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和市民要求封關,但她偷換概念,把封關的內涵定為「不能出不能入」;跟着,她說增加了停止通關的口岸,好像這樣就等如順應了封關的要求。其實,正常人都明白,封關的重點在於盡最大努力堵截病源。
以林鄭作風,說不定幾日後又封多一個關口,但底線就是不能封關。唯一合乎邏輯的解釋,就是必須保留一條內地到香港的「超級通道」,讓香港當各式各樣的白手套。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今天(3日)記者會宣布,明天(4日)零時零分起,暫停羅湖口岸、落馬洲口岸、皇崗口岸、港澳碼頭。
疫情防控需要聚焦所有具感染風險的群組,而不是把抗疫變成政治操作,或歧視一部分人。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0-02-03
致命的武漢肺炎病毒爆發,香港已有15宗確診。林鄭政府拒絕封關,今日3000醫護開始五天的罷工。在瑪麗醫院,工會在醫院外天橋擺設街站,部分罷工的醫護戴上白絲帶及向途人派發「罷工 醫護五大訴求」單張。
全面封關的確不能保證可以百分百防控,但對比起局部封關卻能夠在邊際上把香港變成疫埠的機會大大降低,以及在邊際上大大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
難道醫護不知道,在危機時罷工會對病患者有傷亡威脅嗎?你不殺伯仁,伯仁卻為你而死。醫護的良知良心何在?是什麼人還在煽動鼓吹醫護罷工來要挾政府呢?
一個向外宣揚香港是國際城市的政府,連確保其民眾可以合理價錢優先購買口罩也做不到,主責官員有何顏面見人?
特區政府應多管齊下,把過境人流減至最少:嚴格限制非本港居民入境;呼籲香港居民盡量不要進入內地;從內地進入香港的人全部隔離檢疫;經常在兩地間往返的人須登記,特殊處理。
香港人的恐慌有兩個非常理性的考慮,一是因為對新型冠狀病毒並無足夠認知所引起的恐慌,另一是對北京和特區政府不信任所引起的恐慌。兩個考慮加起來引致大恐慌,完全理性。
不少朋友和網友希望集氣,讓政府ASAP全面封關,並為前線醫護人員集氣。在大時代,必須自救。我們一群朋友草擬了以下聲明,希望邀請不同界別聯署,有意參與的朋友請到內文連結,謝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下午4時半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召開記者會。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以及特殊學校進一步延長停課至3月1日,3月2日才復課。
林鄭着緊中央的看法和內地人的感受,可能是她遲遲不願限制身處病毒源頭的內地人來港,藉以減低病毒在香港傳播的原因。
即使香港擁有優良的公共醫療系統,也不可能應付突增的內地病人,所以暫時拒絕內地人入境,肯定是上策。無奈,林鄭卻害怕得罪中央,不敢徹底封城,令香港置身於極危險地帶。
特區高官如堅持不用封關,何不立下軍令狀:疫情一天不去,絕不離港外逃,包括你們的家眷在內,誓與香港醫護共存亡!能否?
我認識的每個人都說林鄭是回歸以來香港最傲慢的特首。他們太客氣了。對我而言,用專橫來形容林鄭更佳,她的舉止像香港女王,卻沒有意識到香港人數落她是香港的詛咒。
香港人寒風中通宵排隊,幾百人等待一盒買不到的口罩。不禁要問,香港人係咪癲咗,政府是否在發瘟?這一回,香港人對澳門政府刮目相看。
「多做少錯,少做多錯,唔做全錯」香港官員不大明白這個道理,以為唔做唔錯,沒有做好防範工作,現在情况急劇轉壞,香港政府連最基本應變措施亦沒有準備。
局部回應「封關」的方式,和七個月前「暫緩」《逃犯條例》的思維,一模一樣,由於不願意滿足社會全部要求,以維持「執政權威」,結果就係唔湯唔水。
反修例風波仍未平息,現在又來一場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如處理不當,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將進一步受挫,政府的管治將會完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今天(28日)下午4時半在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政府宣布七項控防措施,以大幅度減少兩地的人流,減低非必要往來。當中包括內地暫停發放自由行簽注,以減少內地人士訪港。
林鄭月娥的抗疫邏輯,是honor system,相反在其他地方,要是有來自疫區的健康旅客入境是為了自由行,肯定不得其門而入。
從瑞士回港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下午4時30分在政府總部地下演講廳舉行記者會。中、小學、幼稚園、幼兒園的農曆新年假期延長至2月17日。
你可以在某些時候蒙騙某些人,但不能在所有時候蒙騙所有人!
君王之道,從非聽從民意,更非漠視甚至抗逆民意,而是疏導民意。
中央會覺得香港的疑似「港獨」思維會產生漣漪效應,助長疆獨、藏獨、台獨、甚至蒙獨,弄得不好,習主席成了「五獨教主」。所以,必須治香港反對派以重手段。
林鄭特首和鄧處長可以繼續否認「警暴」存在,並稱提此說法的港人及世界各地人士為有心抹黑或被人誤導之徒。但在言論自由的香港和其他地方,香港警隊這個「惡名」不會因此消失。
從來就沒有「純民生」的民生議題,也沒有只有政治的政治議題。所謂民生議題vs.政治議題基本上是一套政治修辭而已。
以為要到2022年左右才出現的赤字,今年恐怕已提早來臨。在原本已有赤字,甚至是巨額赤字或長期性赤字的環境下,再加上一筆本未有計算在內的開支,赤字及欠債只會更早到來。
歷來在台灣人頭上有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即「昨日西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而反送中運動則突顯了這種危機感是實實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