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要真正解決,還得靠烏克蘭改行不結盟政策,不能一面倒親西方。否則,俄羅斯就會感到不安寧,導致烏克蘭也很難有安寧。

美國的所謂最嚴厲的制裁,最絕的一招不外是不許俄羅斯用Swift系統來兌換外匯;沒法兌換外匯就很難與外國做生意,等於切斷了這個國家與外國的商業聯繫,被制裁的國家的經濟勢將崩潰。

烏克蘭和台灣能不能相提並論呢?應該不能,烏克蘭人口4100萬,台灣人口2345萬;台灣人均GDP 32950美元,烏克蘭人均GDP只有4750美元,是歐洲最低收入地區之一。

美國無意為烏克蘭付出太大的代價,烏克蘭必須重新定位,再次尋求俄羅斯的諒解。現實環境已不容烏克蘭在原有的路線上走下去。

為了這場子虛烏有的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這麼多國家要撤走自己的外交使節與僑民,這麼多的商業聯繫、文化交往都得中斷,多少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干擾?值得嗎?

美國在以實際行動回應俄羅斯的要求,今後不再把烏克蘭列入北約的勢力範圍,不會在烏克蘭駐軍,以讓俄羅斯與烏克蘭在新的環境下重建關係。

烏克蘭只是美國的「工具」,用來遏制俄羅斯的發展。對中國亦是如此,台灣只是「工具」,用來遏制中國的復興。

真正惹毛美國,有珍珠港的先例,後果非同小可。普京會在最後一刻,找一個下台階,與同樣不想打仗的拜登尋求最後妥協。烏克蘭應該有驚無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2月4日在北京會晤,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包括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重點合作領域。

如果你相信巴菲特的名句「當別人恐懼時貪婪,當別人貪婪時恐懼」,不是在今天,但今年包括H股在內的中國股市應該有入市機會。

俄羅斯屯兵烏克蘭邊境的目的,不在於要侵佔烏克蘭,而是要展示俄羅斯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決心。從西方的反應來看,普京這一招是有效的。

踏入2022年,疫情、經濟及世界局勢都產生重大變化。到底虎年來臨,全球人類要面對怎樣的未來?術數學家蔣匡文博士從天星變化開始,為各位一一分析。

美國為了保住霸主地位,總要說些場面話,表明若俄羅斯派兵進入烏克蘭,俄便要承受巨大代價。也許這代價包括對普京個人的制裁,但這不會有用。一般相信,美國能出的招,最厲害的還是切斷俄羅斯與SWIFT的關係。

北約自1999年開始先後5波東擴,將多個東歐國家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納入版圖,直至俄羅斯連接歐洲大陸的「通道」烏克蘭宣布放棄不結盟立場申請加入北約,令俄羅斯安全環境變得嚴峻。

真正的政治異見分子,擁有鋼鐵的意志。普京為此一政敵,傷盡腦筋。舉目今日世界其他國家的民運領袖,納瓦爾尼確實鶴立雞群。

香港特區必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科學地、精準地、虛心地學習內地的成功經驗,必要時應該及時請求中央馳援。

美中俄劍拔弩張的程度,已站上核戰懸崖,觀察家擔心,我們瀕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當地緣衝突不斷加劇,如何懸崖勒馬?

不論如何解讀五大核強國聯合聲明,有一點是顯而易見,即使中美關係陷入冷戰2.0邊緣,即使美俄關係空前緊張,但大國有大國的全球利益,5個核大國之間避免熱戰、反對核戰,這是大國之間的共識。

普京遊走於灰色地帶,利用歐洲的疑忌和恐懼,在有限的時空最快謀求最大的利益,但烏克蘭爆發侵略戰爭的可能性畢竟很低。因為雙方心中另有默契,就是中國。

雖然拜登繼續以維護民主人權等價值為由制裁他國,但他在外交上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始終是美國本身的利益。這在拜登宣布從下月開始由阿富汗撤軍,並以9月為最後限期,充分表露出來。

危中必有機,現在應是全盤檢討,重新部署,動員各方力量救港的好時機!

特朗普稱美中達成「實質性第一階段協議」,有匆匆收兵之嫌,原因是後欄失火。第一把火是「烏克蘭門」,特朗普涉嫌曾要求烏克蘭當局對下屆總統選舉民主派對手拜登展開司法調查。

2013-14的政治運動之後,給烏克蘭的教訓是:和接壤邊境的大國吵架,甚至內戰,是不自量力,只會拖垮經濟。

香港人念茲在茲的核心價值,之所以經受不住一場暴亂的考驗,原因就在於這些價值是英國人強行輸送的,香港人只是照做,只理解字面意思,對其內在機理、邏輯、代價和限制條件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香港的民運分子,整天說希望像烏克蘭一樣,希望他們看多些新聞,知道事件的來龍去脈,才說出這樣無知的期望!

烏克蘭的轉變,將會影響整個國際大局。烏國新政府的經濟振興希望便只能寄託在中國身上。中俄以政經分工實在便是烏克蘭復興的希望與條件。

香港與內地建立命運共同體的關鍵是香港與內地權責相合。香港憑什麼對內地只取不予呢?

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多元的社會,而多元多變正是絲綢之路的精神。

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多元的社會,而多元多變正是絲綢之路的精神。