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的一個意外好效果,是讓香港人見識到世衛這個國際組織的荒唐舉措。
人在做,天在看。瘟疫肆虐,否極泰來,災後重建,得失寸心知。
伴隨無盡的會議及記者會,政府工作似乎沒停,為什麼仍然失分?「甩碌」位在哪裏?我認為問題出在特區政府整體應變能力不足,緊急應變系統「生鏽」。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香港至今已確診病例60宗。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近日在「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撰文,分析冠狀病毒傳播下,中國出境旅遊和產品出口大減,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
政客利用普羅市民對病毒傳播途徑的有限認知及因而產生的恐慌心理,發動市民抗議行動在各區「遍地開花」,在9月份將舉行立法會選舉的背景下,不足為奇。
相信港股短期走勢仍取決於疫情發展態勢:如果內地與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達至高峰後穩步回落,港股有望接續去年底以來的反彈行情。
任何政府要管治好一個地方,解決民眾面對的問題,無錢可用固然事倍功半,甚至失敗收場,但有錢可花卻從來不是獨步單方,有時甚至會弄巧反拙,增添民怨。現在政府面對的正是個非派錢能解決的困局。
治理疫情期間的社會是一個綜合的制度和政策工程。對現代複雜社會的治理不能簡單用集權或分權來概括。
香港中文大學以問卷訪問1168名市民。市民對疫情的風險感知屬於高水平,88%受訪者自覺有很大機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可致嚴重症狀的受訪者比例亦達98%。
衛生署報告,今天新增1宗確診個案,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增至61宗。新個案是32歲菲籍家庭女傭工。
整體而言,業主並沒有出現非理性的恐懼。他們預期,疫情平復後,經濟應很快可以反彈,他們不想重犯SARS期間的錯誤。
在歷朝歷代疫病經驗中,人民都知曉春天特別容易發病,當時古人統稱為邪,所謂風邪入身而致病,所以中國古代民間習俗都由春節開始至端午節的各種節日習俗活動,正是以辟邪為主。
港澳工作系統的升格,趨勢是加強集權,加強對香港的管控,令香港局勢更加危險。
在文化藝術的版圖上,西班牙流感奪取很多才華橫溢的生命,包括兩位著名的維也納畫家──古斯塔夫·克林姆和埃貢·席勒,分別死於流感的第一波和第二波。
香港社會已出現三山五嶽的人馬,但香港人需要的是「三山兩誠」;可惜,香港很不幸,只有「黑白天鵝」。
那天和朋友討論武漢肺炎對共產黨的管治影響,座上有深黃朋友覺得這是共產黨下台的先兆,我比較保守。
國內有大流感時有些地方會燒蒼朮,但這樣會使人容易咽乾喉痛,所以將藥材剪碎入袋,帶在身邊、放於辦公枱或枕頭旁,不時嗅聞,可助預防肺部及上呼吸道疾病。
今天新增1宗確診個案,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增至58宗。另有2宗初步確診個案。
從上年的反送中運動開始,不少零售和餐飲相關的中小企(佔全港中小企數目和就業人數約17%和21%)已是生意大減,到現在的「武漢肺炎」肆虐, 它們更是叫苦連天。
今次疫症襲港,有點兒不一樣。我們不是完全沒有聽到「有危就有機」,而是次數少了很多,甚至是少到令人覺得有點不習慣。
有關全面封關,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林鄭和一些團體的隔空討論是沒有意義。雙方的共識當然是「是對方錯,我是對的」。其實封關有不同的程度和理念。
對別人一片好心的幫助,我們應感謝,但對一些懷有惡毒想法的分子,我們就要警惕。
派錢救災的確簡單,不過,就話畀市民知道政府根本唔識得怎樣救災,派一萬元只不過塞住大家把口。
當疫情還在不斷發展的時候,我們尚未有條件計算出感染新型肺炎的確實死亡率。
今天新增1宗確診個案,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增至57宗。新增患者是54歲男士,住在太古城明宮閣,曾去筲箕灣一所小教堂聚會。另外,2月9日確診的24歲男子今天出院。
對一些慣常戶外運動人士,始終不習慣把平日的運動習慣全部改在家中進行。實際操作上,並不是我們想像中說一聲做居家運動那麼簡單。
從武漢撤出滯留港人,會讓北京在面子上難看;所以,現在駐守武漢辦的官員(可以犧牲的公務員),只能留下與孤城共存亡,以一己之盡忠,搭救鄭月娥亂港集團早已不復存在的民望,讓人既無奈,又悲憤。
本港今日暫時未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個案,累計總數維持56宗。
政府在制定抗疫政策出現朝令夕改,令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抗疫能力產生質疑,這亦可以解釋港大袁國勇竟然成為半個官方抗疫官員,因為他的誠信遠遠高於所有特區政府高官。
疫症蔓延時,本應政府要帶頭,振奮士氣,團結人心,顯示領導能力;此時此刻,由民望死水的林鄭政府去領導防疫,家門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