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歷史

怡情審美 永續動能
作者:何漢權2024-01-11
對年輕人來說,學習歷史並不枯燥,問題是學什麼?如何學?無疑,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無終止的對話,多學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確是可讓人增加厚度、闊度乃至深度。凡事有演變,卻總由序章起。
從碑文看甴曱
作者:黃氏2023-12-17
筆者為了證實「gat2 dzat2」的正寫,曾親到位於大嶼山的大澳的關帝古廟,目的是要把廟中咸豐二年刻成的《重修武帝古廟碑誌》上的文字拍下來,因為據說碑文中有提到「甴曱尾」這個地名。
郭少棠教授:以巴戰爭的主要根源是什麼?通古今之變:還歷史一個公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29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提出一個重要研究歷史的哲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如果邀請司馬遷評估最近一個多月的以巴衝突,他會怎樣發揮他的功力呢?來聽聽郭少棠教授的分析。
張愛玲在港大的求學歲月
作者:張灼祥2023-11-16
張愛玲在香港大學的日子到底過得怎樣?唱不完說不盡的張愛玲從來就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窗口,一套方法、一條蹊徑,從張愛玲重新出發,我想看看她還能將我們帶到多遠。
日本舊物上的文字
作者:施林海2023-11-11
我喜愛歷史和文學,也喜愛這兩門學問的載體──文字。因此對於上有文字的古物,我有着天生的好奇及親近感。這些文字既記載了歷史知識,也呈現當時的精神面貌,就猶如一扇窗戶,為人們開啟了探究古代世界的美妙空間。
重構張愛玲與香港的因緣
作者:張灼祥2023-11-09
黃心村這位香港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系教授,「重新梳理張愛玲和她母校乃至香港的因緣……以檔案資料為佐證,還原一些模糊的歷史影像」,都寫在她的著作《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裏。
長安三萬里 情繫中華上千年
作者:何漢權2023-09-22
無疑,《長安三萬里》是可用作認識歷史與文化的上佳活教材,但電檢處以刻板的評級制,將這齣電影評為IIA級,即兒童不宜,對於小學生而言,實在是錯失認知國史、國學、國情乃至國安的好機會,實感可惜。
傳承香港自然風貌 各界推動說好美麗香港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5
香港地方志中心於7月24日聯同58家公私營機構,舉辦「美麗香港」啟動禮,並由香港地方志中心主席陳智思及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為「美麗香港」四大主題活動拉開序幕,一同說好香港故事。
重遊杭城,西湖尋夢
作者:施林海2023-06-05
很少有風景名勝能像西湖這樣,在並不算大的空間裡薈萃了如此豐富的極致風景和歷史文化。在這裏隨便一座廟宇,一座小橋,乃至一座亭台,都是歲月滄桑的濃縮,見證過千百年的風雲變幻和悲歡離合。
香港的命盤──香港傳奇的未來
作者:古多迪2022-09-20
唯有對一個現象或生命的出生和發展有所了解,才能有較紥實的基礎,去評估它的未來,以及應付不同挑戰的能力。
哥拉巴園悲歌
作者:項明生2022-08-27
哥拉巴園景色宜人,地理位置優越,可以俯瞰整個長崎港。而這間木屋的起源,竟是源自一對蘇格蘭父子。
歲月留聲 薪傳有力
作者:何漢權2022-08-24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以年年舉辦,默默耕耘,教學百忙中,持續提名並指導中六學生參與的老師們,是學生愛上史學的緣由之一,筆者由衷敬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英國檔案中的香港前途問題
作者:張家偉2022-08-19
香港回歸25周年,北京對香港原有制度及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也過了一半。香港社會近年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持什麼政治立場,了解1970年代以來關於香港回歸問題的歷史,都具有重大價值和現實意義。
歷史學者的心聲和中國外交部之回應
作者:施林海2022-06-18
中美已經陷入「新冷戰」的政治對抗階段,如果繼續沿用溫和方式回應指責,都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和現實需要,「因爲妥協和退讓,並不能換來對手的讓步和尊重。反之,可能讓對手認為是軟弱,並得寸進尺。」
陶傑:俄羅斯的憤怒仇恨說從頭
作者:編輯精選2022-04-07
時鐘不能回撥,不能夠再問當時如果西方政客在歷史的深度中更深思熟慮一些,可不可以避免今日的慘局?
