學及智慧城市等四大創新及科技範疇。
科技發達的思考
作者:鄭家寶2020-04-17
這個月的「在家學習」讓父母都知道,學校是無可取代的。大家也許常常聽到「網上教學」,可很少聽見「網上教育」,兩者的分別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