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自2023年3月向公營及直資小學提供家長教育津貼,以協助學校啟動校本家長教育課程或活動。家長教育對於孩子發展、學習有什麼影響?內地又是如何推展家長教育?
真正出現極度嚴重問題的家庭,父母雙親其實往往已是自身難保,他們根本已不能主動作出任何呼救!局外人必須要謹慎,必須要為社會做好防護網,要密切關心和跟進每一個傷痕纍纍的受苦家庭!
今年,我送給畢業生每人一張小書籤,希望物輕情義重。書籤上寫了8個字──「自強不息,止於至善」,也希望讓所有梁省德的同學都追求這個目標奮鬥!
一試功成,狀元之後,考試指揮棒之下,究竟又在全面普及的香港教育體系內,創造了多少抬不起頭的「失敗者」,扭曲了多少中學,乃至小學的全人教育文化?
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年青一代必須對香港回歸的來龍去脈、對基本法的精神和要旨、對國家觀念和高度自治等原則有準確把握,當中涉及《基本法》、國家安全、國情國史、國家憲法等教育。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譚耀華校長稱,學校各年級的STEM課程,設有專題研究貫穿不同學科;東華三院馬陳景霞幼稚園黃倩雲校長則表示,東華三院的幼稚園對全人教育同樣重視,致力培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澳洲是一個快樂的國家,我們希望能為孩子創造更多愉快學習的條件,包括通過應用兒童習環境及Brain-Based Learning的研究促進更愉快的學習經歷。
疫情下的體育課程發展,必須及早著力維護學生的情緒健康、體能感知及品德情意的整全。
香港基礎教育在PISA等國際比較排名中雖一直名列前茅,學生的成長和焦慮等問題卻日趨嚴重。近年的社會事件和疫情更加劇了這一狀況。學校如何在追求卓越成績同時,均衡地培育學生成為一名完整的人及所屬人生呢?
筆者於2017年倡議的「全人教育十育觀」,如何與香港政府向公營學校(包括特殊學校)發放恆常的「全方位學習津貼」相整合?
實踐「全人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當是人文精神與科學創新。兩者融合,難分軒輊,相輔相成。但說易行難。
過去五個月的社會動盪中,學生的行為,完全反映出五育的失敗。當中「美育」的失敗,原因甚多,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老師對「美育」的理解不足。
2018年IB滿分狀元、聖士提反書院校友梁以鏗認為,IB要做研究,有機會探索學科沒有教過的知識和看法,覺得有趣。
遊歷考察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4E的原素令整個遊歷考察活動變得更有教育意義。學生的成長往往見之於觀念的轉移,及價值態度的轉變,4E正好能針對學生的態度及價值。
為何聖保羅男女中學是家長和莘莘學子追求學術修為的理想學府?我在聖保羅男女中學學了什麼?我在1967年畢業,在母校學到的東西影響我一生。
同學們,在繁忙的大學生活中,請多些與名師結伴,向名家學師,以名著為友朋,盡量閱讀跨越時空的傳記,作為自己在人生路上的座右銘。
究竟大學收生應該重視成績,還是其他方面才能呢?香港教育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全人發展,還是成績掛帥呢?
推動學生的人格教育,是鍾玲的目標;培養對社會有承擔,富有人文素養的學生,是鍾玲的理想。
在課程內容上,中國教育課程編排得很緊密,學科知識學習佔據了學生絕大部分的時間,可靈活編排的時間相對比較少。反觀英國教育在課程編排上就有着很高的自由度,不同的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學特色。
香港教育另一失敗是把運動剝離,只行精英制而非全民參與,家長老師視之雞肋。
「我們期望學生除了成為社會上優秀的專業人才,亦是富有責任感的公民,樂於服務變化萬千的世界。」
書院在中大的歷史中,早於大學存在,可以說是歷史上的偶然,亦代表了優秀傳統。同時書院亦是大學的一個教育平台,提供博雅教育及全人教育。書院不同舍堂,除了提供住宿外,更是學術單位,具有明確的教育目標,而老師在書院的貢獻會被列作評估的一部分,足見學校對書院教育的重視。
香港研究投入佔 GDP 比例應該是和韓國、台灣、新加坡相比才合理,但實際卻只和馬來西亞,泰國等接近。
如果不用花時間面對政府的過度提問,學校可以更專心,發展亦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