淺談愛國教育立體論
作者:鄭家寶2022-03-30
教師不單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個民族價值的傳遞者。
吳大猷和朱高正奇緣
作者:廖書蘭2022-02-03
80年代的台灣,當朱高正出道沒多久時,台灣很多人都對這位台灣立法委員沒有好評,認為他只是一個流氓政客而已,但吳大猷卻獨具慧眼,很早就發現朱高正的不一樣。
成長必須有典範,激勵自己成為心目中的英雄!
作者:洪 蘭2022-01-09
很多人在擔心年輕人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時,迷失在物慾中,浪費了大好生命。人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不可能從現在的樣子改變成想要的樣子,也就沒有奮鬥和前進力量。
史景遷寫出不一樣的太平天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31
研究太平天國,多年來都是中國學術文化界的「顯學」。不過,史景遷筆下的太平天國,跟傳統的歷史敍述有些不一樣。
不忘歷史,南京大屠殺的拉貝日記
作者:雷鼎鳴2021-12-31
香港是中國人的地方,完全不知南京大屠殺為何物的年輕人不知凡幾,歷史確要補課。
如何透過實踐上歷史課
作者:施永青2021-12-30
人類在野蠻年代的歷史更長,在我們基因裏遺留下來的印記更多,更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學習,要學習這段歷史,不能只從書本裏去學,還可以透過實踐中去學習,露營只是其中一種。
「南京大屠殺」早會分享──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作者:徐區懿華2021-12-23
學歷史最重要的,是借前人的經驗,讓我們可以在個人修為、以至國家大事,待人處事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過錯。那麼「南京大屠殺」又跟小學生有何關係呢?
何以唐代牛李黨爭
作者:楊興安2021-12-18
人說唐代之頹敗有三大原因:藩鎮割據、宦官為禍和朋黨之爭。不過筆者認為尚有一因,是帝主不夠英明,甚至可說是帝主無能。
陳弘毅、張炳良對談:觀察香港法政優劣 不可困於社運視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0
陳弘毅教授認為,香港的法治教育相對中國內地及西方國家,仍然停留在抽象的理念層面,導致學生對香港的法律制度認知不足;張炳良則認為,法治教育的不足源於我們的法律制度長期被神話化。
解讀香港身份認同的迷惘
作者:彭智華2021-11-24
回歸後,香港理應完全投入祖國的懷抱;但對從小在香港長大的某些人,可能在體會到西方制度的某些好處及中西文化融合所帶來的優勢,迄今仍未能習慣或抗拒中國現有的文化及制度。
沒「醜陋的中國人」會如何?
作者:湯文亮2021-11-23
有人話柏楊寫《醜陋的中國人》,會不會有辱華之嫌?其實,不單止柏楊,任何一個研究歷史的人都會覺得中國人很醜陋。其實,這只是進化過程,如果沒有這些醜陋的事發生,皇朝很快就會瓦解。
法德計劃籌建歐洲軍:大國博弈 生死之道
作者:關品方2021-11-19
如今世界局勢又走到一個重要轉折關頭。美國最終鎖定中國為其頭號挑戰者,於中國是被動迫不得已,於美國是深思熟慮周詳。
大灣區下的香港教育
作者:何漢權2021-10-26
大灣區發展關鍵中的關鍵,當是教育,如何教、怎樣教、教些什麼?任何地方乃至國家對教育的重視、規劃與落實,都是興衰所在。
內地的文化小革命
作者:雷鼎鳴2021-09-03
回望歷史,秦始皇聰明絕頂,但政策去得太盡,人心會疲倦,勇悍精神也會一夜間消失,秦二世已見到整個帝國的崩塌。此段歷史提醒我們,在文化、人心的管理上,也宜寬嚴並濟,不用整天都拉緊神經。
中美關係最佳結局
作者:張建雄2021-07-14
讀史是為了曉事,而21世紀最大事是中美關係,不能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