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筆者在進修管理學,當時流行一種理論,倡導企業改善職員工作場所的環境設計,包括利用色彩配襯、溫度調節、空間設置、家具改變,以致增添優閒設備等手段,以期提升工作效率、促進創意表現、提高生產力等。
香港奉行的「校本管理」模式,是香港的優勢。因此通識的教學方式,也是「各師各法」。碰到政治敏感的話題,純粹地拿出敵對的雙方意見,並不會養成明辨思維。改進教學法,應該是通識課前進一步的必要元素。
筆者在思考這類STEM活動的課程拓展時,想及有兩個發展方向,都是從其「硬件屬性」出發。其一主要是如何從玩具角度,加入專屬知識和技能,轉化為一種能力比試評估的工具。
我因之前工作關係,與不少小學老師有聯繫,得知很多學校欲趁此機會建立一所具特色的STEM room。但當接觸學校愈多,愈會發覺計劃內的設備均大同小異。
筆者配合近年全球關注科藝創新發展,思考傳統學習空間創新改造的潮流,重新審視「區域資源共享中心」建構模式。
小組的年青團隊非常開放、好學,交流後十分認同「低成本、低技術配置、普及推動」STEM教育的理念。
要發展STEM+ 教育,還須要有「政策」支持,校本層面就必須校本課程發展(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政策配合。
近年來STEM教育成為本地的寵兒。其實電影業的出現以致發展成超級產業,就是STEM的好例子。凡大量製作電影的區域,都能藉此賺取鉅量經濟利益,電影從業員從中有可觀的實利回報。
今天中國很多所謂的「STEAM教育」,事實上只是勞技學科或者小發明小創造的翻版而已,不過是迎合當今的熱點,包裝而來的。
社會人士擔心工作被AI全面取代,導致大量失業。不過專家認為機器只能代替重複性高的工作。畢竟AI應用於具創意的任務上仍然難以與人類相比。所以AI只屬輔助工具,幫助人類提升生產力而已。
STEM在AI應用中的重要性,而學習STEM必須從小做起。香港近年在STEM教育投資不菲,致力培育AI人才,將有助推動創科產業起飛。
所有人都應該帶着被時代拋棄的恐懼來趕緊學習AI,不要害怕AI會搶奪人類的工作,要勇於學習數字技能,利用AI造福人類。
倡議STEM教育,是為了培育新一代有創新能力、免於守舊。不過幾年來本地實況,與過去推行革新相若,都是一窩蜂式地去闖去做。結果締造了一個以STEM教育為名的產業,多於建立勇於創新精神的教育文化。
多點了解中國大陸STEM教育發展情況,有利兩地的教育交流和相互促進。
本文以工程科學(Engineering Science)角度淺談「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教育中各單元對排難解困的作用。
目前階段在發展STEM+教育上,可以說沒有太大的技術和資源限制,關鍵問題還是在於學校和老師的發展意願和心態。
目前大家都會接受,“A”屬於文藝創意範疇,不是STEM教育的附屬物,是STEAM不可或缺的元素,會存在於各個相關學習領域內。
香港其實有不少對創科有熱誠人士,特別是年輕人,卻缺乏發揮和磨鍊的平台。有公司就舉辦了國際性的創科賽事,使本地人才可與世界各地的創科高手「過招」。
無論如何,我們難道真會相信,僅憑一個線形「決策樹」(decision tree)或電腦報表上的一組數字,就能策劃一家全球性保險公司的前途?就能洞悉擬議法案可能帶來的政治與社會衝擊?
多採用正面教育,處理好學生能力差異問題,才能成功利用團隊協作模式,推動自主、自適應學習。概括而言,這便要考驗老師整體的帶課能力。
上月教育局秉承林鄭特首關顧教育發展的競選承諾,在庫房水浸的條件下,一改上任特首刻扣圖書津貼的惡政,向中小學校發放大手筆的推廣閱讀津貼,更強調要跨課程閱讀,並建議向STEM教育及中國歷史、文化範疇延伸。
要STEM教育辦得好,我們需要各學科老師的通力合作,一起制定一套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都兼顧,且適合自己學校的教程。
這個STEM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能透過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後當發現問題(需要)時,能為自己找出解決的方案。
各類專業及商業團體(包括各種STEM+教育服務供應商),也配合政府在STEM+教育投放的資源,設計不同支援方案及服務。
張澤松博士表示,編程學習是不分年齡的,無論老幼均應積極學習,以趕上科技發展。
以跨校及跨學習階段形式,融合資訊科技教育、互聯網學習及STEM+教育,共構教育成效基準及學校社區網絡,促進創新教育科技應用,提升學校行政效率及課程發展。
政府鼓勵STEM教育。STEM一詞,大多聯想到資訊科技。其實「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要的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能力」,也是STEM教育的目標,不一定需要資訊科技。
個人在探究STEM+教育的過程,一直思考以低技術、低配備的原則進行課程規劃,以協調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校、不同教師存在的學與教情境差異。
近年不少學校帶學生到日本和韓國看STEM,其實何必大費周章,我們鄰近的大灣區學校和機構,更值得我們參觀和學習呢!
STEM+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跨學科綜合學習課程設計、促進審辨思維、提升創意表現、運用專題學習策略、鼓勵參與、自主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