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公共衛生

癌症頭號殺手:肺癌惡過大腸癌 因欠篩查?為何患者近三成為非吸煙女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1
肺癌佔香港癌症死亡人數25%,中大專家指頭號風險仍是吸煙,但愈來愈多非吸煙女性患上肺癌。70%患者確診時為四期,存活率約10%,一期發現可增至90%,但目前政府仍未倡議篩查,市民也不太重視。
個人和社會如何應付新冠和新發肺炎?
作者:鍾倫納2023-08-15
慢性肺炎降低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可以同時損害微絲血管多的器官,曾經染上肺炎者,要留意原有問題有無惡化、有無多處同時出現問題。若有宜早見醫生。
何大一、袁國勇、陳志偉:推動公共衞生領域的國際合作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病毒學家何大一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7月14日宣布,將聯手成立「全球大流行病研究聯盟」,共同開展新發傳染病研究。後疫情時代,這些科學家們如何溯源究因、未雨綢繆?
捱過世紀疫情 怎能不好好檢討!
作者:陳景祥2023-02-03
經歷一場大疫症,如果連最起碼的檢討都不做,又怎能向市民,尤其是在疫情中受創的港人交代?
公眾街市的獨特個案──尋找香港公共建築的歷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01
《香港街市》一書是對政府擁有的獨棟有蓋公眾街市一個全面的歷史和建築縱向研究,涵蓋時期由1842年第一所公眾街市落成至1980年代獨棟公眾街市被多用途市政大廈取代為止。
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今啟動 卓永興:清潔香港人人有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4
「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今日(8月14日)正式展開,工作包括清理街道和後巷衞生、鼠患等重大黑點,以及拆除危險或棄置的招牌。
安全及衛生居往環境
作者:孫明揚2022-08-11
所有現行政策都有許多空間作出改善,我認為最具代表性及最贏得人心的,就是於短時間內,提出可行方法在不少三無舊樓充斥的區域,全方位根治樓宇失修而引致的「老、大、難」家居環境衛生和街道管理問題。
疫情過後教育發展的轉變
作者:黃家樑2022-06-16
復課的安排已在規劃之中,各中小學都積極準備和策劃,迎接「真實」課堂和校園生活的日子。經歷這次香港教育史上少有的大事,究竟香港教育會有哪些轉變?這次疫情給教育界帶來什麼反思?
通識教育科試題去政治化?
作者:黃家樑2022-05-16
通識科以往爭議最大的就是考問內容,是否有同時和均衡地考問六大單元內容,或過分偏重有關香港社會的議題。今年的試卷能顧及香港、中國、全球的不同背景,算是合情合理。
漫談疫下宅家睇戲所得
作者:黃冬柏2022-05-04
今次新冠疫情持續超過25個月仍未有消逝跡象,在這些時候的電影將來流傳下來,會成為新冠疫症時代的印記,更可作為公共衛生課題的教學材料。
中大醫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政府應積極考慮以居家治療及隔離作為最後手段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01
若默沙東及輝瑞新冠病毒口服藥,分別能在今年3月及5月抵港,政府應積極考慮以居家治療及隔離作為最後手段。
靈活施政勝過一刀切
作者:胡孟青2021-12-02
要資深煙民戒煙談何容易,今日趕盡殺絕,逼他們回歸傳統煙的世界,有如好心做壞事,立法理念背後存在的不公義,是更值得關心的課題。
港野豬乏天敵 不處理會失控
作者:施永青2021-11-25
香港野豬問題的終極原因,是野豬在香港已沒有其他天敵,而且野豬的繁殖速度又極快,如果政府不肯站出來去阻止野豬的增長,香港人就得有心理準備,野豬會逐步侵佔更多的港人生存空間,港人是否都願意作這種犧牲?
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下周登場:匯聚商界領袖及醫健專家 共謀可持續發展路向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18
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強韌迎變 共塑可持續未來」,將於2021年11月24日,以線上線下混合形式,同步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網上舉行。
范鴻齡:醫護人手缺 「止血」同時可「輸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05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提到,對很多同事而言,醫管局無疑是繁忙的工作,工資也是固定的。如何提高士氣,這正是醫管局需要繼續思考的。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即使打了疫苗,仍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20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馮康醫生指出,無論有沒有疫苗,在一段時間之內,都要繼續維持公共衛生措施,譬如:外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這三部曲千萬不能鬆懈。
特朗普與拜登的支持度為何愈追愈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08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嘉南‧加內什在政評〈特朗普是怎麼追上拜登的?〉指出,民主黨犯了「戰略失誤」。他認為,困擾拜登的不是他與特朗普的民調領先差距最近逐漸縮小,而是公眾議題的變化。
屋漏兼逢連夜雨 走資困惑虛還實
作者:陸觀豪2020-08-25
屋漏兼逢連夜雨之際,中美交惡,外交對碰接二連三,金融、科技成為爭奪關鍵,不但令香港科技交流未卜,影響香港作為國際經貿、金融、創新中心前途,更掀走資困惑。
企業應該如何重新調整後疫情時代的在華戰略
作者:謝祖墀2020-08-11
對在華企業而言,疫情後的新商業格局標誌着一個重新調整對華戰略、適應變化的時期。許多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已經與地方政府開展緊密合作,並利用現有資源和能力推動城市及其產業的轉型。
因保障公眾健康之名 禁堂食違反私有產權
作者:徐家健2020-08-09
禁堂食令,當然是侵犯了私有產權中的私人使用權,間接亦削弱了私有產權中的私人收入享受權。朝令夕改的禁堂食令,因此亦代表着政府對私人使用權的侵犯和削弱令市場無所適從。
公共衛生言論不中聽?褔奇受死亡恐嚇感無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06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透露,自己和家人都曾受過死亡威脅,女兒也受到騷擾。他說:「我和我的家人接到死亡威脅,我的女兒也受到騷擾,到了必須請保安的地步。這太不可思議了。」
滬專家析瘟疫 觸及公衛弊端
作者:丁望2020-04-24
上海體制內的一群資深醫生、醫學教授,呼籲正視武漢肺炎肆虐暴露的防控「短板」,反思公共衛生體制的弊端、頂層設計的薄弱。
全球經濟「去中國化」
作者:關焯照2020-04-17
從日本和美國分別宣布補貼製造商將生產基地遷出中國,反映過去30多年的全球一體化可能已踏入壽終正寢的階段。然而,更壞的是這可以說是「去中國化」的開始。
多重危機風險迸發──抗擊新冠疫情的整體思路
作者:編輯精選2020-03-30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兩位教授撰文指出,應對新冠病毒爆發做出任何決策時,必須意識到我們正在面臨多重危機造成的風險,公共衛生只是整個複雜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必須要全方位地思考應對策略。
新型冠狀病毒難預見,易傳染
作者:鍾倫納2020-02-08
今天全球人口78億,海陸交通方便,民航每年人數已逾4000萬,如果感染人數加速,後果難以設想。
馬雲呼籲:合理有效使用口罩
作者:徐淑梅2020-01-30
筆者認為現時香港出現拾荒者把已使用口罩重新包裝,佯裝新口罩售賣的亂象,情況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