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上每逢有重要項目,事前都習慣跑步減壓,處於情緒低位的朋友亦不妨從運動入手,帶動正面情緒,逐步改善心理狀況。
雖然活在大時代中的我們,無法躲避電子產品的洪流,但小朋友戒掉電子奶嘴,遠離電子產品,成人多點陪伴及關愛,是孩童健康成長的很重要的元素。
僧人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跨越瓶頸,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也會得到提升。但長時間保持專注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議在一定的時間後,脫離僧人模式休息一下。
時光飛逝,訪問在愉快氣氛下完成。經此訪談,我深深領會到張教授在學問上的博大精深及精益求精。作為初中學生,我一定要把握時光,充實自己,將來可以像他那樣遨游於知識的天與地,更可發光發熱,貢獻社會。
我們面對的是後疫情的學校現場,疫情對不同持份者都帶來了轉變。新學年即將開始,後疫情的學與教、學生成長支援、老師培訓、家長教育等,都需要重新思考及規劃,當中掌握校情、訂定優次緩急、調動資源。
希望更多家長明白自由遊戲的重要性,每天也可以花最少30分鐘跟孩子自由玩,發展他們調節情緒能力、社交技能及專注力。
青年人關心社會和政治,本意甚好。但前提是需要相應的知識儲備和思辨能力,心腦並用,缺一不可。因爲政治無比複雜,是語言藝術/僞術和人性黑暗面的合成體。此時更需要冷靜和思考,而不是代之以單一且過度的粗話。
香港劏房問題日益嚴重,針對學童在劏房長時間學習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問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推出「童學習‧置未來」計劃。為劏房家庭設計及派送2000傢俱套裝,改善劏房學童的學習環境。
很多家長都表示,孩子的專注力不及疫情前的一半,但是現在已經復課了,有沒有一些健康產品可幫助孩子盡快提升專注力呢?
家校間的合作,應較疫情前有更多的默契,這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校間的合作,應較疫情前有更多的默契,這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在TikTok短片、其他社交媒體的「認真」評論中,我們都不時看到一些以認識什麼名人為榮或以X博自居的,以各種各樣譁眾取寵的標題黨來吸引眼球。這可能就是新媒體下的評論新風格吧。
日日使用手機的你知道嗎?一項歐盟資助研究指出,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即使遠低於最高的建議安全水平,亦會產生氧化應激和自由基,破壞基因和細胞膜,甚至導致細胞死亡。
除了減低依賴電子產品,要改善孩子專注力,家長也不應該讓孩子吃過量水果。除了因為水果蘊含大量果糖之外,還會影響大腦發展並影響孩子專注力。
家長要預防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問題,不應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尤其在他們七歲之前。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切忌在同一時間給他太多玩具或玩意,令他分了心,相反,要每次只給他一件玩具或玩意,讓他玩久一點,投入去玩,甚至玩得很精練。
根據研究結果,大清早起床便做運動,的確可以幫助消耗較多的身體脂肪。因為早上起床時,體內的皮質醇和生長激素的水平較高,有利於燃燒體內儲存的脂肪。
根治飲食講究均衡;因為均衡,所以能量供給穩定。吃根治飲食的孩子,最大的特徵是平靜淡定,那是因為能量沒有大起大落,不像飲食不均衡的孩子那樣,一下超 high,一下又超累超鬧。
對於一些專注力、記憶力以及學習能力不足的子女,轉換居住環境可以是一個沉重的學習包袱。
要孩子享受學習,並且有好的成績,若不重視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結果是可能是事倍功半,甚或徒勞無功。
在建立孩子自信的時候,不是營造一個容易獲獎的場景或比別人優勝的場景,而是讓孩子看見他個人的價值。
孩子在旁邊時,你經常滑手機嗎?研究發現,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練習閱讀,就能提升小孩的注意力、表達力和情緒控管。
幼教不是做給成人看的,是做給孩子日後用的。
一開始小朋友會吵鬧,這位示範的年輕人並未大聲吼說:「安靜,不要吵」,他只持續的拍手,微笑不語。
家長不應過份怪責小朋友專注力不足,如果小朋友被老師投訴上課不專心,父母很多時都會對小朋友責備一番,但如果小朋友本身只是因為控制不了而不專心,是無心之失,父母的責罵都會破壞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